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科技評論第42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
42

卷首語

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我們處於量子計算很長很長前路中間的一步
  量子計算需要長期的探索路途。目前,大家對量子計算有很高的期待,這給研究者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也給政策制定者、資金資助機構造成壓力。學者和工業界應該對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保持誠實的態度,我們身在何處,我們做了什麼,都應該明確表達。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需要長期的努力。
  對於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來說,十年也算一個短的時間。記得我曾經看過一些學生寫的文章,說他們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我一看,這個“長久”不過是十年。量子計算的應用大體上有兩個類別:一個是模擬量子系統,工業界有若干個領域都需要模擬量子系統,比如材料科學。我們要發現新材料,不是直接到實驗室做實驗,而是以量子理論開始, 建模,用計算的辦法來測試各樣想法,所以計算對於材料科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另外,計算量子化學也需要模擬量子物理,所以量子計算機對量子化學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藥物研發中人們要問某種分子是否具備某種性質,也需要計算,量子計算機或許也能起到作用。另外一個類別是加速我們經常用的常規化的計算,比如機器學習,現在已經得到廣泛使用,未來也會得到更為廣泛的使用。還有一個是優化問題,如果我們能顯著提高解的質量、計算的速度,由於這些問題存在於很多場景中, 帶來的進步也會非常廣泛。
  我們目前還是想先通過解決一些特定的問題,來表明量子計算機的用處。如果設計制作出來的量子計算機僅能夠解一些特定問題,這些問題又非常的重要,我認為就已經是重要的進步了。而且,這一定是先發生的事情,通用的量子計算機確實是太難了。
                           阿裡雲首席量子科學家,之江實驗室副主任——施堯耘
  編輯制作:人民網研究院  內容提供:阿裡雲研究中心
  本刊僅用於行業交流,非商業用途。編輯或專家觀點獨立,不代表本刊立場。部分所選用內容,未能與作者取得聯系,請聯系本刊:yjy@people.cn

1、英特爾問鼎“量子霸權” 量子馬拉鬆競賽即將起跑


英特爾問鼎“量子霸權” 量子馬拉鬆競賽即將起跑

  【新聞摘要】業界有個“量子霸權”的概念:當超過49個左右量子比特(qubit)后,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就可以讓超級計算機望塵莫及。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2018上,英特爾正式向學術界合作伙伴QuTech 交付了首個 49 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測試芯片。從2015年開始,英特爾與QuTech加速研發量子計算,2017年10月,雙方攜手成功測試了17量子比特超導計算芯片。三個月后,實現從17量子比特到49量子比特的跨越,迭代速度是顯而易見的。(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阿裡雲首席量子科學家施堯耘認為,量子計算機仍需長期的努力。英特爾發布的芯片正接近實現“量子霸權”目標,因此,49量子芯片的發布將加速量子計算機研發,巨頭們的量子馬拉鬆競賽即將起跑。此前,IBM就宣布建成一台能夠處理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同時還實現雲計算訪問量子計算機,開發相關的軟件工具。谷歌則是選擇直接開源量子計算軟件 OpenFermion。微軟也推出新的量子編程語言Q#和模擬器。

2、中網在線股價一天暴漲7倍 區塊鏈成非理性炒作重災區


中網在線股價一天暴漲7倍 區塊鏈成非理性炒作重災區

  【新聞摘要】2017年比特幣上漲近13倍,從1000美元暴漲至現在的近13000美元。瑞波幣12月大漲 1,135%,迅速成為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加密資產,以太坊交易的區塊鏈虛擬“寵物貓”最高售價達13億人民幣。在美股市場上,長期徘徊在1美元附近的中網在線因宣布擴展區塊鏈行業及相關技術一天暴漲7倍,此前還曾出現迅雷、人人網股價因宣布區塊鏈業務的暴漲、暴跌。(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從迅雷、人人、暴風、柯達等互聯網公司紛紛宣布引入區塊鏈,再到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內部的呼吁“區塊鏈革命已經到來,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在大佬和各大機構布局加持之下,區塊鏈的熱度空前高漲。任何一項顛覆性技術崛起的時候都必然伴隨泡沫,但是和區塊鏈已經體現的價值相比,顯然現在是資本利用概念進行非理性炒作的“過山車”階段。

