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
51

卷首語

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西方在建牆,東方在修路
  過去的一周僅僅是改變未來世界格局的起點。

  中美貿易戰來自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識形態。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歐美政府,不論在現實世界還是互聯網世界都在計劃修建“邊境牆”,美國Cloud Act法案、歐盟“數字稅”表明,“數據壁壘”令西方歐美各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舉步維艱。而亞太各國攜手共建“一帶一路一網一雲”,以雲計算、移動支付、行業大腦為代表的普惠科技,致力於將全球更加緊密地連為一體,以便各國分享“數字經濟”紅利。一帶一路、金磚五國的人口優勢產生超越國家邊境的龐大線上市場需求,更寬鬆的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吸引全球人才從西方逐步回流東方,全球科技資源分布此消彼長,“幸運女神”開始傾心於開放、包容、合作的一帶一路數字經濟體。

  “科技中國”在新能源、新科技、新制造等領域的迅速崛起,令這一屆與硅谷科技產業背道而馳的美國政府產生“戰略誤判”,而逐步復蘇的全球經濟正在為美國政府的焦慮買單。全球股市的大跌正是各國市場對全球經濟預期的反映,歐洲、亞洲甚至美國自身市場與就業都將受到損害。本質上來看,美國政府的焦慮來自於國家決策者對美國科技發展的不了解、不自信,以及對中國科技的過高評估。據牛津大學最新發布的《解碼中國AI夢》報告提出的“AI潛力指數”(AI Potential Index),從硬件、數據、算法和產業(商業)這四方面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中國的人工智能潛力(AIPI)約為美國的一半,兩者比例為17:33。另外,據《經濟學人》最新分析,中美“科技產業實力比”從2012年的“1:6.7”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1:2.4”,中國科技產業總市值僅佔美國同類產業的32%,尤其在半導體、雲端商用軟件(SaaS)方面存在短板 。

  隻有落后的“冷戰思維”,沒有飽和的創新市場。正如全球市值最高的美國企業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所倡導的:“中美可以做到1+1等於3,兩國把蛋糕做大,而不是爭奪一塊蛋糕。擁抱開放、貿易和多樣性國家會獲得成功,反之會失敗。”全球數字經濟體的繁榮來自於中美兩國的優勢互補與多邊市場協同,消費、就業、教育、醫療都在通過雲上“新一代數字化轉型”普惠全球市場,如果全球政府能夠在早期避免貿易戰升級,人類將見証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另一方面,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從不會因為經濟摩擦而停止腳步,在貿易戰刺破“偽科技泡沫”后,科技硬實力會通過雲計算與互聯網向一帶一路市場大規模普及,幫助創新開放型的國家地區變得更加美好。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阿裡雲研究中心主任 田豐

  編輯制作:人民網研究院  內容提供:阿裡雲研究中心
  本刊僅用於行業交流,非商業用途。編輯或專家觀點獨立,不代表本刊立場。部分所選用內容,未能與作者取得聯系,請聯系本刊:yjy@people.cn

1、國外雲計算公司投入力度空前,押注數字經濟


國外雲計算公司投入力度空前,押注數字經濟

  【新聞摘要】 高盛公司發布《雲計算季度行情》。報告顯示,AWS、微軟、谷歌去年的資本支出總額為350億美元,估計其中250億美元投入到了雲基礎設施。三大公司正在大幅增加雲投入,另外,谷歌雲計算部門CEO日前稱,她准備大舉收購,以追趕市場領頭羊亞馬遜和微軟。(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數字經濟的井噴預期讓雲計算競爭體現出資本密集型趨勢。北美雲計算供應商不惜在基礎設施領域投入巨資,以確保擁有足夠的計算容量、覆蓋必要的地理區域。背后的原因一是雲計算的平台效應和網絡效應,越大的計算容量就能支持越高的峰值需求,從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戶,客戶的增加又提升其再投入能力,所以雲計算行業的競爭體現出大者恆大的特點。二是各廠商相信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雲計算需求,因此才願意投入更多資金。中國的雲計算廠商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佔比還處於劣勢,在國際競爭中急需獲得資本優勢。

