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治理 網絡賦能 網絡惠民

宋建武:讓生活因互聯網而更美好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互聯網思想

宋建武

2017年12月03日16:4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今天給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來賀辭指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進入關鍵時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他還指出“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他表示希望“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習總書記的賀辭,體現了他一以貫之的“為民”初心和不斷發展和豐富的互聯網思想。學習他關於互聯網發展和治理的一系列講話,我認為,習近平互聯網思想的核心體現三個方面:

一、通過“網絡治理”,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同志基於對互聯網本質的深刻理解,從世界級政治家的高度,從“世界地球村”升發出建設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新命題。並且針對互聯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亂象和不均衡的問題,提出了以“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來建設人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解決方案,並進而提出了網絡治理的四個原則和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

在2014年11月19日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辭中,習總書記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他表示“中國願意同世界各國攜手努力,本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習近平同志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話,指出“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在這些認識基礎上,他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一是尊重網絡主權。二是維護和平安全。三是促進開放合作。四是構建良好秩序。以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5點主張”,即:“第一,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第三,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第四,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習近平同志對於通過互聯網內容治理,構建風清氣正的國內互聯網空間更是高度關注。

在互聯網文化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的意識形態特征,中共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開篇,就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為了確保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的正確方向,他高度重視互聯網治理工作,提出了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環境的目標,大力推動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

他一直十分關注互聯網在意識形態工作和輿論陣地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他在黨內第一個提出要通過媒體融合,讓主流媒體佔領網絡輿論陣地。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要求“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他高瞻遠矚地指出,“如果我們黨過不了互聯網和新興媒體這一關,可能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二、通過“網絡賦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基於對互聯網及其伴生的各種新技術的關注,習近平同志敏銳地發現,“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

他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話,對此認識做了進一步闡釋“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結合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這些問題,他指出: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我們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帶動全社會興起了創新創業熱潮,信息經濟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不斷攀升。”他還強調,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這一論述將互聯網定義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動力來源,要求以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實體經濟中的各類資源流動,促進實體經濟的創新和轉型。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這一論述,指明了新時代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原動力所在,闡明了如何在新時代繼續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

三、通過“網絡惠民”,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因互聯網而更美好。

基於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對人民利益的責任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如何運用互聯網造福人民一直高度重視。他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辭中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網絡建設,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他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話,明確指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他在賀辭中說:“互聯網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表示“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增進共識、加強合作,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

本著這樣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對於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也給予了高度關注。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部分提出,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他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他還提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目前互聯網本身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基礎設施,各類互聯網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其中,除了高鐵之外的三項都是基於互聯網的應用。可見,為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我們必須全面建設和應用互聯網。

習近平同志互聯網思想的這三個關鍵詞,是有著內在聯系的一個整體。“網絡治理”是為了建設一個安全、有序、健康發展的互聯網空間﹔隻有這樣的互聯網,才會具備“網絡賦能”的能量,才能牽引經濟轉型和發展,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網絡惠民”,使人民群眾得以分享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利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習近平同志在互聯網發展方面的系統思考,推動了我國互聯網的建設管理運用工作,使得我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信息傳播的有序程度以及各種互聯網應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一些領域已經開始引領世界潮流。

習近平同志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講話裡說過:“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生活因互聯網而更美好”。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燕帥、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