3、AI閱讀理解首次超過人類 中國隊“霸榜”


AI閱讀理解首次超過人類 中國隊“霸榜”

  【新聞摘要】日前,由斯坦福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領域頂級賽事SQuAD刷新排名,阿裡巴巴憑借82.440的精准率打破世界紀錄,並超越人類82.304的成績。SQuAD是行業內公認的機器閱讀理解頂級賽事,吸引了包括谷歌、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艾倫研究院、IBM、Facebook等知名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深度參與。前十名中,還有微軟亞洲研究院、騰訊、科大訊飛、哈工大、浙大等中國團隊上榜。(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SQUAD是斯坦福大學2016年推出的一個閱讀理解數據集,由眾多維基百科文章眾包工作者提出的問題組成,其中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相應閱讀段落的一段文字,需要算法找到答案。通俗的說,AI在閱讀理解考試裡首次分數超過人類。中國AI正在崛起,中國的自然語言理解研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事實上,AI閱讀理解技術已經在阿裡巴巴內部被廣泛使用,研發的AliNLP自然語言技術平台每日調用1200億+次,Alitranx翻譯系統提供20個語種在線服務,日調用量超過7億+次。

4、美國專家提出“AI中國威脅論”


美國專家提出“AI中國威脅論”

  【新聞摘要】新美國安全智庫中心的技術專家保羅·沙爾(Paul Scharre)警告說,AI對國家安全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出於戰術的原因。人工智能的經濟風險是“國家安全戰略”關心的首要問題。該文件特別提到中國通過投資AI挑戰美國技術優勢,並竊取美國的科技知識產權。(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這份報告直指“AI中國威脅論”。美國白宮在2017年12月發布的 “國家安全戰略”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對經濟增長和安全至關重要”的新興技術,指出“從自動駕駛汽車到自主武器,特別是人工智能領域正在迅速發展”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正式成為美國國家戰略重點,自動駕駛坦克、無人機蜂群、攻擊機器人、腦機接口等科技將會在未來戰爭中普遍應用,中美如何應對AI挑戰,將決定二十年后的全球產業秩序與競爭格局。

5、英偉達發布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處理器


英偉達發布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處理器

  【新聞摘要】該處理器是英偉達迄今為止打造的最復雜系統級芯片,擁有全新深度學習的加速器和計算機視覺加速器,總共凝聚了 2000 多名工程師的四年努力研發成果,總研發投入高達 20 億美元。其運算處理能力相比上一代架構提升 15 倍(目前所用架構為 CUDA),每秒可運行 30 萬億次的計算,但是耗能卻比上一代有所減少,僅為 30 瓦。預計2018第一季度就會將樣品寄往各公司。目前已經超過 25 家公司使用英偉達的相關技術開發全自動無人出租車,其中包括Uber。(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它佔據了全球乘用車市場的 30% 份額。此次英偉達加速推出Xavier,目標顯然也是瞄准了這一大市場。Drive Xavier為無人汽車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帶來更多可能,這也將為無人汽車的研發帶來新一輪的推進。

6、打開APP召喚“空中出租車”


打開APP召喚“空中出租車”

  【新聞摘要】Intel CEO Brian Krzanich在CES大展上秀出全球首款純電動兩座無人駕駛飛機——Volocopter,其本質上就是一輛飛行汽車。Volocopter被設想為首批無人空中出租車之一,由一家德國公司最早於2012年研發,2013年首飛。Volocopter配備18個旋翼,採用機身后部的電池組作為動力來源,相比普通直升機更加穩定,安全系數更高,也更便於操作。在通過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准之前,Volocopter還無法在美國市場投入使用。(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科幻片中的飛行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最近各種“飛行汽車”的新聞經常出現:空客計劃在2017年底測試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的飛行汽車將在2020年交付客戶﹔澳洲一家公司將F1賽車改裝成名為“Alauda Mark 1 Airspeeder”的飛行汽車。當然,航空領域是一個強監管的行業,各國政府正在研究如何監管無人機和無人駕駛汽車,而汽車與航空行業也努力在軟件和城市規劃上取得進展,以確保無人飛機和無人駕駛汽車隻能在安全的區域運行。

