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與改革開放相伴同行40年 電視劇書寫輝煌文化記憶

——訪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

劉 陽
2018年11月01日07: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視劇書寫輝煌的文化記憶(面對面)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電視藝術誕生60周年。

  1958年,電視劇《一口菜餅子》在北京電視台播出。此后,中國電視劇從黑白到彩色,從單本劇到中長篇,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電視劇藝術迎來了飛速發展,中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電視劇產量第一大國。電視劇藝術不僅為觀眾帶來了精神愉悅,也為改革開放40年留存了珍貴的文化記憶。

  中國電視劇的魅力由何而來?電視劇藝術在未來還有哪些提升的空間?在前不久的北京電視節目秋交會上,記者採訪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視劇藝術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京盛:中國電視劇是和改革開放40年同生共長的一個藝術門類,它所有的特點、風格、樣式、內容,無不打上了40年改革開放這樣一個時代烙印。它的風格樣式有時代特點,故事內容來自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它的情感表達來自大眾創造新生活的熱情,它的價值取向來自時代發展的文明高度,它的喜怒哀樂來自平凡百姓的紅塵煙火,它的精神氣韻來自人們創造追求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它的文化品格來自改革進程中所形成的新理念新認知、新感悟……改革的實踐給中國電視劇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故事素材、人物形象。改革的艱辛歷程也給中國電視劇注入了對當代現實生活的一種深刻的思考,改革開放給中國電視劇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它是造就這個藝術門類成長和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創造的是兩大財富,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為電視劇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支持,精神財富為電視劇提供了精神內涵、文化追尋。這兩個財富都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有的影視評論家多次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會出現代表這個時代的文藝樣式,兩漢文賦,盛唐詩歌,大宋辭章,元代雜劇,明清小說等,如果選擇近40年來對中國人影響最大、傳播最廣、受眾最多、觀眾最喜愛的文藝門類,電視劇當推首選。

  記者:這40年來,與其他門類的藝術形式相比,中國電視劇呈現出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

  李京盛:“寫實性”這個詞可以最集中地概括中國電視劇的特征。從題材上看,中國電視劇的故事來源60%以上都是取材於當代生活,如果從作品的精神指向和當下的現實觀照角度來說,寫實性幾乎成了中國電視劇所有的共同特征,寫實性不僅僅是題材書寫的當下性,其他題材也具有寫實性,即使是革命歷史題材或古代歷史題材,也有強烈的對當下的精神呼應,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寫實。

  正是因為這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視劇在社會層面、生活層面、情感層面、思考層面都給我們提供了比歷史記錄本身更有細節、更有溫度的文化記憶,既有藝術價值,也有史料價值,既是文藝作品,也是歷史文獻。因此,改革開放40年和中國電視劇這40年的時空交疊是血肉相連,是同生共長,是藝術與時代的巧合,更是生活和創作的必然。

  記者:中國電視劇在發展中汲取了哪些經驗教訓?在未來的發展中還需要克服哪些問題?

  李京盛:40年來,我們有成功的經驗,也有許多不足。比如有的現實題材作品與現實脫節,被觀眾稱為“懸浮劇”﹔有的現實題材作品對生活只是蜻蜓點水式的處理,輕淺浮泛表達,用生活的表象去掩蓋現實的復雜和深刻,用個人的閑愁去處理生活中真實的矛盾﹔有的電視劇不對生活作出審美評判,僅僅表現世俗生活中的飲食男女﹔有的作品雖然也能觸及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但卻沒有生活中的亮色,沒有對生活意義的追尋和叩問﹔有的現實題材的作品取材角度和觀照視野,背離生活主流,背離人生主題,最后導致背離價值主導﹔有的現實題材作品創作陳舊的問題非常突出,作品題材重復,故事老套,藝術手法平庸……

  這些問題,我認為是我們今天在總結40年中國電視劇輝煌成就特別是在聚焦於現實題材創作和電視劇寫實性特征的光榮傳統如何繼承發揚的時候,特別需要認真思考的。

  要克服這些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從創作的角度去努力提升現實題材的質量,提升創作者在整體上把握現實的能力,要有對時代的認可認知,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對人心的深刻洞察,對審美的深刻表達。相信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中國電視劇能夠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