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戲曲+互聯網,如何行穩致遠

鄭海鷗 黃秋霞
2018年11月15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戲曲+互聯網,如何行穩致遠(深觀察)

  中國傳統戲曲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直是廣大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自20世紀80年代起,觀眾流失且年齡結構老化、影響力降低、傳播方式滯后低效等問題也相繼出現。今天,隨著娛樂形式更加多元,以劇場演出為主要傳播方式的戲曲面臨嚴峻考驗,亟須做出突破。

  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推進戲曲傳播與普及?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戲曲名家、直播平台代表以及行業主管部門代表,圍繞“戲曲傳承與網絡直播”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於戲曲,傳播和傳承同樣重要,如果不能吸引年輕人,發展必然受限。“文化領域有許多優質內容,但缺少優質傳播,尤其是當下基於新媒體的傳播。在戲曲領域,問題尤其突出。”面對進劇場的觀眾日益減少的現狀,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說,“網絡直播與傳統戲曲結合,既能拓寬傳統戲曲傳承傳播的渠道,又能豐富網絡直播的內容、提升網絡直播的內涵,更能有效擴大傳統戲曲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

  胡文閣、邵天帥等4位京劇、昆曲、評劇、河北梆子演員登陸一家直播平台,吸引了62.7萬人次觀看﹔知名京劇演員王珮瑜更是在直播平台上迅速圈粉﹔光明日報、光明網在今年“青春遇見戲”系列直播活動中,對京劇、山東梆子、川劇、滬劇、淮劇、豫劇、四川清音等十幾個地方劇種進行了網絡直播,累計觀看量達1000萬人次……戲曲演員頻繁亮相互聯網直播,經常就會吸引數十萬、上百萬網友,人氣很高。“舞台上的傳統文化離不開票房支撐,更離不開人氣的聚集,而網絡直播為傳統戲曲文化注入了新鮮的傳播血液。”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孫東興感慨。

  “從2015年開始,酷狗有意識地把傳統戲曲進行數字化轉錄,建立起戲曲專區,涵蓋了粵劇、昆曲、京劇、黃梅戲、豫劇等10種傳統戲曲,包括198個戲曲大師、1萬多個戲曲曲目,每天播放量達10萬次以上。”酷狗音樂宣傳總監方圓對此表示驚訝,“真沒想到網絡直播和戲曲結合后,能迸發出如此熱烈的火花。這說明古老戲曲在現代仍有強勁的生命力。”

  比起傳統的舞台演出或電視轉播,網絡直播有著獨到優勢。中國評劇院院長侯紅說,網絡媒體傳播基數非常大,受眾廣、傳播快﹔此外還打破了時間、地點的枷鎖,不拘泥於時間先后、人數和場地大小,能在電子產品上隨時播放、回看,十分自由。再者,網絡直播的內容十分豐富,演員的排練是怎樣的,服飾、化裝有什麼學問等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都能鏈接到多平台上展示、互動。“這樣不僅能大幅促進宣傳推廣,觀眾的反饋意見還利於提升品質,讓藝術更好地服務人民、讓觀眾檢驗。”侯紅說。

  不過,戲曲攜手直播也必須注意一些問題。“快餐文化沒有足夠內涵,年輕人的關注會迅速遞減,但對傳統文化的渴求會自覺回歸。”侯紅說,因此不能為了吸人眼球而過於娛樂,甚至違背原則,扭曲戲曲的內涵和靈魂,隻有尊重藝術規律,才能營造利於戲曲健康發展的傳播格局。“走進‘秀場’時要注意尊重藝術規律,保持戲曲本色,保持敬畏之心,同專家、名家探討,立足實際,協調多方資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說。

  面對戲曲的數字化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方圓表示,傳統戲曲在與網絡直播的融合中,既不能淺嘗輒止,也不能因依附網絡而改變自身的精神內核,而應將二者有機結合,讓傳統戲曲文化吸收數字基因。中國傳媒大學戲劇戲曲學教授楊燕表示,“以前,藝術院團、教學研究機構和新媒體傳播平台這三方面常常各自為政,以后則需要合作、交流、交融,隻有攜起手來形成合力,才能在傳統戲曲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取得更多成績。”

  “作為戲曲工作者,我們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積極主動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共贏。”河南豫劇院黨委書記汪荃珍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