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

楊臻
2018年11月14日13:1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

楊臻(左)採訪食品與農產品展區的參展商瑪氏集團。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在上海拉開帷幕,這是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也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上海的主流媒體,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從進博會前期籌備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報道工作。距離進博會開幕還有3個月時,中心開始逐漸加大報道的力度和深度。作為深度報道的專題記者,我們分別在進博會倒計時100天、倒計時30天和閉幕當天推出了3個新聞專題片——《向世界敞開中國機遇》《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與世界共贏繁榮未來》,構成了“進博會三部曲”。

專題:展會外找故事

與熱點事件不同,主題報道其實比較難操作,因為既要見高度,又要接地氣,如何做得專業又好看,考驗著創作者的智慧。進博會要做深度報道,還要做出3集長達30分鐘或15分鐘的專題片,如何挖掘故事和人物是主要的難點。在拍攝前兩集《向世界敞開中國機遇》和《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時,進博會還沒有召開,而展館內的前期籌備工作內容也比較有限,我們隻能想辦法向外拓展,尋找可供挖掘的故事。

進博會總共有七大展區,其中有一個展區比較特別,叫服務貿易展區。這個展區的參展企業涉及檢測認証、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最大的特點是展品都是看不見的,但起到的作用卻特別大,就像一個橋梁,溝通中外,既可以幫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也可以幫外國的企業走進來。一定程度上來說,服務貿易展區的參展商既見証了自己在中國的發展,也見証了他們服務各個領域的客戶在中國的發展。

在《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中,我們就以服務貿易展區為例,闡述世界如何共享中國發展。前期的策劃過程是最重要的,我和服務貿易展區的負責人經過多次交流,分別選定了一家檢測企業和一家物流企業來展開我們的故事,再通過這兩家企業尋找合適的案例將專業的內容可視化。這個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無奈,由於拍攝時間緊,外企的溝通流程復雜,很多美好的設想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地開花,整個9月,我基本是處於協商、爭取、妥協、再想替代方案的狀態中。最終,攝制組輾轉廈門、上海、蘇州多地,完成了案例拍攝和串聯,成片於“十一”黃金周如期推出,算是實現了“深度剖析進博會對中國市場發展的意義,展現擁抱世界、擁抱開放的中國姿態”的創作願景。

報道:日均兩萬步的“速度”

融媒體中心在東方衛視、上海新聞綜合頻道、看看新聞客戶端推出13.5個小時的進博會直播,並派出20多路記者前往現場,跟蹤各個報道點進行現場報道。作為專題記者,我要給第三集《與世界共贏繁榮未來》採制素材,也加入了日播新聞的隊伍。

在《與世界共贏繁榮未來》中,主要的關注點是進博會本身,也就是主辦方的籌備、保障等方面的內容。我的任務主要是在6日、7日兩天,完成之前在專題片中出現的參展商的現場內容拍攝,以及進博會知識產權保障方面內容的採制。

知識產權保障是本屆進博會的一大亮點,也很重要。在展會開幕之前,採訪已經開始了,當時主要拍攝的是前期准備工作,內容分別發了日播電視新聞,並出了網絡版短視頻。進博會開幕之后,主要是跟蹤知識產權保護的現場工作,看看是否有展商來咨詢、處理糾紛,以及申請展出証明等,也需要發日播短新聞、網絡版短視頻,並為后面的專題片儲備素材。

如果只是為專題片儲備素材,其實這個採制節奏還是蠻舒適的,但是要趕日播新聞,時間就立馬緊張了起來。東方衛視的主新聞《東方新聞》每晚6點准時開播,記者通常需要在3點半之前寫好稿、傳好片,採制基本上在1點之前要結束。但是進博會的召開地——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真的是太大了,有的時候一條新聞需要涉及好幾個地點,記者往往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比如知識產權保護的服務中心在2號館4樓,咨詢點在北登錄廳,展區內法院在辦公樓B座,7日的整個上午,我和攝像拎著大包小包的器材,滿“四葉草”跑,真的是日均不到兩萬步,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好好工作了。

這次進博會在辦公樓A座設立了新聞中心,世界各地的記者可以一起辦公,也可以互相學習。我們台在新聞中心設立了專門的演播室和採編辦公室,每天下午1點到3點,是記者們神經高度緊張的時刻,辦公室裡鴉雀無聲,大家都在埋頭寫稿、編片,片子傳好后,才來得及吃飯、上廁所。安全播出第一位,大家都很敬業。

進博會是中國的大事,也是上海的大事。能參與其中,見証時代,幸甚,與有榮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