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熒屏需要怎樣的"爸爸" 網綜更須堅守正向價值傳遞

顏維琦
2017年11月19日07:3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綜藝節目更須堅守正向價值傳遞

  最近,《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在芒果TV熱播。節目中,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家庭,生發出尋常而真實的故事,其中透露出的家庭教育理念的碰撞,引起不少觀眾的關注和討論。

  教育不僅僅發生在學校,課本內外、課堂內外,處處都是教育的陣地﹔教育不限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同樣離不開豐富的生活經驗,離不開自然大課堂、社會大課堂的成長歷練。這一點在《爸爸去哪兒》中隨處可見,觀眾的目光隨著爸爸和萌娃們的足跡,從課堂內走到課堂外,從書本裡走到生活中。節目中爸爸們帶著孩子入住特色不同的鄉村。簡陋的居室、簡單的食物、規律的作息,讓從小生活在都市的孩子們有些“不適應”,甚至難以忍受充滿“奇異”味道的屋子。這時,爸爸們耐心安撫,“搬出”自己的成長史現身說法,陪孩子一起體會生活的另一種簡朴與充實。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遇到問題,自然轉化為活動主題。節目還結合當地特色的風土民情設置不同環節,讓爸爸和孩子們體驗當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其中有一期節目發生在漁村,海邊比賽讓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海鮮,能叫出一長串名字,孩子們還要拎著爸爸們連夜釣回的魚,去體驗販賣的樂趣。這種親身體驗,遠比書本知識和道理的說教來得直觀可感。

  “名人效應”向來是網絡綜藝的賣點。節目中,原本光鮮亮麗的偶像明星,開始變得更加“真實”。《爸爸去哪兒》從第四季開始引入素人萌娃的加入,弱化明星效應和光環,將關注點更多放在言傳身教的教育互動上,也得到了更多觀眾的共鳴。

  不只是《爸爸去哪兒》在改變。隨著網絡綜藝市場從粗放型的探索發展階段,轉入內涵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節目愈發注重正向價值觀的傳遞。市場上涌現出的“現象級”綜藝,也印証了這一方向。諸多“爆款”的誕生無不是在節目的內容、互動與營銷中自然而巧妙地傳遞社會意義,而不是生拉硬套地“煲雞湯”。從迎合到引領,可以說,“主流審美”的回歸正在助力綜藝亂象的破解。

  傳遞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本就是媒體的職責與使命所在。作為更加年輕化、更加貼近觀眾的載體,網絡綜藝更須堅守價值觀的傳遞,用有追求、有質量、有意思、有意義的節目影響觀眾。“所有成功的綜藝節目,都指向認知價值和思考價值。”有業內人士如是說。在綜藝節目向縱深發展的今天,網絡綜藝節目唯有講好故事,通過好內容、好節目引領受眾打破“審美疲勞”,回歸主流價值觀,提升綜藝的文化價值,方能創造出超越觀眾期待、贏得觀眾信賴的經典作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