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排片少、片源不足 藝術影片能否沖出一條路?

袁雲兒
2017年12月16日07:2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藝術影片能否沖出一條路?

  植“藝樹” 漫畫/王鵬

  拿到兩座金馬獎杯的國產片《老獸》正在熱映,盡管目前累計票房隻有161.6萬元,但這樣一部小成本獨立影片,能被全國觀眾看到,已是藝術影片的勝利。《老獸》能大規模上映的背后,有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藝聯”)的努力。這個專門以推廣發行藝術電影為己任的組織剛成立一年,就將《八月》《海邊的曼徹斯特》等藝術片成功推向觀眾。面臨排片少、片源不足的藝聯,能否為藝術電影劈開荊棘之路?

  發行方式多樣

  “閃映”“放一年”均可

  “今天剛看完,數次眼眶濕潤,真想不到能在電影院欣賞這部1932年的經典影片,更想不到這部85年前的電影表現力和鏡頭語言如此厲害。”9月17日,影迷bridge看完電影《奮斗》后,難掩激動,在藝聯的公眾號上寫下這樣一段留言。這是藝聯在當天組織的一次“閃映”活動:全國78個城市的386塊銀幕,在同一天放映了這部1932年的中國經典默片。當全國4.9萬塊銀幕都在放著同樣的商業片時,能讓觀眾在影院看到一部小眾、偏藝術風格、甚至是數十年前的影片,這就是藝聯正在做的事情。

  藝聯正式成立於2016年10月17日,是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聯合國內主要電影院線、電影創作領軍人物、網上售票平台等多方面力量,共同發起的長期放映藝術電影的社團組織。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已有全國145個城市433家影院的579個影廳加盟。預計到2018年春天,加盟銀幕將達到1000塊。

  如何讓中外藝術電影在影院與觀眾見面,藝聯在這一年裡嘗試了不同的發行方式。藝聯運營負責人英琦介紹,有的影片隻通過藝聯放映,在沒有加盟藝聯的影院裡看不到,比如斬獲兩項奧斯卡大獎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有的影片即使在全國院線上映,藝聯也會參與輔助發行,確保更高的排片量,比如去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張艾嘉的新片《相愛相親》。一些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影片比如《甲方乙方》《一江春水向東流》會在藝聯重映﹔有些藝術片第一次上映時可能票房不好,在藝聯也能獲得再次上映的機會,比如《鋼的琴》﹔有的影片可能他們隻放一天,比如《奮斗》﹔有的影片一直有觀眾想看,藝聯就會考慮長線放映,比如忻鈺坤的《心迷宮》,斷斷續續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放了一年多還有很多觀眾來看。

  作為第一批加入藝聯的院線,盧米埃影業旗下的全國35家影院中,現在有二十多家是藝聯的加盟影廳。一部藝術影片的上映,首先要由藝聯給院線、影院提供片源,雙方就排片、分賬達成共識,然后才能推進下一步的宣傳和實際放映。“我們算是跟藝聯合作非常密切的影院,我們先內部開會討論能放哪些片子、在哪些影院、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排片。”盧米埃影業高級經理王冠說,像北京的芳草地店,所在商場充滿藝術氣息,深圳的匯港影城店位於文創產業集聚的蛇口,這些影院能吸引更多看藝術影片的觀眾,更符合藝聯的定位。

  今年8月25日上映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完全由藝聯負責推廣,最終拿下818萬元票房,這一數字盡管只是那些商業大片的零頭,但對於這樣一部小眾藝術片來說已足夠令人欣喜,而且,該片的國內票房在全亞洲排名第一。王冠透露,該片出品方環球影業對此非常滿意,並由此開始重視藝術片在中國的市場。藝聯推出的“意大利輝煌藝術”主題影展,盡管隻在全國20家影廳展映半個月,但幾乎場場爆滿,還有不少觀眾要求買“過道票”“站票”。

  放映片源有限

  “有時票房很差很差”

