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時代,期刊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瞭望者 更是推動者

趙新樂
2018年08月09日13: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是瞭望者 更是推動者

  編者按 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導下,中國編輯學會、中國期刊協會日前聯合開展了第二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推薦活動,17篇(組)文章入選。什麼是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本報派記者對入選推薦名單的期刊社進行了採訪,並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道——《新時代,期刊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上、中、下)。

  對於前來採訪期刊好文章的記者,《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呂振亞都會先拿出幾期這樣的雜志——封面故事為《大外交》《雄安時代》《改革的海南命題》的《中國新聞周刊》。

  這些是近年來呂振亞較為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國新聞周刊》在承擔對外宣傳使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上的縮影。

  緊跟時代 觀照現實

  《中國新聞周刊》入選第二屆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的《雄安時代》由11篇文字報道和1篇圖片故事組成。文章通過對雄安新區管委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及多位規劃專家的採訪,首次對雄安新區成立的台前幕后、新區的近期部署和中遠景規劃進行詳盡、權威解讀。

  “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國際大事,在大家普遍關心的選題上,選擇好的角度切入,強化報道的可讀性”,在呂振亞看來,這是《中國新聞周刊》主題宣傳既獲得主流認可,又贏得市場青睞的訣竅。

  不僅是《雄安時代》,縱觀獲得推薦的17篇(組)文章,具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和導向意識,幾乎是每一篇入選文章的“必備武器”。

  《瞭望》新聞周刊在“直挂雲帆這五年”迎接十九大專欄報道中,刊發《永遠為了人民的期待——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根本邏輯》的深度報道,用超萬字的篇幅全面梳理、剖析和提煉了十八大以來“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這一根本邏輯內涵和思想體系演變。

  《中國文藝評論》刊發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性發展——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一文,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本源出發,梳理了中國共產黨文藝思想的發展脈絡,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中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論述,幫助讀者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的理論基礎及思想內涵。

  此外,《紫光閣》的“十九大報告解讀”組文、《中國發展觀察》的“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組文、《教學與研究》的《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文章,均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闡釋和解讀,成為體現黨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的重要輿論力量。

  在《上海支部生活》副主編侯肖林看來,導向意識是好文章之“魂”,如果不能堅持政治家辦刊,不能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期刊宣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事實上,所謂主題宣傳既可以是當年的宣傳重點,也可以是中央要求的常年宣傳主題。在今年入選的期刊中,《軍嫂》雖然“名氣”不大,卻同樣讓人眼前一亮。2017年9月,為配合當年征兵工作推出的組稿《攜筆從戎 淬火成鋼》聚焦大學生士兵,講述他們從軍生活的苦與樂,以及因軍旅生活而收獲的無法估量的人生財富,為大學生們樹立標杆、指明方向。《前線》雜志推出的《長城文化帶:從農牧交錯到民族融合》等3篇文章深入挖掘古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豐富題材資源,既展現了古都風韻又反映了時代風貌,同樣廣受好評。

  抓住問題意識這個“牛鼻子”

  “問題是實踐的起點、創新的起點,抓住問題就能抓住新聞宣傳的‘牛鼻子’。很多問題不是要不要報道,而是怎麼報道、怎麼發聲的問題。”侯肖林認為,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就應按照“時度效”的要求,主動設置議題、回應問題,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上海支部生活》推出的《大城之治——創新社會治理中的城市基層黨建》包含了5個篇章——“制度創設篇”“人才隊伍篇”“資源整合篇”“活力內生篇”“新興領域篇”,所設置的議題就聚焦“創新社會治理”和“城市基層黨建”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比如,城市街道體制改革如何讓治理資源有效下沉、城市基層黨建隊伍如何后繼有人、“散落”在城市各條塊的戰斗堡壘如何借由“組織”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在共治的同時如何有效激活自治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等,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問題意識。

  同樣具有問題意識的還有《學術界》的《中國改革和發展不斷成功的原因》、《改革》的“打好‘三大攻堅戰’筆談”、《半月談》的“鄉村凋敝?十三種模式探路鄉村‘新治理’” 組文,以及《財經國家周刊》的《新時代“經濟學”》等文章。

  《中國改革和發展不斷成功的原因》從10個方面探討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和根本原因,分析論証了中國成功走出一條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回答世界關注。《新時代“經濟學”》直面西方經濟學中“市場經濟不可能在落后國家產生”等思想,闡釋了中國立足國情,根據自身體制構建國家治理體系,持續取得的巨大成就。“打好‘三大攻堅戰’筆談”組文聚焦“三大攻堅戰”中防范化解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等當前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黨的十九大結束后,《瞭望》率先推出了“省委書記的第一堂黨課”系列報道,將各省“一把手”的宣講重點與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讓報道更聚焦基層、聚焦一線,抓真問題、實問題,不回避監督報道,既用實例宣傳好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的落實成效,也反映這一過程中出現的走形變樣問題,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切入,推動十九大精神“往心裡走”。

  《學術界》總編輯馬立釗說,在思想多元化的時代下,期刊人必須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關注社會現實,同時要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導向意識。

  注重提出建設性意見

  《改革》副總編輯文豐安認為,作為學術研究成果重要載體的學術期刊,不能只是學術圈的“自娛自樂”,而應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將影響力向更廣泛的群體延伸,使學術研究成果能夠被政策層面更便捷地獲取和認知。

  “打好‘三大攻堅戰’”筆談文章,聚焦中央關注的現實問題,聚合業內專家最新觀點,重點就如何解決問題予以支招,對於學術期刊做好主題宣傳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作為“國家科學思想庫核心媒體”,《中國科學院院刊》是中國科學院建設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的核心傳播平台。此次入選的“‘一帶一路’建設對策研究”組文,就圍繞我國當前“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突出重要問題,提出了“以航運戰略樞紐、戰略通道和戰略海域為切入點,整合各種資源,建設網絡化的海外航運基地,提高我國對全球航運資源的支配能力,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實施”的具體建議。

  在《中國科學院院刊》副主編楊柳春看來,與其他科技類期刊更側重於微觀方面的研究不同,《中國科學院院刊》通過對這些研究的“轉化”,形成了支撐國家決策的“智庫產品”。

  “我認為,新時代下,期刊主題宣傳好文章的標准就應該包括建設性,即側重於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非隻分析問題。”文豐安這樣說。

  的確,發揮期刊的專長,從專業、權威的角度來解讀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從理性、前瞻、建設性的角度就一些現實問題提供方案和具體建議,更好地服務中央決策,已成為眾多期刊的自覺選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