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紅海行動》出品人於冬:拆除主旋律和觀眾之間的牆

聶寬冕
2018年03月23日07:2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拆除主旋律和觀眾之間的牆

  《紅海行動》目前票房已突破35億元,僅次於《戰狼2》,位居內地影史票房亞軍。

  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接受記者採訪。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紅海行動》自公映以來,一路逆襲,目前票房已突破35億元。上周,影片榮登今年春節檔票房冠軍,隨即又超越《美人魚》,成為內地影史票房亞軍。

  出品人、博納影業總裁於冬近日在京接受媒體採訪,暢談博納多年來的主旋律電影探索之路。從挖空心思將主旋律主題裝進商業類型片的殼中,到大張旗鼓在海報上標榜自己是主旋律大片,博納走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子。

  談《紅海行動》

  對“自殺式上映”仍感到后怕

  於冬是《紅海行動》的第一個觀眾。2017年7月影片殺青,於冬在導演林超賢的香港辦公室裡看了第一個粗剪版。“三個多小時,聲效、特效都沒有,很多地方還鋪著綠幕,但我一口水沒喝、一次廁所沒上就看完了,然后激動得無以言表。電影一放完,我就熱烈擁抱林超賢,我對他說‘你先讓我去上個廁所’,回來后我就跟他說,你這個電影成功了,肯定會超過《湄公河行動》!”

  因為后期制作遲遲沒有做完,《紅海行動》先后錯過了不少好檔期,首先就是於冬最心儀的國慶檔。“正好是《湄公河行動》上映一周年,又有八天長假,我跟林超賢說死都要上國慶檔,他說死都做不完,隻能放棄。”接著又錯過2017年的聖誕新年檔,最終《紅海行動》推遲到2018年的春節檔上映。

  “幾乎所有人都反對,說我這是‘自殺式襲擊’。”於冬說,以往春節檔是喜劇片的天下,觀眾需要合家歡,而《紅海行動》是軍事題材。但自己不想再往后推了,因為直到2018年國慶檔之前,都不會再出現一個像春節檔一樣的長假。“我需要一個足夠長的賽道。如果隻有3天假期,現在電商、互聯網的手段多,鎖場、佔廳、預售這類亂象多,都會使我們前三天的排片受擠壓,就算到第四天影片口碑釋放出來了,開始逆襲,但假期也結束了。”他打了個比方,《紅海行動》是一個長跑運動員,要跑的不是100米沖刺短跑,一定比他們有耐力,“這也是我說服廣電總局讓我冒險的理由。”

  不過,如今回望上映首日10%的排片佔比,於冬還是感到有些后怕。“這麼有口碑的一部電影,要是因為選錯檔期而被埋沒,將會直接導致我跟林超賢斷交,從此市場上也會多一個笑話:於老板搞‘自殺式上映’。”他開玩笑地說。

  談主旋律探索

  從怕提主旋律到大張旗鼓宣傳

  《紅海行動》的巨大成功,給博納的主旋律片單上增添了最亮眼的一筆。這些年,於冬帶著博納在此前少有民營公司問津的主旋律電影領域,生生辟出一片藍海。甚至有人說,於冬創造了一種新的類型,叫做“博納主旋律類型大片”。

  “這個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拍《十月圍城》的時候。”於冬認為,《十月圍城》類型上雖然還是一部動作片,但已經套入保護偉人的主題。“放到印度可以保護甘地,放到美國可以保護林肯,放到清末民初可以保護孫中山,這個主題為電影賦予了舍生取義的靈魂,和舍小家保大家的基調。它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打斗片,最后觀眾會被這些小人物的犧牲感動,這也是美國主旋律電影最常用的手法。”

  在這樣一個拍片思路的引領下,於冬之后請來徐克拍出了3D版《智取威虎山》。該片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比《十月圍城》更加成功,用於冬的話說,“過去的主旋律電影跟今天年輕人似乎中間隔了一道牆,我們試著用《智取威虎山》把這道牆拆除。”

  因為這兩部影片的成功,從《湄公河行動》開始,於冬有意識地把主旋律基調加強。“以前我們宣傳的時候都怕說主旋律,但這一次我們大張旗鼓地宣傳就是拍中國警察,海報上都是‘熱血報國’這種口號,這是一種文化自信。”他說,《紅海行動》更是從一開始就向觀眾傳遞信息:這是關於中國強軍夢的大片。

