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國家出版基金:樹立文化和精神標杆

□ 陳  香
2018年02月12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國家出版基金辦樣書庫

  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主任陳亞明

  去過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樣書庫的人,都會感到強烈的震撼:一排排頂天立地的書架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少數民族文字版)》《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大中華文庫》《大辭海》《大飛機出版工程》《北斗系統與應用出版工程》《中國文化發展史》《杜甫全集校注》《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東京審判出版工程》《中國邊疆研究文庫》……一部部厚重的精品圖書如星辰閃爍,熠熠生輝。

  這裡有5000年優秀傳統文化的梳理和傳承。這裡有時代最具力量思想者的集結,探尋當代中國的發展之途,更為解決世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裡有最新的科技創新。這裡輯錄了歷史的鐵証,任何謊言在它面前都蒼白無力。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卻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力量本源。

  資金扶持 變成榮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全國580多家出版社,除少數幾家公益性出版社之外,都已逐步完成轉企改制,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但另一方面,“一些大部頭的書,包括文化傳承類的書,很多年都出不來。因為它們投入比較大,出版周期也很漫長,卻可能沒什麼收益,單一出版社做不了這個事情,需要站在國家的層面來做好。”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祁德樹回憶。比如《儒藏》、“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需多年編撰,《大中華文庫》要把中華傳統經典翻譯成十幾種文字,是全國30多家出版社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項目……

  由此,經國務院批復,2007年設立了國家出版基金。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杜甫全集校注》,對杜甫的全部存世詩文進行匯集、校勘、編年、注釋和匯評,規模大、編纂難度高,加上主編去世,立項30多年都沒能完成。2012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后,加快了出版進度。2014年1月,共計12冊、680萬字的《杜甫全集校注》正式出版,代表了我國當代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學研究的水平。

  1991年,《中國飲食文化史(十卷本)》正式列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選題計劃。就在書稿陸續寄到,編輯出版進入實質性階段時,由於市場大潮的沖擊,這部看起來“明顯賠錢”的學術著作被迫下馬。2012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出版后,得到了學術界、飲食文化界的高度評價,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盧良恕院士和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評價該書,“填補了中國飲食文化無大型史著的空白”。

  作為出版行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政府基金,國家出版基金運行10年來,共遴選資助了3300多個優秀出版項目,其中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1000多個。截至目前,已有2300多個項目推出成果,其中近500項成果獲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獎項。

  因為嚴把入選關、優中選精、公平公正的評審立項機制,國家出版基金從原來的資金扶持,變成一種榮譽和品牌出版的認可,出版機構都以出版項目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為榮,認為體現了自己精品出版的實力。

  評審立項 機制嚴格

  最開始,國家出版基金強調資助項目的重大文化價值、文化傳承價值,進一步修訂的時候,把體現國家意志、推動文化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扶持精品生產,作為宗旨。如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基金辦去年在制定基金申報指南的時候,就體現了這些重要訴求。還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比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領域,代表國家水平的項目,就是出版基金資助的重點。“申報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一定要站在國家層面。”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主任陳亞明強調。

  每年上半年,基金辦發布下一年度資助項目申報指南,明確資助項目的具體范圍、重點、形式、出版介質以及申報數量、成稿率等要求。

  出版單位填報項目申請書、提供樣稿,首先經過當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審核,再上報基金辦。基金辦年底前組織完成下一年度資助項目專家評審工作。專家從出版國家出版基金專家庫隨機抽取,每個項目,至少有5到7位專家背對背的評審,獨立寫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具體評審意見。2/3以上專家認可了,才能進入學術專家和出版專家組成的復評環節,終評由出版專家和財務專家重點評價其出版價值並提出擬資助金額。另外還有基金委部門聯席會議、基金委會簽,從申報到評審,一共9道門檻。嚴謹規范,成為資助項目質量的重要保証。

  基金委成員單位會簽后,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公示期滿后,經基金委批准,通過媒體予以公告。

  項目立項以后,要和出版社簽一個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義務。從協議書簽訂開始,就進入到項目的監管階段。當年能夠完成的項目,經費支付一定的比例,等項目全部完成,結項驗收合格以后,才能撥付尾款。對於跨年度的項目,首撥款隻有30%或者20%﹔續撥款根據基金辦要年度檢查其完成情況后下發,最后還要留一部分尾款。“國家是在用納稅人的錢支持我們的文化發展,必須把它用好。”陳亞明說。

  在出版基金辦,每一個環節都要按制度來執行。如果出版社來談業務,一定要兩個人同時接待。“盡可能把各種權力都放在監督之下。”陳亞明說。

  鼓勵原創 助推精品

  盡管一部《國家出版基金管理制度匯編》已經厚達297頁,基金辦依然要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評審立項機制和項目管理機制。比如為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每個出版社最多可以申報3個項目,但社與社之間出版能力確實存在差異,量的增長基數做大和申報質量如何同步提高?“怎麼在‘高原’的基礎上推出更多‘高峰’產品﹔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推出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優秀出版產品”,這都是國家出版基金辦近期考慮的重點。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的創新,包括傳統文化,也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否則,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國家出版基金在鼓勵出版創新創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第一,面對出版單位申報大項目較多的現象,限制集結類、拼湊類項目的申報,要求出版社申報項目中有一個必須在50萬元以下,鼓勵原創的中小型優秀項目申報。“資料的集結整理當然有其傳承的價值,但思想性的創新和創造,相對來說可能會少一點。維特根斯坦的書,幾萬字,就把他整個思想體系建立起來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實踐論》,是他最重要的兩本哲學著作,篇幅也不大。再如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如果用文字表述出來,也不會是大部頭。由此來看,中小型項目中,原創的價值,新的出彩的東西,可能會更多些。”陳亞明分析說。

  第二,為了保証時效,重點主題出版項目,特別是列入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題出版重點項目的,可以先出版后資助。

  第三,基金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有很好的銜接。凡是列入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的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基金鼓勵專家給予重點關注。

  “十年,只是一個新開始。”陳亞明謙虛地說。國家出版基金不僅僅要助推精品出版,寫就一部中國出版精品史﹔他們的期待更在於,為這個進入復興進程的民族和國家,提供文化和精神的基石與標杆。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