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新聞摘要】 創造了AlphaGo的谷歌DeepMind團隊近日宣布,經過訓練,他們的AI已經可以流暢地在多人網絡游戲雷神之錘3中與人類選手通過隨機混合組隊進行游戲。在雷神之錘3游戲中,DeepMind所設計的AI智能體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不僅可以適應在不同地圖尺寸、隊友種類(人或AI)和隊友數量下進行游戲中的各類型競賽,並且在游戲中的競賽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AI智能體可以與人類選手進行隨機混合組隊,展現了極強的適應性。(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簡單總結一下DeepMind此次設計的AI智能體在雷神之錘3中所展現的能力:1、它在未知的環境下從頭學習如何觀察、行動、合作和競爭,並逐漸“進化”﹔2、由於每場比賽地圖、模式、隊友都不同,它學習出了一種通用的策略,而不是記住特定的地圖或技巧﹔3、從獲勝情況來看,它的協作能力比人類玩家更好﹔4、從來沒有人告訴它游戲規則,但智能體卻能學習出游戲的基本概念,並發展出對奪旗賽等不同游戲模式的直觀解釋——雖然僅僅是一場游戲,但AI展現出了它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通過強化學習和基於群體的訓練方法,AI將更適應與人類合作,且合作緊密度更高、協作更流暢。
【新聞摘要】 7月2日,中國科大潘建偉和陸朝陽領銜的團隊宣布,成功將量子糾纏的比特數提升到了 18 位。據介紹,該項目團隊以 6 光子系統為基礎,利用光子的 3 個自由度,推出了 18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糾纏系統。此外,該成果在三個星期內即完成了從投稿到國際同行評議、正式接收的過程,成功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全過程非常迅速和順利。在此次的 18 位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系統中,作為一套完備的量子糾纏系統,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創新:一是提升的量子位數,二是成功設計的高效量子糾纏測量系統。(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利用六個光子的三個不同自由度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的創新思路,開發高效量子糾纏測量系統全面研究規劃,這兩點創新成果是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之外更為值得關注的。歐美各國都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國家級的協同攻關,歐盟、美國都啟動了“國家級的量子技術行動計劃”,同時,谷歌、微軟、IBM等國外企業也都投入重金強勢進入量子計算研究,在這樣的“環球同此高熱”背景下,中科大潘建偉團隊開展全面研究、創新研究思路的做法值得肯定。
【新聞摘要】 2001年,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具有奇效的藥物格列衛(藥物名:伊馬替尼)獲批上市,並在此后臨床應用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被譽為是人類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但該藥從1960年彼得·諾維爾提出染色體異常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之間存在直接關系,到1973年芝加哥大學的珍妮特·羅利找到染色體上的致癌機理,上世紀80年代末Ciba·Geigy公司的研究團隊開始藥物研制,直至1998年該藥進入人體試驗、2001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走過了41年的歷史,才成為在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最為有效、最為安全,滿足最重大需求”的藥物。(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在格列衛誕生前,隻有30%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能在確診后活過5年。格列衛將這一數字從30%提高到了89%,且在5年后,依舊有98%的患者取得了血液學上的完全緩解。但這一奇跡也有著它的遺憾:從彼得·諾維爾的研究發現到格列衛上市,期間經歷了41年的歲月,新藥研發之不易,由此可見一斑。值得期待的是,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藥研制的過程很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快——在新藥研發前期極為重要的先導化合物篩選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有了不少取得初步成功的案例。
