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優質內容要有適配形式

安峰
2018年07月10日13:1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優質內容要有適配形式

“新京報書評周刊”公眾號在線讀書欄目。

報刊等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生產,在信息泛濫的時代,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信息量,更是優質內容,這正是傳統媒體所長。

對於傳統紙媒而言,這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時代,轉型成了行業討論最多的話題。但轉型並非轉行,媒體的內容生產力,媒體的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都應該繼續加強。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其中很重要的一條,還是在拼能不能做出有技術含量的內容。

影響力來自優質內容

以《新京報》為例,優質內容一直是其核心競爭力,而《新京報》影響力的來源也正是優質內容。正因如此,這幾年,其內部創新的核心也是圍繞著內容展開。幾年前,《新京報》就提出“新京報+”和“+互聯網”概念,新京報各部門都在全媒體內容原創生產上狠下功夫,並根據傳播“主場”的變化,進行內容供給側改革。

如果說重視內容建設是《新京報》的根本,那麼,對《新京報》採編隊伍和採編流程的重新打造,則是該社應對傳統媒體轉型、渠道變化以及自身進行媒體融合實踐的必然結果。隨著採編內容生產方式的轉變、傳播渠道的變化。《新京報》的各個內容生產部門都根據自己的特點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通過新京報官方微博、新京報微信矩陣、視頻直播和動新聞,將優質的內容通過多渠道、多樣式的創新產品傳播給受眾。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同步發力

目前,《新京報》每天生產幾百條原創內容,通過版權合作實現內容分發,與騰訊、搜狐、新浪、鳳凰、網易等各大門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等新聞聚合平台,愛奇藝、優酷等視頻門戶網站都有深度合作。以新京報微信矩陣為例,目前,《新京報》旗下共擁有超過30個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並不是簡單的依據報紙內容細分,不是將報紙稿件內容發布在微信中,而是除了把報紙上的優勢內容分發到新的網絡平台外,每個微信公眾號每天還都在生產著大量原創內容,每一個採編部門在做報紙的同時,還參與著新媒體項目的運營。

比如“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已經擁有近百萬粉絲量,成為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大號。“書評周刊”借助原有的周刊品牌影響力,逐漸將粉絲聚集,然后再以網狀形式擴散,給追求沉靜的人群一個棲息之地。除了採用新媒體的思路和語言去建設優質內容之外,“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也包裝了多個有特色的欄目,比如《每日薦書》《周末讀詩》《送書福利》等,除了文字之外,借助視頻、聲音和讀者更好地互動。

細分垂直公眾號展現更多價值

除了時政新聞、經濟新聞、文娛新聞外,在行業新聞方面,《新京報》也嘗試打造更優質的垂直細分內容產品,比如各個行業新聞部都有自己運營的公眾號。在新媒體時代,各個行業充分利用自己優質的內容和新媒體進行結合,通過佔據新媒體渠道,在各個行業精耕細作。這些公眾號一方面及時推送最快最有深度的行業新聞,打造行業影響力,一方面通過各類服務性選題,吸引更多讀者關注,獲取更多流量。公眾號一方面幫助行業周刊打破時間的壁壘,一方面又有了更多新鮮的報道方式。這些新媒體產品已覆蓋了房產、家居、汽車、旅游、時尚、教育、食品、健康等行業,每個行業周刊都有採編人員、新媒體運營人員。同時,運營報紙周刊、新媒體以及各種活動,給行業新聞更多價值空間。

優質的細分垂直領域的微信公眾號,在新媒體時代,依然是稀缺資源。借助傳統媒體採編的專業能力、科學的新媒體運營思路,各個行業部門一方面生產優質的內容,另一方面借助《新京報》積累的豐厚資源和品牌影響力優勢在垂直領域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讓本地消費者和客戶更緊密地結合,做“超級本地化”的用戶黏性,為報紙經營提供了更多的商業機會。把報紙原有的各個版塊轉變為更具生命力的全媒體,這是《新京報》各個行業周刊正在努力實施的。

傳統媒體有成熟的內容機制、訓練有素的採編人才、品牌和影響力,生產的內容有質量保障。當媒體在新聞的獨家性與深度、評論的洞察力、新媒體手段的熟練運用上做到優異時,其內容自然會成為有價值的稀缺資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