2、Uber涉死亡車禍 自動駕駛面臨行業危機


Uber涉死亡車禍 自動駕駛面臨行業危機

  【新聞摘要】 3月19日,一位49 歲女性單車騎士在橫穿馬路時,被一輛 Uber 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撞死。在初步調查中,警方發現當時測試車時速為 40 英裡/小時(約合 64 公裡/小時)。事發之后,Uber 叫停了在北美四地的自動駕駛測試。(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逝去的生命令人惋惜,但也應當注意“科技威脅論”借機流行。媒體和公眾對於新科技的態度很容易在過度期望和過度質疑間擺動,廠商的夸大宣傳和媒體為了追求傳播效果的捧殺則進一步加快了擺動的速度,同時也提高了公眾對自動駕駛的心理預期。其實由於交通環境的社會復雜性,即使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也不能保証零死亡。另外,這其實是自動駕駛在美國發生的第二起死亡事故,而非大量媒體為博取眼球聲稱的第一次,2016 年,一輛特斯拉 ModelS 的車主也是在自動駕駛模式中車禍死亡。

3、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背后隱藏著美國的科技焦慮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背后隱藏著美國的科技焦慮

  【新聞摘要】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特朗普基於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301調查”報告,指令有關部門對從中國進口約600億美元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在此之前,美國1月23日宣布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板以及大型家用洗衣機征收臨時性關稅,3月8日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重稅。(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如果說鋼材加稅影響面較小(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鋼材僅佔美國進口總量的2%),23日所發生的一切則是直接對中國挑起貿易戰。此次美國對中國加征稅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中國制造2025》中計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包括航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鐵裝備等,很明顯,其意圖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經濟增長進行全面遏制。除了特朗普貿易逆差保護政策以及今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的政治目的,這背后也隱藏了美國的科技焦慮,中國近十年信息科技的進步已經大幅縮小和美國的差距,尤其在信息前沿科技和高鐵等領域的興起讓美國諸多媒體及政府機構感到焦慮。

4、特朗普簽署Cloud Act法案 各國法律沖突隱現


特朗普簽署Cloud Act法案 各國法律沖突隱現

  【新聞摘要】 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Cloud Act法案(《澄清境外數據的合法使用法案》),使執法機構更容易要求服務商可以訪問存儲在國外的數據,而不管數據存儲在哪個國家。Cloud Act法案更新了執法人員查看存儲在互聯網上的電子郵件、文檔和其他通信內容的規則。該法案還允許美國達成協議,將有關美國服務器的信息發送給其他國家的刑事調查人員,並對請求進行個案審查。(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數字經濟時代急需全世界認同的數據跨境流動規則。互聯網上的數據流動天然沒有國界,因此各國對於數據管理的各自規定勢必會在在線世界互相發生沖突,例如歐盟已經要求特定數據不允許出境。WTO規則促進了以商品流通為主的工業時代的繁榮,數字經濟時代同樣需要新的世界視角的規則來協調發展,但是目前各國數據相關法規的出台不得不引發我們對數字經濟繁榮的擔憂。

5、牛津報告揭中國AI短板:潛力僅為美國一半,人才仍是主要發展瓶頸


牛津報告揭中國AI短板:潛力僅為美國一半,人才是發展瓶頸

  【新聞摘要】 在牛津大學最新完成的一份報告《解碼中國AI夢》認為,除了數據,中國在硬件、人才、算法和產業等方面,仍然落后於美國。報告提出的“AI潛力指數”(AI Potential Index),從硬件、數據、算法和產業(商業)這四方面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工智能綜合實力。中國的人工智能潛力(AIPI)約為美國的一半,兩者比例為17:33。(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數據紅利會隨著算法的進步而逐漸失去優勢:新的AI算法可以不需要預先創建的數據,例如AlphaGo Zero是比2017年初擊敗世界圍棋冠軍的AlphaGo強大數倍的版本,卻完全是“自學成才”。這種新通用算法未來可應用在研發新藥品,模擬氣候變化影響等領域。除去數據,算法、硬件和產業都和人才密切相關,因此人才仍然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瓶頸。如何建立適應AI人才成長的整體計劃將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

6、中國學者成功研發出診斷前列腺癌的AI:准確度高達99.38%


中國學者成功研發出診斷前列腺癌的AI:准確度高達99.38%

  【新聞摘要】 在歐洲泌尿外科年會上,來自南京鼓樓醫院郭宏騫教授團隊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前列腺癌的研究受到關注。郭教授的團隊從283位病人那裡提取了918個前列腺病例,用AI分析系統進行分析,該系統逐漸學會並提高了診斷的精確度。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診斷准確度高達99.38%。(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AI診斷系統的問世將有助於實現頂級醫療專家經驗的普惠化,可以緩解專家資源稀缺的矛盾。前列腺癌是最常見的男性癌症,全球每年新增病例達100萬。該系統精准程度超過了偏遠地區的醫生平均水平,有望幫助拯救更多生命。AI系統並不會代替人類病理學家,因為仍需要有經驗的病理學家把控最后的診斷結果。2017年,阿裡雲人工智能ET學習了2萬張甲狀腺片源,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准確率已經提升到85%,超過了60-70%的通常准確率。