【新聞摘要】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發布的新研究視頻顯示,該學院研制的Cheetah 3獵豹機器人不需要直視而爬上樓梯台階。視頻顯示,這個90磅重的機器人配備了新的算法,即使沒有攝像頭的幫助也可以躲避障礙物,機器人通過觸感來適應整個環境並完成任務。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教授Sangbae Kim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Cheetah 3獵豹機器人的團隊希望它能夠在沒有看到前方路徑的情況下進行運動,過分依賴攝像頭可能會減緩反應,或使其蹣跚而行,因此,我們不願意太依賴機器人的視覺,在很多情況下,盲視運動可以起作用。”(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機器人是人類的替代,還是人類的延展?MIT的科學家們顯然認為,機器人更應該是“人類伸長的手臂,延長的雙腿,踏入人類無法進入的地方,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工作”。“福島50死士”的故事仍然歷歷在目:未來機器人需要涉足的很多領域,比如發電廠內部、鍋爐或是其他極端惡劣的環境,在這些環境下,依靠視覺識別,甚至於僅僅依靠“模仿人類”而創建機器人的能力,很可能會失敗而歸。因此,如果需要機器人可以更加安全地完成危險、骯臟和困難的工作,使用算法和傳感器來給予機器人本體感受將變得非常重要,而給予機器人觸覺感受,只是從視覺延伸的第一步。
【新聞摘要】 6月最后一個周五,美國各地出現大面積的互聯網服務癱瘓,涉及到康卡斯特、Xfinity等公司的互聯網服務、寬帶接入、有線電視等業務服務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據調查顯示,出現服務中斷的原因與光纜斷裂事故有關:隸屬於CenturyLink旗下的Level 3和Zayo兩家光纖基礎設施供應商,出現了至少三起互相獨立的光纜斷裂事故,這幾起光纜斷裂事故影響了包括康卡斯特、Xfinity在內的多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業務,雖然后續快速進行了光纜修復,但卻產生了大范圍的影響,美國社交網站出現了暴風驟雨式的投訴。(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互聯網比人們想的更為脆弱,特別是在底層基礎設施層,即使存在一些冗余機制,但仍然改變不了互聯網底層物理骨干網異常脆弱的事實:首先,光纜斷裂並不罕見,即使是在北美市場同樣如此,這次的事故就是最好的証明。雖然基礎設施提供商竭力實施冗余機制和流量重新路由策略,以便物理中斷並不引起數字(服務)中斷,但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努力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其次,在軟件管理和底層協議層面同樣脆弱,僅在2017年,Level 3、Dyn等公司就遭受到了軟件配置、底層路由協議等方面故障所引起的網絡中斷——對於企業來說,鏈路冗余或是某地某中心架構的保護並不能充分防范互聯網底層基礎設施服務風險,而這種風險,正被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通過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雲計算的全局冗余機制逐漸降低。
【新聞摘要】 據彭博社報道,根據一款人工智能軟件的分析,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可能正在違反歐盟新的數據隱私法。這款被稱作“Claudette”的人工智能軟件由歐盟研究所與歐盟消費者組織合作,在對包括Google、Amazon以及Facebook等14家主要科技公司的隱私政策進行檢查后發現了諸多問題,包括公司隱私政策中沒有明確指出公司可能會與之共享個人數據及第三方信息,僅僅通過用戶使用該軟件便視同同意公司隱私政策,以及使用含糊不清的表達等,這些公司的隱私政策中有三分之一的條款存在“潛在問題”或“信息不足”,另有11%的政策用詞含糊不清。(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正如《雲棲科技評論》所強調的,無論是AI還是其他任何技術,技術無善惡、技術無好惡,人性有選擇,一項技術是否能夠服務於人類,產生積極的價值,往往在於所有的技術人需要有使命的指引以此保証做出正確的選擇。基於AI技術的軟件Claudette,可以實時檢查企業的隱私政策,確保人們的權利受到尊重,對人們的隱私權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但這並非將AI與企業的隱私政策放置於對立的兩面。借助AI技術,企業可以更快、更好地制定和執行隱私政策,在保証用戶權益的前提下廣泛開展業務——這才是AI真正的價值所在:它可以幫助人們發現並改進問題,從而使我們所處的數字時代變得更好。
【新聞摘要】 6月29日,上海市與亞馬遜AWS共建的聯合創新中心正式啟用,AWS方面表示這一聯合創新中心將聚焦於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數據共享互通。此前,AWS正式宣布由西雲數據運營的AWS 中國(寧夏)區域第三個數據中心可用區開放,至此AWS在中國已經布局了寧夏(3個)、北京(2個)可用區,並計劃在香港開通一個新的可用區。此外,光環新網、西雲數據是AWS在中國的合作方,分別運營著AWS北京、寧夏區域,以“AWS提供技術,光環新網投資建設(IRC、IDC、網絡、服務器等)並運營的方式進行合作。(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全球科技公司對於雲業務的競爭越發激烈,雲計算服務商在中國的“跑馬圈地”更加凶猛:在5月AWS宣布寧夏3區開放之后,微軟也宣布在中國開放由世紀互聯運營的位於北京的中國北方2區和位於上海的中國東方2區共計兩個新的可用區。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仍然處於快速擴張階段,中國市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位於中國區域的可用區預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快速增長,這將對中國本土雲計算服務商形成新的挑戰和競爭壓力。但需要指出的是,雲計算服務商之間的競爭除了“可用區的跑馬圈地”,為企業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大腦”同樣重要,尤其是對正面臨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的中國傳統產業來說更是如此,這將是中國本土雲計算服務商的重要競爭著力點。當然,在公共雲這個“真真正正的全球化市場”,想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把自身的業務發展放置到全球范圍內來思考。
