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遠方的家》:中年創業者的奮斗人生

2018年11月08日07:2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遠方的家》:中年創業者的奮斗人生

電視劇《遠方的家》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現實主義力作。對於遠離故鄉、投奔子女的中老年人來講,家是未來的依靠,更是心靈的寄托。本來,家是一個意味著穩定和安全的地方,但《遠方的家》寫的卻是生活中的漂泊感,通過幾個寄居“他鄉”的中老年人的故事,寫出了對家的另一種理解,寫出了別樣的人生滋味。

這部作品的很多方面讓人聯想起《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兩者都在一個相對局促的空間裡展開故事,寫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悲歡,宋明媚的性格中也有一種與張大民相似的樂觀和達觀。但不同的是,宋明媚個性張揚,敢作敢當,比張大民更有韌性,更有進取精神。這一方面來自她艱難奮斗的經歷,另一方面來自她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自信。表面看來,宋明媚十分要強,即便付出代價也要捍衛自己的權利,其實,她的要強是為了保護內心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那個角落,所以,她總擔心別人受到傷害,甚至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時也還會替別人著想。她很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但她的為人處世之道中,最為核心的是人的尊嚴,這是她的底線。這個形象的人格魅力就來自對底線的堅守。

平凡的生活小事,平和的敘事風格,似乎故事所講的就是觀眾身邊發生的事,因而給人一種強烈的“在場感”。這種“在場感”源於創作者視點與人物視點的高度一致。創作者對老百姓的態度,不是居高臨下,不是隔岸觀火,而是把自己視為老百姓的一分子,用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的事,用平常心看待生活,用寬容的態度化解煩惱,在不緊不慢的敘事中透出對老百姓的深切同情。沒有任何概念化的東西,觀眾看到的只是生活,但可以從中悟出藝術家對社會人生的獨到理解。

在情節安排上,作品體現出一種恰到好處的隨意性。然而,這種隨意性並不排斥戲劇性。情節環環相扣,張力十足,且又通過自然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劇中那場不歡而散的訂婚宴,設計得就非常巧妙,人物的語言、動作背后有著豐富的潛台詞。創作者寓精致於素朴之中的情節處理,把平凡的生活瑣事變成了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顯示出一種藝術上的舉重若輕,匠心十足而毫無匠氣。

劇中的很多細節看似隨意,其實是經過潛心設計的,具有一種藝術上的精確性。一個小小的珊瑚手串,就把宋明媚與哥嫂的關系、宋揚夫妻的關系勾連在一起,還由此推進了宋明媚與羅孝庄的關系,而且這個手串在后面的情節中還會再次發揮作用,改變宋明媚與趙老太太的關系。另外,劇中的對話也非常生動,饒有生活情趣,看起來都是家常事、平常話,其中卻藏著深刻的道理。比如羅孝庄評價宋明媚:“是穆桂英她就是不了秦香蓮。”比如富伯恆在母親面前強詞奪理:“錯是錯不了,但不一定對。”這裡面既有北京胡同裡百姓的處世哲學,又有中國文化的人生智慧。

有些藝術家表現俗的東西,作品中會透著一股俗氣,讓凡俗流於粗俗,令人感覺是市井中人寫市井之事。《遠方的家》同樣表現了很多俗的東西,但在處理上有節制、有品位,用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把生活的俗化為藝術的雅。以家庭內部爭吵而言,有人會把爭吵寫成庸俗的家斗,而且以此為樂趣,但到了沈好放手裡,爭吵就成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爭吵背后是相互的關心、扶持。家的內核是情感,家的底色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道德。比如母親忌日兄妹三人聚會那場戲,火藥味十足,本來快要吵翻天了,但大嫂的一碗素面,就讓劇情徹底反轉過來,一段對母親的回憶帶來家的溫情,由此把沖突升華了。這時我們才明白,原來前面的沖突都是鋪墊,親情才是創作者真正要表現的東西。於是,觀眾從作品中看到了人間煙火氣,卻看不到人間煙火的油膩感。

不過,從藝術的完整性來看,《遠方的家》的整體和諧感還有所欠缺,后半部分戲劇性相對不足,有些沖突顯得比較生硬。另外,劇中線索過多導致有的線索發展得不夠充分,比如宋飛和林婷婷的愛情關系在后半部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有的線索收得比較倉促,比如宋揚夫妻關系的變化顯得比較突兀。盡管有這些不足,《遠方的家》仍然是那種讓人看過之后還想再看一遍的電視劇。

(作者:李躍森,系《中國電視》雜志執行主編)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