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大型公益文化節目《百心百匠》:以匠心動人心

楊雯
2017年12月13日13:5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百心百匠》:以匠心動人心

  ▲李泉(左)學習古琴制作。

  ▲孫楠(左)學習唐卡制作。 湖南衛視 供圖

  古琴、唐卡、夏布、宮毯、皮影戲……這些憑借老祖宗的智慧衍生出來值得代代相傳的絕技和工藝卻在當下面臨著碎為瓦礫的危機。手藝人如何生存,技藝如何傳承,這些鮮活而值得留戀的民族文化又該如何解讀才能被年輕人接受和重視,早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大型公益文化節目《百心百匠》正在湖南衛視每周一至周四19:30播出,節目邀請李亞鵬、孫楠、柯藍、吳曉波等名人探訪民間匠人,一對一向匠人學習傳統技藝,通過講述名人深度體驗的故事,展現傳統文化發展現狀,揭示傳承匠心的意義與價值。

  藝人零片酬,工匠是主角

  “工匠精神”在2016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不僅讓這個詞入圍了當年《咬文嚼字》的十大流行語,更讓匠人群體成為這兩年IP界的爆款,《我在故宮修文物》《非凡匠心》《了不起的匠人》《講究》等一批匠人紀錄片也隨之風靡開來。作為又一檔以匠人群體為目標的節目,《百心百匠》有何不同?

  “我們試圖用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用最年輕的語態,讓瀕臨消亡的中國手工藝及其傳承者重獲關注。”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百心百匠》制片人朱坤如此表示。

  在《百心百匠》裡,參與者掏出赤誠之心,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向工匠精神致敬,用一個學習觀察的角度進入工匠世界,引領觀眾進入這個精神家園。“體驗視角是我們這個節目跟之前那些紀錄片不太一樣的地方。”朱坤表示,但是如此的設定,並不意味著節目變成了一檔綜藝或者明星真人秀,“我給這檔節目的定位還是文化節目,明星在節目中是體驗者,是點綴,節目中不會設定很多復雜的任務讓明星完成,明星的作用是帶領觀眾沉浸到某個具體的工藝裡,真正的主角還是匠人和工藝,看了我們節目的觀眾會發現,60%以上的鏡頭都是給予了我們的工匠和工藝。”

  據朱坤介紹,明星來參加這檔節目,都褪去了光環,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現。“他們基本上不化妝、素顏,有的男藝人甚至偶爾連胡子都沒刮,穿得也很朴素,就這麼來了。”

  李亞鵬體驗的項目是古法造紙。節目錄制時,李亞鵬不僅沒帶助理,還主動要求為師父張逢學老人做頓飯,行拜師禮。

  孫楠出於對唐卡文化的熱愛,不僅幫節目演唱了主題曲,還在西藏轉山3天,然后虔誠地到拉薩學習唐卡制作技藝。孫楠對節目組說:“我什麼都沒帶,沒化妝,我就想像普通藏族人那樣,轉山、畫唐卡,了解他們的想法。”

  “每個明星在接觸匠藝時,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朱坤表示,《百心百匠》這個節目是零片酬,工匠們才是片中的主角。

  優先選擇待搶救的工藝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各種老手藝也各自精湛,展現中國手藝的節目一直受到觀眾喜愛。那麼,這些節目最喜歡探索什麼老手藝?是怎麼確認手工匠人人選的呢?

  對此,朱坤表示,第一條就是要求技藝本身很精湛,有大師風范,拍攝起來很有美感。“比如我們之前想過要拍核雕,核雕的成品是很精美的,對技藝本身的要求也很高。可是轉化成鏡頭時,除了成品的展示之外,基本上就隻有坐在那兒雕刻的工作場景了。這樣的工作場景30秒可以,1分鐘也可以,但是做成20分鐘的節目,觀眾就會坐不住了。”

  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手藝中,朱坤最先確定的就是要找到那些“有場景、有環節、有比較復雜的加工流程的手藝”。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工藝有高低之分,沒有人可以說做唐卡就比做核雕更高級或者更艱難,只是說有的技藝並不適合在節目中呈現。”

  另外一條重要的選擇標准就是,節目組會盡量尋找一些需要保護和搶救的工藝。“很多工匠技藝沒有傳承人,很可能說斷就斷了。所以我們要把它們‘搶’出來,這也是我們優先選擇的標准。”

  此外,明星和工藝的匹配度、匠人在鏡頭面前的表現力、工藝背后的故事等也都是節目選擇時重要的考量因素。

  事實上,由於講述工匠群體的節目增多,嘉賓的選擇難以避免地會出現重復。例如在《百心百匠》和《了不起的匠人》中都出現了唐卡,也都有出生於唐卡繪畫世家的旦增平措作為嘉賓。不過,《百心百匠》在拍攝唐卡時,除了邀請到旦增平措外,還邀請了他父親、國家級勉唐派唐卡繪畫大師丹巴繞旦,噶瑪嘎孜畫派的畫師嘎瑪丹增。“節目組在前期調研時會盡量避免選題和匠人的重復,但有些選題本身很精彩,選題中又有一些不得不提的匠人,在這種情況下,會盡量挖掘出一些新的故事。”朱坤說。

  朱坤透露,節目策劃之初想做100個選題,這一季已經呈現了10個故事,剩下的期待未來慢慢展現給觀眾。

  提出文化傳承的產業方案

  在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百心百匠》也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會不會斷在我們這代人手裡?我們應該如何去傳承?

  朱坤透露,一開始決定做這檔節目時,很多人是不看好的。因此資金來源非常有限,他和出品人孫冕都是自掏腰包啟動節目。“就是覺得應該做這樣一檔節目,讓更多人關注這些工藝和大師。我們一直都在討論怎麼保護傳統文化,用什麼方式去傳承,如果僅僅是捐錢或者給予補貼,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朱坤認為,讓瀕臨消亡的中國手工藝及其傳承者重獲關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一種探索。

  讓他高興的是,《百心百匠》播出后,這些工藝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李亞鵬學習造紙的那期播出后,有人說願意購買那些紙。近來還有一些文創公司、設計團隊找到我們,說希望加入一些更加現代化和年輕化的設計元素或科技理念,與這些匠人開展合作。”朱坤說,其實在節目設置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思考手工藝產業發展這一問題,因此除了演藝界的明星,《百心百匠》還邀請到了其他領域的名人參與,例如財經作家吳曉波在福鼎拜師學習白茶制作技藝時,就會從產業和經濟的角度討論手工藝發展。

  朱坤表示,給這些工藝帶來購買力和流量,只是小小的改進。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年輕人投身於這個行業,讓這些技藝真正實現傳承。

  微點評

  何為匠人?有人說,就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當我們將一位手藝人稱為“匠人”,是感喟於他們窮其一生,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決心。在漫長的歲月裡,這些匠人隻為一份堅持手起手落,他們的身上,都是關於時間的故事。《百心百匠》試圖將這些日漸老去的匠人用幾十年乃至一生的時間訴說的故事,告訴給每一位觀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