【新聞摘要】 微軟宣布,去年年底公開預覽的 Azure IoT Edge 邊緣計算服務已進入官方版,並通過 GitHub 將其開源。Azure IoT Edge 主要將基於雲的分析和定制的業務邏輯轉移到邊緣設備,使企業能夠專注於洞察商業機會而非數據管理。微軟表示,這些設備現在將能夠立即採取實時數據行動。借助開源的 Azure IoT Edge,開發人員可以更靈活地控制自己的邊緣解決方案,並確保在運行時發生突發狀況的情況下及時進行調試。此外,Azure IoT Edge 的正式版本也將支持 Docker 兼容的 Moby 容器管理系統。微軟還將擴展針對物聯網的 Azure 認証,以開始針對邊緣設備的軟件和硬件認証。(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微軟宣布正式開源 Azure IoT Edge 邊緣計算服務,Google則剛剛在Linux基金會中從銀級會員升級為白金會員。無論是商業軟件公司、雲計算服務商或是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向開源社區做出貢獻。從商業角度來說,這能夠更快速地建立並完善某個項目的生態環境,推動商業化﹔從社會角度來說,向開源社區做的代碼貢獻,實則都是“智力的分享”,都會對IT產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許多中國公司也在不斷支持開源生態,據2017年著名開源社區GitHub統計,阿裡巴巴是唯一一家入圍 GitHub 頂尖貢獻名單的中國公司,目前已經有超過150個開源項目,且絕大多數項目在GitHub上保持著經常性更新維護。
【新聞摘要】 據連線雜志報道,瑞士神經科學公司MindMaz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特吉·塔迪,已經找到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和為此定制化的芯片修復中風患者受損大腦的方法。據特吉·塔迪聲稱,MindMaze借助VR技術為用戶提供了全套專為鼓勵正確身體動作而定制的游戲,在中風后的神經可塑性階段能夠幫助中風患者恢復一定的運動能力。同時,他的公司正在研發一種芯片,可以模仿大腦整合來自多個傳感器數據流的方式。這種芯片能夠同時處理和協調所有連續數據流,包括前置攝像頭、慣性運動傳感器、肌肉或神經活動腦電圖讀數,並將它們整合到統一的虛擬身體中,從而讓參與其VR游戲的患者更加感同身受,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MindMaze及其創始人特吉·塔迪自2015年推出首款產品MindMotion Pro之后,就一直處在輿論中心,一些報道質疑其所聲稱的產品的真正功效。但這些爭議並不意味著就要否定特吉·塔迪及MindMaze的研究觀點和技術實踐:首先,特吉·塔迪所說的“通過研究受傷的大腦,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這真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健康大腦”是值得認同的,而他們的技術實踐也值得鼓勵﹔其次,在腦機接口、修復受損大腦等前沿學科中,鼓勵多種觀點與思路的碰撞,開展全面研究、創新研究思路,同時將研究成果快速付諸實施、建立商業轉化通道,十分必要,在這一點上,MindMaze的發展思路值得支持和鼓勵。
【新聞摘要】 7月4日Gartner發布2017年度全球公有雲IaaS市場份額分析報告,報告顯示,AWS、微軟Azure和阿裡雲分別位居市場前三位,Google、IBM則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整體市場分化較為明顯,位居前三的AWS、Azure、阿裡雲合計佔據全球IaaS市場的66.5%,且整體業績營收和市場份額都處在快速、持續的增長通道之中,年營收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率均超過50%,但位列“其它(other)”陣營的雲服務商的營收增速和市場份額則與之差距甚大,增長率僅維持在個位數。(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此前Gartner的2018年全球公共雲魔力象限顯示,與2017年相比,入圍魔力象限的企業僅剩6家,有8家被剔除,結合這兩個報告所傳遞的信息來看,“未來雲服務市場將呈現集中狀態,中小雲服務廠商將面臨殘酷競爭,乃至被淘汰”是一個可見的發展趨勢,雲計算市場的“3A”格局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確立下來。但市場格局的逐漸穩定並不意味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會有絲毫減弱,本周繼AWS、Azure、Google相繼宣布開通新的可用區之后,阿裡雲在馬來西亞大區的第二個可用區也已經正式對外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