  談市場風向

  IP電影退燒,好制作會取勝

  如今,《紅海行動》與《戰狼2》包攬了內地影史票房前兩名,讓主旋律軍事題材成為中國最賣座的電影類型。但就在不到兩年前,中國的電影市場上還充斥著大IP與流量明星,票房排行榜的前幾名也大多是合家歡喜劇。

  對於這種類型上的轉變,於冬表示歡迎。他回憶,2014年到2015年,在互聯網產業模式的推動下,誕生了一大批IP電影,也使2015年的票房從前一年的不到300億元猛增至440億元。“那段時間博納比較沉寂,其實我們發行也不錯,但很多互聯網公司,像某視網張口閉口自己已經進入3.0時代,稱博納還是1.0。”於冬說。

  然而,大IP加流量明星的模式在2016年迅速退燒。博納卻在當年國慶檔拿出打磨已久的《湄公河行動》,取得該檔期最佳口碑及12億元票房。於冬介紹,那年國慶節后,電影局在長春召開了一個名叫“中國電影新力量”的論壇,並達成了幾條“長春共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質量是電影的生命線,未來增長要靠電影質量。所以這兩年資本在離場,電商們開始賣別的產品,比如服務器,留下來的還是傳統電影公司這些投資者、制片人。”

  “長春共識”之后,2017年中國電影開始在影片制作上下功夫。“你會發現三五天拍的那些流量IP電影不好使了,反而是兩三年前制作的電影開始發力,包括《湄公河行動》、陳凱歌的《妖貓傳》,還有今年暑期檔姜文、張藝謀、寧浩的電影。”於冬說。

  作為傳統電影公司,博納也無可避免地與互聯網資本發生了聯系。2014年於冬曾在上海電影節上稱“電影公司都是在為BAT(百度、阿裡、騰訊)打工”,三年后,騰訊與阿裡都成了博納影業的股東。對此於冬並不排斥,“這些互聯網巨頭有助於中國電影走向全球。”比如此次《紅海行動》選擇與淘票票進行合作,正是因為他看中了對方在宣發數據上的能力,以及阿裡大文娛的生態鏈,“我們需要淘票票幫我們預售、推廣,也需要優酷這樣的視頻網站來幫我們的電影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播,擴大市場影響力。而博納要做的就是在我們年富力強的這十年中不斷生產好的電影。”

  談行業未來

  十年內中國電影趕超好萊塢

  1971年出生的於冬,從1999年創辦博納影業前身開始,幾乎伴隨著中國電影走過了迄今為止的整個市場化進程。“中國電影的產業化改革比中國經濟改革滯后了二十多年,真正開始是在2001年,直到今天歷時16年,讓中國電影從票房不到10億元,躍升到去年的559億元,世界矚目。”於冬笑言,這16年間,自己擔任出品人的影片超過270部,算是民營企業的第一名。

  而在2016年,上海電影節舉行過一場論壇,名為“票房即將超過美國,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孰料之后中國電影市場卻戲劇性地遇到了增長停滯。不過,於冬認為如今可以再提這個話題,“我在長江商學院的博士畢業論文就是這個題目:中國電影有沒有可能超越好萊塢?”

  他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的最佳時機。“為什麼呢?因為你會發現好萊塢已經沒有老板了,背后是一批經理人和銀行家,一賠錢就下課,再換一個人來。職業經理人掌管著電影公司方向,他們不肯冒險,不肯犯錯,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拍續集。”於冬笑道,“但中國電影公司的創始人還在一線,華誼兄弟的王中磊和王中軍、光線傳媒的王長田、華策的趙依芳,包括我都在創作一線,指引著產品的方向。我們這些人也都是有理想的,願意支持導演們的想法。”

  於冬還感慨,改革開放四十年,這一代人的創業值得書寫,尤其是沖破體制的一代民營企業家,但中國電影還缺少這樣的故事和形象,目前隻有一部《中國合伙人》講述新東方的俞敏洪。他說,其實很多人的創業故事都很感人,“比如,劉強東就跟我講過他的故事,當年他從宿遷來北京,揣著50個雞蛋,覺得自己吃完這50個雞蛋就要回老家了。這些是很好的題材,應該用電影敘事進行表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