7、AI解碼免疫系統 一次檢查百種疾病


AI解碼免疫系統 一次檢查百種疾病

  【新聞摘要】微軟宣布,目前正在和西雅圖的生物技術公司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合作,開展一項長達數年的項目。該項目將建立一個全面的血液測試,通過解碼免疫系統中的信息,一次性篩查幾十甚至數百種疾病。微軟將為Adaptive Biotechnologies收集的數據提供人工智能技術支持。通過建立一項血液測試,尋找免疫細胞的遺傳標記與疾病間的對應關系,一旦這個項目取得成功,它將顛覆我們對於健康的看法,並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帶來積極作用。(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自然界和進化系統比我們想象的更先進。人體用於檢測和消滅疾病的系統被稱之為適應性免疫系統,它與生俱來就擅長於發現疾病。如果沒有機械智能,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量進行挖掘和利用幾乎是不可能的。之前,人工智能在疾病診斷方面已經有諸多嘗試,例如:在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診斷中,阿裡雲ET醫療大腦通過學習了2萬張甲狀腺片源,能夠幫助醫生將診斷准確率提升到85%(通常情況下,人類准確判斷率是60-70%)。

8、華大基因用600美元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華大基因用600美元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新聞摘要】華大基因CEO尹燁在第36屆J.P.Morgan健康大會的專題演講中指出,華大基因基於自主測序平台BGISEQ-500,以600美元的低價引領個人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進入百元美金時代,目前已成功交付上萬例。1月5日,華大基因和Edico公司通過FPGA技術,在120分鐘內,完成了100個人全基因組的分析,朝目標前進了一大步。(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WGS是目前大規模獲得人的高質量基因序列信息的主要手段,這些海量數據將被用於評估個人健康和疾病,是助力精准醫學的第一步。為此,華大基因已攜手Intel和阿裡雲,借助先進的測序儀器、高效的計算設備和生物信息雲計算平台BGI Online,強強聯合,為基因科技的研究和產業,提供最根本的革新動力。其中雲計算對於基因測序成本的持續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9、谷歌將把你的屏幕變成揚聲器


谷歌將把你的屏幕變成揚聲器

  【新聞摘要】據外媒報道,2017年8月,谷歌悄然收購了一家名為Redux的英國初創公司,該公司能夠利用振動技術將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顯示器變成揚聲器,也可以來模擬顯示器上的可觸摸按鈕。(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這將是音頻的人機交互領域的一種革命性技術。將屏幕轉換為揚聲器有助於解放智能手機內的硬件空間,並且去掉了揚聲器孔之后,能夠提供一個更加防水的解決方案。未來這個技術還可能用在可穿戴設備上,谷歌將如何利用這項技術,讓我們拭目以待。

10、固態激光雷達激活自動駕駛產業 中國公司嶄露頭角


固態激光雷達激活自動駕駛產業 中國公司嶄露頭角

  【新聞摘要】激光雷達作為佔據自動駕駛“半壁江山”的傳感器,最為業內人詬病的就是價格太高。約有 16 家激光雷達公司在 CES2018上亮相,並展示新的激光雷達產品,其中有4家中國公司在列。固態激光雷達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差異則主要體現在技術路徑上。Veldonye 和 Quanergy 都先后表示,跨入年產百萬台激光雷達大關后,其成本可以控制在 200 美元以內。(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激光雷達成本降低到200美元以下時,將加速自動駕駛的普及和成本下降。將激光雷達的傳統旋轉式機械設計換成固態設計不僅變得簡單,還能大大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並縮減成本。從高不可攀變得人人都用得起,依靠的就是大規模量產,因此大批新近崛起的激光雷達公司的主要目標就是爭相迎來這一局面。 背靠中國汽車產業佔據世界30%份額的市場,相信中國公司先天具備了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