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直播答題要搶春節紅包風頭 真撒幣還是空吆喝?

孫奇茹
2018年02月15日08:1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真撒幣還是空吆喝?

  近日,阿裡、騰訊、蘇寧等巨頭相繼宣布了春節紅包的各種玩法,但社會關注度今非昔比。相反,直播答題平台正以瘋狂“撒幣”的勢頭狂卷流量,希望在即將開啟的春節團圓長假,營造全民答題的狂歡。如此前鮮做宣傳的《今晚八點半》宣布30天內將狂撒兩億元獎金,單名玩家最高可得7萬元﹔陌陌旗下《百萬選擇王》2月14日至2月22日的答題場次增加至每天5場,獎金池將累計達1億元。

  不過,嘗鮮期過后,直播答題廣告越來越多、知識含量不高、獎金分配的公信力存疑等“槽點”,也讓參與者的熱情逐漸降低。是埋頭搶紅包還是埋頭答題?還是二者兼顧?這個春節長假,不少手機用戶可能會過得比往年更辛苦。

  內容玩創新

  答題專場營銷花樣多

  “晚上八點半聚餐?哎呀我還有一場答題呢,要不我們一起答吧,勝率高!來來來,給你們分享復活碼!”在北京工作的白領溫女士春節前提前一周回到了老家。最近幾天,面對親戚朋友見面聚會的邀約,她都會興沖沖拉著朋友一起答題。

  讓溫女士樂此不疲的是一場場主題各異的有獎直播答題。

  “跳皮筋《馬蘭花》中,二八二九三十一的三十去哪了?”“第二套廣播體操中,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分別叫做?”“大風車中的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誰的年齡大?”如果你是1990年前后出生,這一系列問題八成會讓你涌起濃濃的童年懷舊情結。這是不久前一場“90后專場”直播答題的內容。

  從今年年初開始風靡,一個多月來,激烈競爭的答題平台紛紛開始內容創新,推出了主題、風格各異的細分領域專場答題。如《芝士超人》與人民日報客戶端合作上線以正能量題目為主的“媒體專場”,與著名音樂人巫啟賢合作推“音樂專場”,《百萬贏家》則相繼推出了“小學專場”“三國專場”“歷史專場”和“法制專場”。

  除了最初的邀請好友可得復活卡,答題平台最近還發明出了好友分紅玩法——使用你的邀請碼開始答題的好友如果獲得獎金,你可以額外獲得10%的分紅,若這位好友再邀請到的好友獲得獎金,你還可以額外獲得3%。過去連續答對12道題才有資格瓜分獎金,現在在一些平台上,能答對前四道題的用戶也能率先嘗到“甜棗”,分享一個小獎金池。

  繼續探索商業化變現的直播答題也在近日迎來不少“金主”。不久前,花椒直播迎來首次商業化合作,美團作為贊助商提供了100萬元獎金,為此,花椒直播的百萬贏家開設了美團問答專場,30分鐘內吸引約400萬人參與。而在當天的12道題目中,有4道植入了有關美團的問題,涉及外賣、旅行等業務。趣店也在最近投了上億元的廣告給映客直播的芝士超人。攜程、去哪兒、華為、58同城等企業同樣慷慨“撒幣”,冠名贊助直播答題專場。在這些廣告贊助的場次中,提前了解廣告主信息就能幫參與者多獲得一次答對題的機會。

  廣告多分錢少

  “偽知識”浪費時間受不了

  廣告主、答題平台忙得不亦樂乎,參與者的用戶體驗卻並不樂觀。

  “開場廢話15分鐘,答題中間再插播廣告,20分鐘就能結束的一場答題,愣是1個小時才結束。”玩了半個月直播答題,市民小方越來越感覺浪費時間,准備放棄了。

  在一場某廣告主冠名的專場答題中,大學生周丹根據平台提前放出的藏有答題“線索”的贊助商廣告海報預習了很久,卻最終沒能撐到最后拿獎金。“這勁頭,快趕上我平常准備期末考試了!最終知識沒學著,錢也沒分著,時間白白浪費了。”答題結束后,周丹感到很沮喪。

  曾經嘗試用答題消磨假日時光的曹先生表示,好不容易通關一場,也就能得三五塊錢,“太雞肋了!”

  此外,打著“知識變現”旗號吸引用戶,這些答題平台在知識問答中卻頻繁出錯。不久前,直播平台“黃金十秒”承認自1月10日上線以來,出現了包括數據、題目顯示錯誤及間斷性無法參與答題等情況。就在同一天,西瓜視頻“百萬英雄”系統將答對的200多萬名用戶判定為錯誤。緊接著,花椒直播在《百萬贏家》答題平台的一道直播答題中,將我國香港和台灣作為“國家”列入了答案選項,遭到了各方質疑甚至主管部門約談。

  規則不透明

  “風口”伴著“風險”飛

  除了知識含量的不足,答題平台自身規則的公信力正經受嚴峻挑戰。

  不少網友反映,多個直播答題平台都有刻意卡頓影響答題、答對題硬性判錯、使用機器人參與答題充人數分獎金、惡意提高獎金取現難度等貓兒膩。

  “比如說,今天我做一個答題平台,對外聲稱所有參與者均分100萬、有1萬人獲獎,也就是每人分到100元。可是,我真的一定要花100萬嗎?也可能隻有100人獲獎、獎金隻付了1萬,每個人拿到的依舊是100元。”一位業界人士解釋。實際上,目前多家直播答題平台的真實在線人數、真實通關人數完全不透明,一次次被炒作的百萬元獎金流向成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4%的受訪者參與過直播答題,45.8%的受訪者參與直播答題是為贏取獎金,43%的受訪者是為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而從目前直播答題廣受詬病的問題來看,獎金到手難、“偽知識”滿天飛,成為直播答題持續吸引用戶的障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提醒,隨著類似產品愈來愈多,用戶會產生審美疲勞,高額獎金背后的可持續性及盈利模式尚存疑問。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