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西方新聞觀:精致的意識形態迷思

2018年06月15日07:2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西方新聞觀:精致的意識形態迷思

  西方新聞觀多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流新聞意識形態。這套意識形態經過長期演化,已經成為一套精致的意識形態“迷彩服”。它不僅在西方社會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還以“普世”的名義行銷全球。

  西方新聞觀是由一系列概念嵌套起來的觀念鏈條。諸如“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第四種權力”“新聞客觀性”等,皆是西方新聞觀中耀眼的概念。西方新聞觀是西方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部件,其本質上是為西方主流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統治服務的。西方意識形態的核心功能在於“解釋”和“辯護”,其所設定的一套說法限定了人們的思考方式,使得打破它所設定的框架,以另一種不同方式感知事物變得特別不易。從意識形態設計上看,西方新聞觀的設計可謂是精致而富有蠱惑性的。

  首先,西方新聞觀並沒被設計成一座封閉的價值孤島,而是一個開放的價值島鏈。西方新聞觀與西方社會的民主政治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打通,形成了龐大的意識形態島鏈。西方新聞觀中的“新聞自由”“第四種權力”等核心概念,與西方民主政治的價值邏輯對接,與國家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勾連,形成了一個自圓其說的邏輯閉環。

  其次,從形式上看,西方新聞觀可謂是一個“美麗傳說”,其強調“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強調媒體獨立性和專業規則,強調媒體對政府權力的限制和抗衡。但實際上,西方新聞觀這些理想化的口號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鴻溝,理想與現實之間形成巨大張力,而且說一套、做一套,極具欺騙性。

  最后,西方新聞觀本是西方媒體圈內部的意識形態,后來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進而成為超時空的所謂普世意識形態。西方發達國家不滿足於其新聞觀在國內的傳播,它們將其包裝成為超越時空、獲得批判豁免權的超級意識形態,並憑借強大的傳播能力,將之行銷到西方社會之外的地方。為實現此目的,西方國家採取了“一攬子”的輸出計劃,它們將政治、經濟、文化等捆綁在一起,非西方國家或發展中國家若要獲得西方國家的幫助,就必須將這些被西方打包的“禮物”一齊收下。就這樣,西方新聞觀搭上經濟全球化的順風車,被輸送到世界各地。

  西方社會的媒體常常受到兩種強勢力量的擠壓:一是資本﹔二是權力。

  西方媒體大都屬於私有企業,受到做大了的資本、財團和利益集團的操縱。誰擁有媒體,誰就擁有“新聞自由”﹔誰擁有資本,誰就擁有“新聞自由”。資本的趨利性注定了西方社會的新聞媒體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資本和集團利益的束縛與制約。由於受到經濟壓力的影響,“硬新聞”的空間越來越小,媒體記者的報道興趣越來越集中到“軟新聞”上。最受歡迎的新聞題材是那些在生活方式和消費領域對人們有影響的話題,如犯罪、名人、明星緋聞、健康與娛樂。

  在西方社會,大多數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尤其是那些與公共利益相關的信息,多被官方掌控,不易被媒體獲取。媒體為了獲得這些資源,就需要結交、巴結官員。同時,官員也需要通過媒體傳播自己的聲音和正面形象。媒體與官方消息提供者相互依賴,即便雙方有時對峙,但合作卻是常態。正如哈佛大學教授羅杰·希爾斯曼所言:“他們(新聞界)想當政府的批評者。他們竭盡全力避免成為政府的工具,但他們明白,白宮、國會議員和行政官員在利用他們,而他們對此無能為力。官員是他們的消息來源,反過來官員又利用他們的語言把這些消息公之於眾。”在官員、媒體與公眾三角關系中,官員在多數情況下是佔據上風的,他們會搗騰出許多名堂,千方百計地尋找有利於其自身利益的空間,巧妙地把媒體和民意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西方社會,政治權力和資本對媒體的控制更為隱蔽,其避免以行政手段干預新聞報道,而是運用間接的技術手段——通過改變信息供給的方式——來操縱媒體。正如美國學者喬姆斯基所言:在西方,為政治和意識形態利益而老謀深算地操縱輿論是精心的、隱蔽的,它不是控制人們想什麼,而是控制人們怎麼想。在西方現代政治實踐中,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雇用專門的新聞官員、媒體公關人員、咨詢專家等專業性人才來為其效力,從而刺激了媒體公關這一職業的興盛。政治顧問們已經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傳播策略,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多數情況下,西方政府並不直接控制新聞媒體和新聞報道,而是通過政策傾斜、利益交換、政治壓力等影響媒體及其幕后老板,再通過媒體老板左右新聞記者和新聞報道。西方政府還會通過新聞發布、信源封鎖等做法來影響和左右媒體。新聞發言人將政治人物解讀給媒體﹔媒體策劃大師與記者對話並建議記者制作出對政治人物有利的報道﹔政治人物越來越多地利用媒介公關技術來控制媒體,實現媒體新聞流的定點投放,這就是所謂的給媒體“喂食”。在西方政府與媒體之間,存在一種“儀式性的對立”,制造出媒體與政府彼此獨立、互相制衡的假象,讓人看起來好像新聞媒體沒有大肆宣揚政府立場。對於政府與媒體表演的“雙簧”,多數西方公眾被蒙在鼓裡,甚至以為政府、媒體在替他們辦事和說話。實際上,它們是在合謀出賣公眾利益。

  由此可見,我們對於西方新聞觀的認識,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尤其是要看透行為背后的堂奧。否則,霧裡看花,就容易成為“神話”的獵物。

   (作者:張濤甫,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西藏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