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等著我》:"尋人"的情感維度正在擴大

2018年08月21日07:0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等著我》:“尋人”的情感維度正在擴大

  在大型尋親節目《等著我》第四季中,有一個故事感染了很多觀眾。求助者鄭嬌,幫助繼母胡翠菲尋找其闊別22年的親生女兒。

  22年前,由於無法繼續忍受丈夫的家暴,胡翠菲失手給喝醉酒的丈夫致命一擊,被判無期徒刑,忍痛告別年幼的女兒萍兒。在監獄表現良好的胡翠菲,先后獲得5次減刑的機會。等她重獲自由時,也失去了萍兒的音訊。

  后來胡翠菲重組家庭,成為鄭嬌和其妹妹的繼母。當鄭嬌知道胡翠菲之前那段心酸往事后,決定幫忙尋找繼母的親生女兒。她向《等著我》平台求助,節目組的愛心尋人團成功找到萍兒,帶來了她的近照和錄音。萍兒還沒准備好與親生母親見面,但她會努力,相信久別重逢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等著我》是中央電視台2014年推出的節目,既是一檔節目,又是一次全民公益尋人活動。旨在團聚各方力量,如國家部委、公益明星、志願者和廣大熱心公益的觀眾,幫助大家找到希望重逢的任何人。自第一季開播以來,《等著我》幫助1100多個家庭、1萬余人找到了失散的親人。

  前三季的《等著我》主持人倪萍,因個人原因退出節目,第四季接任她的是資深媒體人、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春蔚。

  張春蔚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等著我》節目組和志願者團隊的尋人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尋人信息的數據庫對比,“比如說你記得家裡有一片竹林,他這邊找的人說我記得家裡確實有竹林,或者都記得家鄉冬天下雪,好多東西是有信息比對的”﹔第二是DNA基因數據比對,証明唯一性﹔第三是在“疑似”的情況下再進行深入比對。

  回顧令自己難忘的時刻,張春蔚說:“有些講述人講得並不精彩,但是等節目錄完的時候,你突然意識到這個人受傷很深,或者說這個故事是因為講述的問題沒有在節目中做得更好。”她對這類情況印象更深刻,因為“他們來一趟不容易,他這一輩子可能隻有這一次機會”。張春蔚進而會思考在舞台上“如何把別人的東西放大,做到最好”。

  張春蔚坦言,這檔節目不好做,因為沒有台本,沒有梗概,需要按照現場情況隨時調節,協助講述人把自己的故事呈現出來。“現場的採訪有些要做3個小時,一般也要做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但播出的節目隻有20多分鐘。”最終觀眾看似流暢的節目呈現,背后是現場每個人艱辛而復雜的努力。“現場難控制的地方是講述人說不清楚了,你要想辦法讓他情緒恢復正常,重新理順了往下講”。

  雖然做《等著我》這檔節目極具挑戰性,但是媒體從業20余年的專業積累和理性的性格,讓張春蔚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風格,其中之一便是對嘉賓現場狀態形成准確判斷。“你會知道這個人的表達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演的還是裝的,是否過於夸張。”例如有的講述人會一直講自己這一生沒有遇到任何對他好的人,張春蔚就會“犀利”指出他缺乏感恩之心。她覺得,人們有時候會強化自己的苦難,還會弱化一些東西,當這一特性發生在《等著我》講述環節,則非常需要主持人能夠進行清醒、冷靜的判斷。

  “做這個節目一定是基於對於情感有不一樣的理解,你才能夠在現場去理解別人。如果你還是一個有困惑的人,那麼在這個現場你可能會被帶出的困惑更多。”

  在《等著我》節目中,觀眾既看到命運賦予一個平凡家庭的悲歡離合,也看到了散發著歷史氣息的大國敘事。

  如今78歲的張積華,是我國第一代航天人,同時也是下達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點火”口令的人。他希望通過《等著我》,尋找當年衛星發射時給他們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並盼望能給參與發射東方紅一號的老航天人重新拍攝一段視頻,再現“點火”一幕。

  遺憾的是,張積華要找的導演應迪已經離世,但當年記錄衛星發射的珍貴影像資料都保存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電視台。在《等著我》現場,這部紀錄片解密后首次公開播放,張積華與老戰友們一起觀看了視頻,回顧航天人的青春歲月。

  張春蔚表示,起源於公益尋人的《等著我》,在這一季呈現出“從愛家到愛國,跨越更多層級”的特點,例如“四十四載中非坦贊鐵路情”“研究生支教團20年”“為52位埋葬大洋彼岸的中國飛行員尋家”等故事。“尋人”的情感維度和話題范圍正在擴大,除了單個家庭的情感訴求,亦有家國情懷、民族情結的流露,展現宏大的時空背景。(見習記者 沈杰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