7、歐盟公布稅改方案擬對互聯網巨頭開征“數字稅”


歐盟公布稅改方案擬對互聯網巨頭開征“數字稅”

  【新聞摘要】 歐盟21日揭開流傳多時的“數字稅”面紗。稅改方案建議對全球年收入超過7.5億歐元、歐盟境內年收入超過5000萬歐元的互聯網企業征收3%的臨時稅,應稅項目主要為銷售網上廣告位所得、銷售用戶數據所得和充當用戶中介所得。此外,長期稅改方案中建議,未來沒有實體經營地點但有“虛擬所得”的互聯網企業也要納稅。(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美國互聯網巨頭可能淪為特朗普貿易戰的犧牲品。在歐盟公布“數字稅”前后,由於滿足納稅標准的大型互聯網企業不外谷歌、臉譜、蘋果、亞馬遜等美國互聯網巨頭,加上本月初美國宣布將對歐盟等世貿成員出口美國的鋼鋁採取限制措施,歐盟此舉相當於揮舞“稅收”大棒,對美國進行反制和報復。此前,美國政府堅決反對歐盟開征“數字稅”。

8、Coinbase智能合約被曝漏洞,用戶可無限量竊取以太幣


Coinbase智能合約被曝漏洞,用戶可無限量竊取以太幣

  【新聞摘要】 3月22日,美國加密錢包供應商和交易所 Coinbase 的智能合約被檢測出現漏洞,允許用戶無限取出ETH(以太幣)。這一漏洞由荷蘭安全公司 VI Company 發現並上報。萬幸的是,Coinbase 賬戶均為實名驗証,即使有人趁機渾水摸魚,也能被系統檢測、追蹤。(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比特幣最初的價值觀正在走向崩塌。不可篡改、匿名性曾是比特幣招攬人心的重要旗幟,不過越來越多的事件証明,這種旗幟更像是一種技術烏托邦。正是由於Coinbase使用了實名制,才避免了重蹈以太坊“The DAO”事件的悲劇。“The DAO”執行的智能合約由於奉行不可篡改的信條,即使發現了合約的漏洞,也隻能眼睜睜看著黑客繼續盜取以太幣。顯然,比特幣衍生出來的虛擬貨幣在改進的過程中也正在向現實妥協。

9、IBM 研發出比鹽粒還小的電腦,可應用於區塊鏈


IBM 研發出比鹽粒還小的電腦,可應用於區塊鏈

  【新聞摘要】 3月19日,即IBM Think 2018大會的第一天,IBM公司在會上發布了世界上最小的計算機(1x1mm)。其實際計算能力可媲美 1990 年的x86 芯片,使其能完成諸如監控、分析、交流甚至數據處理等諸多操作,制造成本不到10美分。該微型計算機可以應用在區塊鏈上。具體來說,這台計算機將成為區塊鏈應用程序的數據源。(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更微小的芯片加上雲端的區塊鏈方案將讓萬物互聯的時代越來越近。在未來幾年裡,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嵌有類似微小系統的物件和設備出現。例如,結合雲端的區塊鏈追溯方案,使用這種芯片可以對1個蘋果全程追蹤,比如運輸情況,檢測盜竊、欺詐以及其他的不合規行為。日前,阿裡雲容器服務區塊鏈解決方案發布更新版本,讓客戶得以便捷高效、可靠地打造基於區塊鏈的業務創新應用。

10、沙特煉油廠遭網絡攻擊 攻擊者試圖引發爆炸


沙特煉油廠遭網絡攻擊 攻擊者試圖引發爆炸

  【新聞摘要】 《紐約時報》消息稱,沙特阿拉伯一家煉油廠去年8月遭到網絡攻擊,攻擊者意圖引發爆炸級別的重大破壞。煉油廠得以保存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攻擊代碼裡存在一個小缺陷,意外關停了該工廠的生產系統。攻擊從該工廠所用的Triconex安全控制器下手。這些控制器出自施耐德電氣公司,在全球1.8萬家各類工廠中運轉,核電站、淨水廠、煉油廠和化工廠都有使用。(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安全漏洞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黑客在修復缺陷后,用同樣的攻擊代碼針對其他工控系統下手只是時間問題。互聯網安全具有典型的“木桶效應”,黑客會在網絡上尋找防護薄弱的公司下手並很容易得手。如果將系統部署到安全防護能力更高的雲平台上,則能顯著提高黑客的攻擊成本和難度門檻。美國政府推出的“雲優先戰略”,要求大量聯邦政府信息系統遷移到“雲端”,背后原因之一就是提高安全防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