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三個精准投放

2018年09月25日13:32 | 來源:網絡傳播
小字號
原標題:新媒體時代信息的三個精准投放

   【導語】在新媒體時代,要以青年的網絡行為特征為切入點,從時機、形式、內容三方面精准投放信息,有效開展價值疏導和價值引領。

   新媒體時代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給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帶來了極為深刻的變革,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挑戰。青年是新媒體環境下的龐大受眾群體,同時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爭奪對象,誰抓住了青年,誰就掌握了未來的主導權。基於此,在新媒體時代,要以青年的網絡行為特征為切入點,從時機、形式、內容三方面精准投放信息,有效開展價值疏導和價值引領。

   時機精准:從被動傳播到主動佔領

   調查顯示,網絡化生活是當代青年的常態,手機已成為青年最主要的上網載體,微信、微博、微支付是被使用最頻繁的新媒體,90%以上的青年通過微信、微博第一時間了解社會熱點,可以說,青年獲取學習生活、社交娛樂等方面的資訊多通過新媒體實現。新媒體改變了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對其思想與行為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新媒體時代的網絡上充斥著各類社會思潮,這些思潮通過新媒體被廣泛傳播,時刻沖擊著青年的思想與行為。從思政領域的宏觀建設到育人工作的微觀環境,都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與青年面對多元價值觀沖擊之間的矛盾,正確處理青年眼界、胸懷、視野亟需拓展提升與知而不行、行為消極之間的矛盾,在紛雜的思想交鋒中引導青年抵制誘惑,不忘初心,應對來自網絡世界的挑戰。

   有61.3%的被訪者表示,通過新媒體可以增進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解,可見,利用新媒體宣傳和培育主流意識形態的時機已經成熟。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抓准時機,充分利用新媒體,把握思想引領先機,佔領住、佔領好青年的認知領域,利用新媒體從“被動傳播”向“主動佔領”轉變,使主流意識形態的種子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更好地促進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有效應對西方敵對勢力的價值觀滲透。

   同時,根據調查結果,青年每天上網時段主要集中在12-14時和21-24時,也就是說,青年網絡空間的活動與日常作息時間相吻合,網絡行為呈現出與日常生活作息同步的特點。據此,在新媒體時代,要遵循青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人格特性,摸清成長規律和行為規律,緊密結合青年的上網高峰時段,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適時地推送主流意識形態相關內容,使得引導和教育的受眾面最大化。

   形式精准:從站出來引領到沉下去推動

   調查發現,僅有18.2%的被訪者表示曾利用新媒體了解主流意識形態相關信息。可見,當前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培育,多集中在傳統思政領域,而新媒體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尚顯不足。

   有教育工作者引用經濟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也應有“供給側改革”思維。就是要從需求側向供給側轉變,從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轉變,從思想灌輸向價值引領轉變,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成長轉變,從單一方法向多元形式轉變,從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轉變,從宏大敘事向精准投放轉變,從二維文字向三維空間轉變,真正發揮新媒體的作用與優勢,使主流意識形態通過新媒體入腦入心。

   這就要求,要以大學生網絡行為特征為切入點,精准投放信息,擴大信息的傳播半徑和影響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適應社會進一步發展對思政工作的新要求,不斷適應新媒體背景下教育對象價值觀多元化對思政工作的新要求,根據當代青年群體的新變化和新需求,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既能站出來引領,做弘揚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大V”,也能沉下去推動,做培養學生高尚人格的“主播”,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實際效果。

   此外,要進一步拓展以官方微信為核心的多樣化媒介推送途徑,擴大信息的傳播半徑。教育工作者要研究什麼類型的信息適合用微信推送,什麼類型的信息適合用微博發布,什麼類型的信息適合用微電影的媒介展示等等。主流意識形態培育要緊跟網絡時代潮流,正確把握網絡交流平台、自媒體發展時代脈絡,立足傳統媒介的同時,主動搶佔新媒體、自媒體等新型媒介制高點,運用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把握思想引導先機,夯實主流意識形態的培育和引領陣地,使得內容推送效果最大化。

   內容精准:從有意義到有意思

   根據調研結果,63.8%的被訪者表示新媒體中關於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無趣,30.2%的人表示原創內容少,且由於相關信息缺乏吸引力,直接導致了持續偏低的轉發率。調查中,35.6%的人表示會根據內容是否吸引人來決定是否轉發,57.6%的人表示很少或從不轉發主流意識形態相關信息。同時,對於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呈現方式,青年最喜歡的方式分別為以圖片或漫畫為主、以視頻或音樂為主﹔認為新媒體最吸引人的特性是輕鬆幽默、內容豐富、能夠自主表達情感、內容簡潔、快速便捷、掌握社會熱點等。這說明青年對於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傳播的圖畫或視頻更為喜愛。

   鑒於此,需要實現內容精准,從“有意義”向“有意思”轉變。要提高新媒體在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方面的吸引力,創新話語體系,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的辦法,真正發揮新媒體及時性、互動性、大眾化的特點,滿足青年成長需求和發展期待,讓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從有意義到有意思,使主流意識形態成為青年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理論,使思想引領水到渠成。

   教育者要以遵循信息傳播的規律和特點為基礎,立足思想引領,遵循“內容為王”的建設規律吸引青年。例如,可以把學習的需求在第一時間轉化為觸手可及的資源,將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事件進行網絡化改造,成為網絡平台上的學習素材,如“時事熱點微討論”“八分鐘主講團”“一分鐘能量圈”﹔還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人氣老師轉化成網絡上可親可近的學長學姐,以專欄、五分鐘微課堂等形式,從青年關心的問題切入,使其存在的矛盾和疑惑在新媒體環境下得以化解,進一步提升新媒體育人的親和力。 (尚爻:首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