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唯有改革創新,融合才能走得更遠

李雪昆
2018年10月16日14: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唯有改革創新,融合才能走得更遠

 

  媒體融合方興未艾、成效顯著,改革創新的進程再一次走到了關鍵當口。越是攻堅之時,越需要凝聚力量。為推動新媒體健康有序前行,日前在山東濟南舉行的首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上,來自傳統媒體的新媒體機構代表、政府新媒體機構代表、企業新媒體機構代表、知名自媒體人以及行業專家學者等匯聚一堂,一同把脈時代方向,共話新媒體事業發展,圍繞“新時代、新媒體、新發展”的主題,就媒體融合、新媒體發展等熱點話題展開思想碰撞。

  互聯互通互動是不二選擇

  海納百川,有“融”乃大。當前,在全國媒體融合發展潮流推動下,主流傳統媒體發展新媒體取得巨大成效,正在由“相加”向“相融”邁進。與此同時,商業新媒體、政務新媒體也發展迅速,對我國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產生了巨大影響。而無論媒體融合發展推進到哪個階段,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如何變化延展,在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深度互動、難分你我的環境中,各類媒體都應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團結、凝聚億萬網民,真正肩負起新時代下新媒體的使命任務。

  為此,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強調,歷史前進了,技術發展了,要擁抱新媒體、追趕新技術、打造新平台、創造新業態。傳統媒體要轉變為現代媒體,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傳給社會、傳給公眾、傳給世界。生產至上要轉變為服務至上﹔實體類型要轉變為技術類型﹔單一模式要轉變為復合模式,以適應全球傳播大格局﹔封閉運行要轉變為開放運行。因此,辦開放、互聯、互通、互動的媒體,是所有媒體的不二選擇。

  在首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與會者已然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從“相加”到“相融”,從探索試驗到千帆競發,媒體融合是一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重大社會變革,跨媒體融合、跨行業融合唯有改革創新、深度融合,才能推動媒體融合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對此,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凱星表示,新媒體發展是一場全方位的革新。新聞媒體機構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更大作為,努力在守正中實現新發展,在創新中實現新突破,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強音。

  中國日報新媒體中心副主任庹燕南則認為,新媒體的轉型不能再單純地講傳統傳播。傳統媒體要放下架子,真正做一些貼近生活的有意思的新媒體產品給讀者賦能,讓他們對國家產生自豪感、榮譽感,能夠體會到美好生活和正能量。

  離開社會責任必定出局

  “新媒體做得好,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果做得不好,也可能面臨停止更新或永久關閉,因此,探討新媒體個性化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個重要命題。”中國社科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楚新在以“新媒體個性化發展與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說道。

  從技術角度出發,新媒體產品的個性化大致有兩個方面,即內容和產品體驗。在凡聞科技執行總裁王平看來,新媒體的個性化要以喜聞樂見、體現家國情懷或針砭時弊的方式來體現社會責任。同時,對每篇稿件精心打上標簽,鑒別新聞內容,這不但是為媒體服務,也是社會責任的體現。離開社會責任,無論什麼媒體,最后肯定會出局。

  交流中,二更教育事業群總經理侍雄州強調,二更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做內容的切入點——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為此他們做了7000余條這樣的短視頻,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從自媒體變成二更集團后,其更是成立了專門的公益部門,生產此類內容。由此不難看出,展現社會責任的內容傳播已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

  要實現優質產品迭代

  融媒體下一步會走向哪裡,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融媒體中心主任陸先高把未來的可能稱之為融媒體的“下半場”。近年來,光明日報社的融合發展引人注目,“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成為高校招生領域融媒體現象級產品,全國兩會期間的“光明智能小明”圈粉無數……成功案例很多,但陸先高認為,這樣的融媒體建設遠遠不夠。平台、技術、渠道、產品甚至內部流程仍需探討,更重要的是要建設起具有內趨力和成長性的機制,通過融媒體凝聚資源,拓展出更寬鬆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這個龐大的課題如何去做?陸先高也給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通過輸出優質內容,探索應用場景,強化項目運作,打造品牌活動,提供技術服務,來凝聚傳播、技術、財政、宣傳、市場資源,以增強引領力、創新力、服務力、影響力、成長力。”

  他表示,媒體融合中,如果能夠利用各種元素把自己最大優勢的領域進行聚合,同時,產生服務性,這樣就會對這個領域和行業產生一定的穿透力。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概念,這兩年整個新媒體行業變化非常大。流量最大的500個公眾號裡面,傳統主流媒體做的新媒體佔了非常大的比例,其共同點就是產品思維。但做新媒體不僅僅是做內容,還要去做運營、做開發、做商業化,進行移動化、智能化、平台化發展。”新榜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李建偉說道。

  此外,三聲聯合創始人賈曉濤也提醒到,傳統媒體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讀者究竟是誰,或者不知道讀者的精准化需求是什麼。在新媒體時代,則大致能夠知道用戶是什麼樣子、在哪裡。當前,這個用戶識別的顆粒度還較粗,對用戶有更精准的認識和洞察后,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更增值的服務。

  進入新時代,做好新融合,媒體人任重道遠。在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高級工程師苗權看來,“新媒體現在是垂直領域多元化的,涉及媒體、視頻、社交,滲透到我們生活中各個方面。把文章內容寫得很好或很有深度,自然會吸引很多讀者。但現在來看,僅僅單一強調這種內容還是不夠的,優質產品的迭代能持續提供好的產品。”苗權表示,新媒體發展,技術支撐是重要的,同時,算法將決定性能。結合人際關系、模式關系、圈層影響和社交愛好,利用大數據和社交的標簽,用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可能會成為新的方法路徑。

  視聽新媒體正成一線主陣地

  技術可以說決定了新媒體的誕生,也深度影響其走向,媒體融合的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如何打通?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的目標和路徑是什麼?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宋建武認為,媒體深度融合就是主流媒體的互聯網化,主流媒體要掌握互聯網這個輿論“戰場”的主動權。

  “新媒體發展離不開技術賦能。目前,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只是一個比較低階的階段,它解決了效率的問題。未來,人工智能在新聞分發,甚至文學性寫作和更加具有情感性的內容創作方面的前景不可小覷。”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呂欣說道。

  “視聽新媒體正在成為宣傳思想工作的一線主陣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在解讀最新的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時指出,媒體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新技術新應用將持續催生新業態和新模式。內容產業也將進入互聯網舞台中心,規范化、精品化和生態化將成為顯性趨勢。

  就未來發展,宋建武表示,媒體融合將按照中央提出的內容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經營融合和管理融合5個方向發展。其中,平台融合是基礎,建構一個強有力的、主流媒體自主可控的互聯網平台,是主流媒體平台發展的基礎條件。目前,媒體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媒體建設用戶平台的意識差、辦法少、顧慮多,利用新技術開發應用創新傳播方式的能力不足等。宋建武建議,可建設自主可控平台,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完善政策供給﹔重點支持和引導主流媒體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等。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