  盡管有觀眾的熱情,但排片量上不去、片源少,仍然困擾著藝聯。

  “每家影院固定一個影廳作為藝術影廳,保証每天至少放映4場藝術電影(其中1場為黃金場放映)。”這是藝聯成立時對加盟影院的要求。但在實施過程中,許多影院根本達不到這一要求。保利院線發言人劉建鋒直言,藝聯只是一個聯盟性質的組織,比較鬆散,對加盟影院的排片並沒有強制性要求,具體排多少場、怎麼排,還是影院根據自身情況來定。他表示:“實施起來困難太多了。影院以商業利益為主宰,觀眾又沒有完全形成分層級的觀影習慣,一部《變形金剛》有40%的上座率,《海邊的曼徹斯特》隻有4%的上座率,算算賬就能理解,為什麼藝術片拿不到排片。”

  英琦也坦言,所謂“每周4場藝術電影”目前還是一個未來規劃,需要用兩到三年時間培養藝術電影的放映環境。藝聯目前正在對完成排片的影院給予獎勵,達到、甚至超過承諾場次和放映時間,或者上座率高、宣傳活動做得好的,都可能得到獎勵。不過,獎金數額並不大,更多是出於一種鼓勵。

  缺乏足夠吸引市場的片源,則是制約藝聯發展的另一大隱患。在藝聯推廣的這些影片中,隻有《八月》《海邊的曼徹斯特》《老獸》是剛出爐的新片,其他影片要不就是已經上映過的,網絡資源一大堆﹔要不就是幾十年前的黑白老電影,受眾面極為狹窄。盧米埃影業業務副總監謝超說,這些老電影的票房“很差很差”“基本沒人買票”,“一九三幾年的片子,誰會去看?老年人不會自己花錢去,年輕人也不會帶父母去。我們本著契約精神還是會給排片,但好多空場,放了三四天后沒產出,就不排了,藝聯也知道。”

  目前尚處虧損

  堅信文藝片會爆發

  或許,要想讓藝術電影被更多人看到,是一個從源頭到末端都亟須做出選擇的過程。

  對於藝術片片方而言,是選擇走普通的院線發行渠道,從商業大片嘴裡搶一點兒排片,還是選擇藝聯,精准找藝術片受眾?“走院線的好處是,市場盤子大,全國兩千多家影院,即使排片沒優勢,總量還是很可觀的﹔走藝聯,目前隻有400多家影院,這些影院有更青睞藝術電影的受眾。院線發行的投入高,相比之下,走藝聯隻用維護好這400多家影院就行。”劉建鋒說。

  向片方爭取到更多好片源,也是藝聯未來的著力點。在英琦看來,這反而是藝聯的獨有優勢:“現在很多藝術影片的問題不是怎麼發行,而是拍完后根本上映不了。藝聯至少給他們一個機會,可以讓導演拍出來的作品被觀眾看到。”他說,對一些好的藝術影片,藝聯會自掏腰包幫助發行。目前,藝聯處於虧損狀態,藝聯負責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深知“藝聯三年之內可能都不會盈利”。英琦說,支撐他們做下去的信念是——文藝片遲早會爆發。

  對影院和院線而言,是否放映藝術影片則極有可能決定影院未來的發展思路。根據王冠的概括,盧米埃影業一直致力於推廣藝術影片,一是經過計算投入產出比后,他們可以維持收支平衡﹔二是為市場培養藝術片受眾﹔三是樹立影院的品牌形象。未來,中國有可能形成像美國一樣的、藝術院線與商業院線涇渭分明的電影市場。到那時,經常放藝術影片、甚至隻放藝術影片的影院,就能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當然,反對的聲音也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影發行人說,目前國內影院還在快速建設中,沒有穩定下來,藝術片的創作也遠未達到足夠多、足夠好的水平。“院線和影院沒有培養觀眾的責任,他們得先吃飽飯、活下去,下一步才能去討論藝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