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華合作時報》記者:我為身后千千萬萬農民而舉手

白京京
2017年11月01日07:3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為身后千千萬萬農民而舉手

  《中華合作時報》記者 白京京

  10月23日16時20分,在十九大新聞中心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第六場記者招待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就我提出的有關“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進行回答。

  隨即,微信朋友圈裡我的提問視頻刷屏了。我在記者招待會上舉手、記錄的瞬間也被記錄到了《人民日報》的版面上。

  旁人說我“火”了。

  而我的內心,更多的是振奮,為我身后千千萬萬的農民。

  這個提問的背后,其實是我們中華合作時報人的有備而來。這一年,為迎接十九大召開,報社先后開設《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改革巡禮》《砥礪奮進的五年》《供銷社人生》等專欄、專題報道向十九大獻禮,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來的5年供銷合作社系統如何通過綜合改革,努力將自身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台,讓農民享受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當得知報社首次獲得黨代會採訪報道名額時,報社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研究確定由我承擔現場報道工作,並對我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

  為了打好第一仗,9月中旬起,我就開始提前聯系供銷合作社系統的十九大代表及其他農業代表,認真學習往屆黨代會流程及“報道知識點”,准備報道思路和方案,並根據我們的採訪証權限第一時間作調整。會前,《中華合作時報》開設《十九大時光》等專欄,開展“喜迎十九大 供銷新變化”攝影比賽、“寄語十九大”微信征集互動……會議期間更是報道力度空前,將原本的每周兩期16個版面增加為4期24個版面,全力以赴做好十九大宣傳報道。

  我在前方奔忙,報社在后方聯動,在重視宏大敘事的同時,突出“三農”特色,貼近供銷社實踐。我盡己所能在現場採寫的多篇報道,與報社其他記者的深度綜述、評論、回訪習近平總書記去過的供銷合作社、基層熱議等報道相呼應,舉全報社之力,融全媒之勢。

  要問十九大報道是否辛苦?苦。這是就讀新聞專業6年、記者從業4年青澀的我,對職業體悟最深的一次。因為採訪証的局限,最開始焦急的我甚至笑稱:“自己與代表之間似乎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但作為報社唯一的十九大上會記者,“使命擔當”迫使我竭盡全力——和代表在駐地外行走採訪一個多小時,乘坐末班地鐵到家已是深夜12點﹔根據報社編委部署深入學習十九大報告,精心准備契合各場記者招待會及集體採訪要提的問題﹔記者招待會、集體採訪中找座位、勤舉手,“備戰”長達11個小時……

  在採訪碩士研究生畢業后15年“扎根牛棚”的叢慧敏代表時,問她是否辛苦,她說:“我不覺得辛苦,這就是我的職業,你作為記者,其實要說苦也很苦,不是嗎?你看你這麼晚還在採訪我,還要連夜寫稿。”

  但是我也不覺得辛苦,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十九大期間每個星夜兼程的中華合作時報人和編輯部那一盞盞亮著的燈,都在與我共同前行。

  我們是行業媒體,要想在眾多國內外記者中突圍,並成為6場記者招待會中為“三農”鼓與呼的記者,確實難能可貴,也異常艱辛。

  有人問我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就因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因為“鄉村振興戰略”關乎農業、農村、農民的美好明天,因為供銷社人是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因為我們雖是行業媒體,但我們的身后,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農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