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科技編輯應提升數字出版能力

劉靜
2018年06月07日13:1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編輯應提升數字出版能力

  對科技類傳統編輯而言,科技專業知識和出版專業技能是其核心競爭力。如果這些編輯能夠發揮長期傳統出版積累的專業優勢,並及時關注行業動態,量體裁衣,策劃相匹配的出版方式,定能實現科技信息領域的高質量出版,為科技讀者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服務。

   編輯要具有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技術思維和社群思維,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隨著出版方式、營銷方式和閱讀習慣的變化,不斷學習,不斷嘗試。隻有這樣,編輯在與其他領域人員協作出版時,會依靠新思維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把握專業出版話語權,提高掌控力,使出版物達到預期效果。

   媒介融合時代,編輯應該考慮的是對選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策劃,就某一產品進行縱深拓展,摒棄低檔的、冗余的出版產品,形成產業鏈,並實現新舊出版優勢的互補。

  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長勢頭與增長貢獻率在新聞出版各產業類別中位居第一,已成為拉動產業增長“三駕馬車”之首。而我國紙書零售線上渠道的碼洋規模在2016年已達365億元,超過了實體書店的336億元。此外,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現,2016年各種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達68.2%,超過了圖書閱讀率的58.8%。由此可見,國民的閱讀方式已經發生轉變,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發力提速階段,而目前的出版編輯方式仍大量採用傳統編印發方式。因此,提高編輯能力水平、適應轉型升級要求、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

  相較於傳統出版,數字出版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一是出版效率快速提高。各種在網絡發表的數字化出版物已經具有出版與發行同步的特點,簡化了出版環節,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傳統出版業順序展開的各個環節,在以時間和效益為生命的網絡時代,已經呈現弱勢。二是營銷模式發生變化。過去僅依靠書店、分銷商等實體網絡對圖書進行逐級銷售,如今在主渠道的基礎上,又利用互聯網溝通各電商平台、微商平台,省略中間環節,直接將傳統出版物或新媒體出版信息發到讀者手中。三是更加需要加強質量把控。數字出版的編輯集編輯、復制、發行“三位一體”,而數字出版又具有開放性、即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因此出版信息加工復雜,工作量巨大,質量保証范圍更廣、難度更大。

  編輯出版轉型面臨瓶頸性制約

  面對出版業數字轉型浪潮,傳統圖書出版受到了巨大的市場沖擊。特別是科技圖書,其出版內容、讀者特征、服務對象、使用目標等都具有一定特殊性,編輯出版工作轉型面臨著特有的瓶頸性制約。例如建筑圖書,因為讀者都是建筑專業人員,在建筑設計方面早已採用數字化、參數化方法進行設計,使用了各種網絡化軟件進行協同繪圖,對於數字化閱讀有著先天的迫切需求,而且傳統的應用圖書、工具書及注冊考試書的讀者市場正逐步被網絡平台、知識庫、在線授課等新型出版媒介所瓜分。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受限於編輯習慣性工作思維,想突破不容易。傳統編輯具有經驗性的工作思維和習慣,因此,在出版轉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惰性。當與傳統的既有的“流水線”出書習慣不同的時候,編輯往往選擇不做改變。所以一定要打破編輯的固有思維,不破不立。

  二是受限於傳統出版固有模式,想轉型沒能力。很多傳統科技出版社一直延續舊有的組織架構,職能部門橫向劃分,各自為政,資源要素並沒有實現很好的流動。在數字化出版沖擊下,雖然也成立了獨立的數字出版部門,但因流程不順暢、激勵機制不完善、缺少數字出版實踐,以及編輯不了解數字和網絡出版等原因,編輯不能對數字出版全局有整體的掌控,導致所謂的出版“融合”,只是實現了形式上的出版“組合”,最終出版的數字產品差強人意。

  三是受限於科技出版物的專業性,想轉型沒精力。專業科技類圖書讀者面較窄,專業種類分化較細,為增加出書碼洋、提高銷售收益,編輯多在圖書品種上下功夫,很多圖書印數較少、成本較高,導致編輯整日埋首於大量的書稿中,缺少深入市場調研、深挖選題、學習新技術的時間和精力,很難快速轉型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出版行業。

  跳出固有模式提高創新水平

  若想在科技類圖書數字化出版領域保有一席之地,傳統圖書編輯必須轉型。要跳出文字加工和紙書出版的固有領域,擴大業務范圍,轉變思維,提高創新水平。

  立足本專業,堅守內容王道。一提到出版,編輯想到的可能就是一本書,是一個有形的東西。而事實上,書也是知識與內容的載體,是一種出版的工具,就像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電子書、知識庫、微信公眾號一樣,都是因為新工具的產生和互聯網技術的滲透而產生的新的出版形態。了解這一點,就會回到“內容為王”的軌道上來。無論出版工具怎樣變化,編輯都應該保有專業上的專注力和清醒的頭腦,在選題深度上下功夫,不因變化多端的出版方式而眼花繚亂。對科技類傳統編輯而言,科技專業知識和出版專業技能是其核心競爭力。如果這些編輯能夠發揮長期傳統出版積累的專業優勢,並及時關注行業動態,量體裁衣,策劃相匹配的出版方式,定能實現科技信息領域的高質量出版,為科技讀者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服務。

  提升統籌力,重在轉變思維。大數據能讓編輯定位讀者、尋找優秀作者、收集圖書數據和進行日常的圖書管理,可以甄別、挖掘和整合出高質量有價值的信息﹔互聯網讓各種數據分散化、即時化並具有開放性,也重新定義了編輯的工作流程﹔新的線上營銷模式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成本,銷售更為精准有效,可以讓讀者與出版方實現直接對接……這些方式如果能有效利用,可以讓編輯的工作事半功倍,出版的產品獲得更大的效益。這也就是說,編輯要具有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技術思維和社群思維,以用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隨著出版方式、營銷方式和閱讀習慣的變化,不斷學習,不斷嘗試。隻有這樣,編輯在與其他領域人員協作出版時,會依靠新思維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把握專業出版話語權,提高掌控力,使出版物達到預期效果。

  加強跨界融合,發掘效益增長點。隨著“互聯網+”戰略的不斷推進,出版與其他領域的關聯更加緊密,出版邊界更加模糊,跨界融合更加頻繁,模式更加多元。傳統出版中,編輯可以通過文字加工、圖片處理、裝幀設計等方法實現產品增值。媒介融合時代,編輯應該考慮的是對選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策劃,就某一產品進行縱深拓展,摒棄低檔的、冗余的出版產品,形成產業鏈,並實現新舊出版優勢的互補。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類出版作品有自身的專業特點,不能盲目跟風,應基於實際大膽創新。比如組織業界培訓和講座,擴大出版產品影響力﹔利用微信公眾號或微博推送,書網互動,進行深度閱讀﹔使用增值服務,提高讀者黏度﹔建設專業數據庫,改變知識服務方式﹔開展在線教育,提升學習體驗和效果﹔生產周邊產品,促進文化傳播等。如VR產品,對建筑讀者非常具有吸引力,它的空間虛擬與建筑空間設計一拍即合,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擴展閱讀的外延。總之,編輯應協調各方力量以提供技術支撐,讓各種形式的出版產品圍繞專業平台形成網絡,互相勾連,協同作業,最大限度挖掘內容價值。

  由此可見,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為科技出版物和科技編輯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編輯也應該從傳統的圖書編加職能轉變為產品的統籌管理職能,轉變思維習慣,注重新知識的學習,將傳統出版媒介與現代新媒介融會貫通,積極參與新型出版實踐,這樣才能在數字轉型的大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