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長春日報》:變中求生 柳暗花明

張席貴
2018年08月30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小字號

通過3次工資調整,長春日報社人均收入比兩年前增長56%,職工醫保和住房公積金標准普遍提升,64名專業技術人員晉級晉檔,員工精神不斷振奮,媒體融合駛上快車道……困難重重的報社,探索“變中求生”的發展之路,迎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突圍發展

實施四大“攻堅戰”

創刊於1945年的《長春日報》,是新中國最早創辦的黨報之一。近年來,報業發展環境發生變化,地方受到的沖擊也不小,加上債務包袱、廣告下滑等多種原因,長春日報社深陷發展困境,到2016年年初已入不抵支、負債累累,近1200名員工連續10多年無法正常領取工資。

如何破解困境,履行黨媒職責,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2016年8月,報社新班子組建后,面對“三缺一低”(缺編輯、缺記者、缺稿件,報紙質量低)、“三弱一低”(網弱、端弱、微弱,媒體融合度低)、“三多一低”(債務多、信訪多、冗員多,職工收入低)等困境,首先深入調研,摸清家底,公開困難問題,增強員工危機感和責任感。對歷史債務分輕重緩急,制定還款計劃,協調有關方面對部分陳欠“挂賬處理”,繞開“絆腳石”,擱置負重、減負前行,明晰戰術路徑——實施“人才興社”“強報立社”“改革活社”“創新強社”四大“攻堅戰”。

融合發展

打通流程機制“梗阻”

為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長春日報社舉全社之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下決心投入資金將長春新聞網、“長春政事兒”、“掌上長春”、“看長春”等新媒體整合,成為吉林省媒體首個投入使用的“中央廚房”。

在採編流程上,報社引導記者樹立品牌意識,發揮本土資源優勢,報紙、網站、客戶端的編輯,在“中央廚房”隨時按各自平台的定位需求進行風格各異的再制作,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新聞產品的多樣化﹔

在推動機制創新上,報社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機構進行重新整合,將優質資源向採編傾斜,加強扁平化管理,增強合力,提高效率﹔

在拓展傳播渠道上,報社與新華網吉林分公司、中國聯通長春市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打造“信息集成全民通”“黨媒傳播全市通”“媒體整合全社通”主流輿論傳播矩陣平台﹔

……

一項項舉措讓長春日報社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從一張報紙轉變為立體傳播大平台,全天候、大規模生產文圖、音視頻、大數據等融媒體產品,覆蓋百萬用戶,推出了一大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的新聞報道,“爆款”產品倍增。

在前不久的長春第二屆國際馬拉鬆比賽報道中,長春日報社視頻直播雲、報紙、網站立體式作戰,手機端“長馬直播”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創造“70萬+”點擊量的歷史紀錄,登上新華社現場雲周榜首位。報社先后獲得“中國城市黨報媒體融合十強”等幾項大獎,社長孫成軍當選“2017中國傳媒融合發展年度領軍人物”。

長效發展

激活員工主人翁意識

長春日報社把解決職工最為關心的民生問題作為突破口,壓縮行政和經營開支,將增加的收入全部用於解決職工工資待遇等歷史遺留問題。在普遍提高職工工資的基礎上,提高了職工醫保和住房公積金標准,為專業技術人員晉級晉檔,做到“拴心留人”,讓職工沒有后顧之憂。

黨報發展,人才是根本。長春日報社推出人才培養“鴻雁工程”,選拔“領軍”“骨干”“優秀后備”3個人才梯隊,激活了報社員工的精氣神。

2017年,長春日報社的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等國家級獎項14項,獲新華社現場雲2017年度十大優秀報道一等獎,獲得吉林省和長春市新聞獎項99項,新媒體一年內創造6次“40萬+”的閱讀量……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黨報的立身之本。”長春日報社社長孫成軍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目前地方黨報還面臨不少困難,急需借助機構改革的機遇,高位統籌深化改革。從堅守黨報使命的政治要求和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出發,加強黨委對黨報的支持和監管,更好地發揮地方黨報的功能,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