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海峽文藝出版社:借港台風來而成長

張福財
2018年10月11日14:4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峽文藝出版社:借港台風來而成長

1985年,19歲的林玉平還是南京大學中文系大二的學生,一本《海峽》雜志讓她認識了瓊瑤,海峽文藝出版社引進發行的一本本港台長篇小說,更是伴隨了她的整個學生時代。

林玉平回憶起當年的場景意猶未盡,時不時地開懷大笑:“每天排隊等上一個同學看完書,到自己手上還得快速看完,就出現了打著手電筒夜讀的現象,不能讓后面排著大長隊的同學等太久啊。”

改革之風,吹出台灣文學出版先導者

現在看來,可以說林玉平是“海峽”最原始的一批讀者之一了。

創社於1984年的海峽文藝出版社,因獨有的“海峽”特色在業界嶄露頭角,了解它還得從“海峽”兩個字說起。

之所以使用“海峽”二字,是為延續當時福建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開辟的《海峽》文化刊物,以推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福建文化繁榮發展。海峽文藝出版社成立后,《海峽》雜志歸屬於出版社第二編輯室。

20世紀80年代,文學熱風靡全國,金庸、瓊瑤等作家的港台小說引進。

當時根據新聞出版署分工,“海峽”側重台灣文學,“花城”側重香港文學,“友誼”側重海外文學。海峽文藝出版社成為大陸出版港台及海外華文文學的3個定點出版社之一。

福建出版業開先河,在大陸引進台灣書籍。1980年,第一部和大陸讀者見面的台灣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便是產自福建。而后1982年,《海峽》雜志連載《我是一片雲》,作為瓊瑤作品傳入大陸的開端,更是風行一時。

可以說海峽文藝出版社是掀起國內“瓊瑤熱”“金庸熱”“三毛熱”的先導。從1985年開始,海峽文藝出版社就陸續推出瓊瑤的《我是一片雲》,金庸的《碧血劍》《連城訣》,三毛的《夏日煙愁》等作品,每部單行本的發行量均以10萬乃至上百萬計。

“聽說在海峽文藝社倉庫外的貨車都排起了長龍,全國各地的發行人都在海峽文藝社門口熬夜搶購,成功採購到書的發行人總會收獲同行羨慕的目光。”至今老“海峽人”還會提及當年海峽文藝社的盛況。

“那個年代,港台小說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思想沖擊。故事怎麼還能寫得這麼的引人入勝,吊人胃口。以前從沒想過愛情竟然還能那麼美好。”林玉平說道,她認為當時港台出版物的流行也是思想解放的一種表現。

風過有痕,好作品總在讀者心中

今天的林玉平不僅僅是“海峽”的讀者。在林玉平大學畢業那年,讓她最為興奮的,莫過於成為海峽文藝出版社的一分子,自此福建出版人的標簽與她緊緊相連。

如今坐在《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面的,是海峽文藝出版社社長、當家人林玉平。

“現在古裝玄幻劇等藍本與當年港台吹來的通俗文學之風不無關系。這類書籍的出版以及影視化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林玉平說。

海峽文藝出版社有過輝煌,也曾遇過低谷,但海峽文藝社對推進兩岸文學交流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海峽文藝社是台灣文學在大陸出版的重鎮,在改革開放和兩岸民間交流的初期,出版了一系列有助於聚合兩岸人心、促進相互了解的文藝圖書。

除了直接引進台灣文學作品,海峽文藝出版社還組織專家學者,編寫專著對台灣進行系統性的介紹,1991年至1993年出版《台灣文學史》(上、下),被稱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座裡程碑。

大陸出版界首次赴台交流訪問的先行者也是海峽文藝出版社,同時與台灣三豐出版社簽署了《中國現代微型小說鑒賞》《朱元璋》《清官海瑞》《林則徐演義》等10多種圖書版權貿易合同。

風過有痕,人們永遠不會忘卻那些對他有深刻影響的事物。

市場隨時代變,兩岸文學溝通之責不變

在90年代中期,隨著大陸改革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快速全面發展,台灣文學作品在大陸市場日漸萎縮,而海峽文藝出版社還是不忘初心,創新開拓,借助改革開放打通了兩岸文學的溝通之門,海峽文藝出版社又根據形勢,找到了自身的新定位,以推進兩岸文化交流為己任,致力於打造閩版文藝圖書品牌。目前,海峽文藝出版社已成為兩岸出版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來,“作家筆下的海峽二十七城”叢書、長篇散文《過台灣》、長篇小說《原鄉》和《大陸新娘》等一本本精品出版物的問世,都在見証著海峽文藝出版社在兩岸文學交流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過台灣》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獲得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原鄉》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大陸新娘》的報告文學集和長篇小說雙雙入選閩台文化親緣出版物。

今年,海峽文藝出版社還將陸續推出台灣文化名家創作的“台灣文創觀察叢書”,曾任台北歷史博物館館長的黃光男的作品《詠物成金》《樓外青山》將作為首批圖書出版。

此外,海峽文藝出版社每年均派人參與兩岸相關書展,加強與台灣出版界、文學界的聯系,與台灣出版業進行編輯業務的交流,每年累計輸送入台圖書碼洋約10萬元人民幣。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