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關注傳統題材提高制作水平 網絡音樂逐漸擺脫野蠻生長

韓軒
2018年11月10日07:3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音樂逐漸擺脫野蠻生長

一張古風音樂的付費數字專輯《敦煌定若遠》近日在網上開售。看似小眾的敦煌題材,卻引得留言無數:“一直很喜歡關於大漠、敦煌、飛天舞的歌,看到專輯名字就買了。”“可以說是很美了,還能學習下朗誦,喜歡。”

通常情況下,隻有偶像歌手或流量明星推出付費數字專輯才有市場。而這張由原創音樂社團汐音社制作的專輯,先是在5sing原創音樂基地上發起眾籌,上線5分鐘眾籌20萬元。專輯推出后又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平台上推出付費專輯,吸引不少網友購買。

古風是網絡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常圍繞傳統文化題材,把音樂和講故事相融合。除了音樂,歌曲前通常附有朗誦,幫助聽眾了解“劇情”。古風音樂因網友給《仙劍奇俠傳》等古風游戲填詞而興起,但由於歌詞中“紅顏白發”“千古愁腸”“殤情”等詞使用頻率超高,常被批評創作者堆砌辭藻和為賦新詞強說愁。

“部分古風音樂制作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比較粗淺,起步時難免有瑕疵,但從更宏觀的角度可以看到,這些‘源頭活水’正在為推動我國的音樂市場持續發展貢獻出新的力量。”日前,北京市文聯主辦了“新時代的網絡音樂”專題研討會,參與研討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陳乾專門提到了古風音樂。陳乾承認,古風音樂在誕生時存在一些問題,但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呼喚,“它的優勢是受眾非常年輕化。”

隨著時間的發展,受眾對古風等互聯網音樂的態度也在改變。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教授李小瑩透露,近年來中國傳媒大學專門開設了新媒體音樂編輯傳播的課程,就以網絡音樂為研究對象。“早期一些網絡歌曲專業人士聽了瞧不上,覺得太粗陋了。”李小瑩介紹,但是自從2015年以來,網絡音樂不僅融合了音樂、文字、圖片等信息,提高了和聽眾之間的交互性,在版權管理方面也更清晰了,“已經擺脫了前期野蠻生長的狀態。”

這一改變源自於網絡音樂參與者的集體努力。以汐音社推出的最新專輯《敦煌定若遠》為例,汐音社本是一個業余創作音樂的社團,社團中的骨干創作力量都有本職工作。但是為了創作這張專輯,部分成員專門組團去了莫高窟,創作中還查閱了史料,學習典籍的目錄學知識。專輯中的第一首歌就從道士王圓箓發現藏經洞、引來外國人開始,“我們希望歌曲更多不是宣泄情感,而是能傳達出具體的知識信息。”汐音社社長孫天宇介紹。

“互聯網音樂被人詬病可以理解,一開始都是普通網友出於愛好創作,怎麼能跟職業詞曲作者相比呢?”孫天宇認為,但這個圈子裡的人不希望總是流於表面的風花雪月,希望推出精品化的內容。目前汐音社的成員中,就有一些90后成員是音樂專業出身,提升了音樂制作的水平。

“就古風音樂來說,我還不敢說是傳承傳統文化。”孫天宇說,“傳統文化確實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我們希望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傳播給更多人知道,把內容做好了,自然就能吸引更多小伙伴。”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