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稿用成“豆腐塊”,人民日報記者這樣說

張棖
2017年11月15日08:12 | 來源:研究事兒
小字號
原標題:思辯| 大稿用成“豆腐塊”,人民日報記者這樣說……

作為一名記者,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辛辛苦苦採寫的稿件,最后上版卻隻有一個小“豆腐塊”。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麼想?是風餐露宿、幕天席地的辛苦工作得不到體現的挫折感﹔還是服從宣傳報道全局,再接再厲的泰然處之?對於強調大局意識的黨報記者來說,這更是一個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今年10月上旬,人民日報社地方部約請內蒙古分社記者採寫“十九大時光”欄目稿件,採寫對象為內蒙古阿爾山某邊防部隊。記者冒著嚴寒,深入連隊基層採訪4天,寫出了一篇千余字稿件,但最終囿於版面,僅刊出500余字。面對這個“豆腐塊”稿,記者思考頗多。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吧。

“豆腐塊”裡悟乾坤

人民日報社內蒙古分社 張 棖

10月23日清晨,我在人民日報十九大特刊八版看到了自己採寫的《內蒙古阿爾山某邊防連:一片赤子心 忠誠戍北疆》(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3日12版,編者注),本應內心歡喜,可看完后卻頗有些失落:耗時4天、耗神費力、花費不菲,最終隻發出一篇五百余字的“豆腐塊”。

人民日報 2017年10月23日 12版

10月上旬,人民日報社地方部約寫一篇人民日報“十九大時光”欄目的重要稿件,採寫對象是中蒙邊疆的邊防部隊,計劃於十九大前夕在重要版面刊發。

十九大開幕在際,面對這項緊迫的政治任務,與內蒙古分社領導商量后,確定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於2014年1月視察過的內蒙古阿爾山某邊防連作為採寫對象。為了能夠採寫出更加富有現場感與真實感的稿件,我放下手頭其他任務,動身前往興安盟阿爾山市。

剛入10月,阿爾山已是寒風凜冽,夜間氣溫達零下十多度,尤其是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三角山哨所,五六級大風扑面而來,即使身著厚重冬裝,還是感到非常寒冷。

阿爾山某邊防連三角山哨所 張棖攝

在阿爾山三天的採訪中,邊防連三角山哨所哨長王挺說的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過去哨所條件十分艱苦,保暖很差又沒法做飯,隻能回營地打飯,熱飯即使放在保溫盒裡,回來也成了冷飯。如今,哨所新建了食堂,加固了保溫層,比以前好多了。當時正值中午,我在哨所食堂聞到了陣陣菜香,看到戰士們吃著熱乎飯菜時心滿意足的表情。如果不是身臨其境,這些細節是捕捉不到的,也不可能觸動我。

內蒙古分社記者張棖與戰士們交流採訪

由於此次深入連隊基層,與戰士們面對面交流,因而獲取了大量豐富的創作素材。在寫作時當事人生動的表情和語言都會浮現在眼前,寫出的報道也就更有現場感與畫面感,很快一篇千余字的稿件便順利完成。

同時,為了配合報網融合,在採訪同時,我還在現場拍攝了相關視頻素材,剪輯制作成二維碼,以期讓讀者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

但是由於版面安排有變,十九大前稿件沒能刊出。

十九大開幕后,部裡又通知我,根據新的報道要求作補充採訪。我通過電話採訪等方式,作了補充修改,報道終於在10月23日刊出,但囿於版面,隻保留了五百余字。視頻內容由於主要為迎接十九大勝利召開,與當前宣傳主題不符,故視頻二維碼也未能得到使用。

多日過去,我還經常想起那個“豆腐塊”。耗時4天的精心之作在版上最終僅呈現一個“豆腐塊”,究竟值不值?

報道刊出不久,連隊發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息,令我不禁深思。漸漸明白了一點,作為一個人民日報記者,採寫報道不能隻算自己的“辛苦賬”“經濟賬”,不能隻看到“顯性財富”,即發出的稿件篇幅、位置及內容等﹔更要算“政治賬”,要看到報道產生的“隱性財富”。在採訪中獲得的人生閱歷、在採訪報道后獲得的對新聞價值的重新認識、相關選題素材積累對今后工作的幫助等等,這些賬都得學會算。

心平氣和后,第二次改稿中和編輯溝通時的那些情形也重回耳畔。由於宣傳要求有變,版面安排方面也相應變化,像我這樣原計劃安排在會前刊出而未能刊出的稿還有一批,有的稿件后來補充改寫后也發了“豆腐塊”,有的稿件則在綜合報道中變成一個鏡頭、一個場面,有的甚至隻用了採訪主人公的一句話。

人民日報社歷來強調記者要有大局觀,不僅是說記者在採訪中要增強宏觀意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有大局觀。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既要有開拓創新意識,隨時做好准備,有寫出大稿、好稿的擔當,同時又要服從宣傳報道全局,甘當配角,甘做綠葉,甘寫小稿,甚至有時發不出稿,都要聽從組織分配,服從版面安排,全社一盤棋,打好每一仗。我似乎忽然明白了,所謂大局意識,不僅指做稿,也包括做事和做人。

我是2016年9月到內蒙古分社的,記得有一位老同志曾對我說過:“記者寫出的稿子,一個是報紙上看到的文字稿,另一個是別人看不見的內心的磨練稿,在一定程度上,內心的磨練更為重要。”有些道理是隻有經歷過了才會逐漸明白的。這次“豆腐塊”稿採寫前后的經歷,這個磨練、受累而結果不如預想的經歷,使我從中領悟到許多。也許,這正是一名黨報記者走向成熟的開始吧,同時,也當是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