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陸川: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美譽度

2018年06月20日06:5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美譽度

  【亮見】

  網絡文學在電影行業的真實變現能力,在我看來一直是個有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而不是有確鑿証據的答案。一個健康的影視文化產業,一定是網絡文學和原創影視劇本兼容且能保持均衡的生態,而不是被網絡文學徹底佔據的生態。后者使這幾年資本涌入影視行業,給行業帶來最大的也是最虛妄的泡沫。

  第五代導演的崛起,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一段輝煌。他們作品背后站著的是蘇童、莫言等一批優秀的文學大家。如今,很多電影改編自有著巨大閱讀數量的網絡文學,這些網絡流行文字有可讀性、趣味性,但其中很多沒有真正探究當下的社會問題,記錄世道人心。它們的高點擊率和閱讀量來自網絡讀者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依賴性,也來源於一部分閱讀網站“畝產萬斤糧”式的數據作假。如何將讀者黏稠度轉化為電影觀眾的美譽度,轉化成為票房?這真的是一個課題。

  真正將一部具有讀者基礎的網絡小說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我認為資本不能忽略電影創作中核心的轉化工作。

  首先是劇作。劇作就是提純的過程,把糧食釀造成茅台的過程。對於作品的敘事方式,內容成色和文學意義都是一個做增量的工作﹔絕不是干個分段、寫場號的工作。增加作品中文學性的濃度,修正作品的三觀,使之符合世界文化思潮和人類文明進程,這都是劇作家的使命。

  網絡文學作家,想要保持高點擊率,需要開足馬力進行創作,日更三五千字是很平常的事,甚至八千、一萬也時有所聞。但其中有多少獨立的思考,有多少對當下時代刻骨銘心的表現,卻不好說。而這正是一部優秀的電影所必須有的,也是一個被尊重的電影產業在作品中必須不斷創造的。這就是在網絡文學的電影改編過程中,必須由編劇和導演獨立創作和豐富的部分,而且是不能被所謂的高點擊率綁架和左右的。這是電影人的使命,這是即使面對一個宇宙級點擊率的網文,也要有的根骨。

  我期待未來幾年,在中國主流電影市場上,能夠看到一些三觀正,娛樂性、視覺效果足夠強大,能夠與年輕觀眾有強烈共鳴的來自網絡文學的電影作品。這是必然,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哈利·波特》。如果這些作品能與中國的歷史現實實現強結合,又可以表達出中國人自己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必將為中國電影樹立起一批新的符號。

  第二個問題是,網文在向電影轉化過程中,必須要符合影視創作的規律。組建好的制作團隊、形成符合產業規律的制作模式,是必經之路。前兩年最瘋狂的時候,隻要有點擊率加持,熱門IP的影視轉化過程是很可怕的。這些作品雖然也飆出了幾百億的點擊率,也熱鬧了,吆喝也賺到了,錢也散盡了,但是浮華過后給電影產業留下了什麼?我感覺是挖了一個巨大的坑。

  該怎麼改編熱IP?可以看看出品人曹華益的例子。他出品過不少優秀的、來自網絡文學的優質電視劇。我在跟他的交流中知道,他並沒有躺在點擊率上,他在劇本編劇的選擇、劇本的創作上也是煞費苦心。電視劇《慶余年》是幾十集劇本全部完成、且打磨完善后才開的機,制作上也是配置專業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拍攝,才把這樣的IP“吃”下來。這樣對優質網絡文學的打開方式,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尊重規律的方式。

  第三,互聯網企業要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平台公司已經跑贏了電視台,也跑贏了傳統電影企業,成為資本聚集的高地,更有責任去拍點好戲。互聯網影視公司,一邊連接著網絡文學資源,一邊連接著影視制作發行各個鏈條。不少互聯網影業已經不僅僅是發行平台,而且還是制片公司、IP採購公司、電影發行公司,甚至是藝人經紀公司。他們的產業實踐、創作態度和採購方向,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影視行業未來的產業生態和走向。他們具備了傳統影業不具備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他們想干好電影,就會有好電影出來。

  最近都在說資本退潮,其實,資本退潮是好事。中國電影的這一輪崛起是從二十多年前完全不被資本關注的時候開始的。從那時候起,一代代電影人砥礪前行,前赴后繼,在藝術和商業領域百花齊放、沖鋒陷陣,才有了市場的綻放、資本的隨機涌入。現在,在資本退潮的時候,泡沫散去,忠誠於創作和作品的人依然會和電影在一起,因為電影是他們一生唯一的夢想。大潮退卻,礁石會露出來,真正有堅守的創作者依然會出好作品。

  (作者:陸川,系著名導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