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小刊"何以聚"大家" 《古典文學知識》走過200期

章紅雨
2018年11月16日13:1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刊”何以聚“大家”——《古典文學知識》雜志走過200期

  有這樣一本期刊,它僅32開,也不是核心期刊,卻聚集著一批名家作者。這本“小刊”就是由鳳凰出版社主辦的《古典文學知識》。今年10月,《古典文學知識》迎來第200期,一些古典文學“大家”、名家和一大批“粉絲”通過各種方式一起向其致敬。

  一本“小刊”緣何有如此大的凝聚力?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了鳳凰出版社原社長、《古典文學知識》主編姜小青。

  “大家”撰寫小文章

  《古典文學知識》創刊於1986年。30多年來,一批古典文學專家學者紛紛為《古典文學知識》撰寫生動活潑、雅俗共賞的文章。其中,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勛初的《艱辛與歡樂相隨——周勛初治學經驗談》連載3年有余﹔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郁賢皓更是將所著的《中華文史知識實用手冊》,重新撰寫成單篇文章,作為“古代文史百科知識講座”在《古典文學知識》上發表﹔還有詹福瑞、莫礪鋒、吳新雷、黃天驥、陶文鵬、陳尚君等專家,也都經常給《古典文學知識》撰稿。

  “請大專家寫小文章,小文章更見深功夫,這既是《古典文學知識》的特點,也是這本‘小刊’能堅持做到200期的重要原因。”姜小青告訴記者。

  翻看近年出版的《古典文學知識》不難發現,一個“小”字有著雙重含義。首先是文章體量小,多以3000字左右的文章為主,最短的1000字左右,讀來輕鬆。更重要的是文章通俗易懂。

  “《古典文學知識》中的文章追求通俗易懂,但不能沒有最新學術信息、提供研究問題的方法,而這正是‘大家’寫小文章的價值所在。”姜小青說。

  小雜志伴隨大讀者

  自創刊開始,南京大學資深教授莫礪鋒就是《古典文學知識》的忠實讀者,后來讀著讀著,他又成為了作者。在《古典文學知識》第200期上,莫礪鋒用“古典世界的游記與導游手冊”來形容這本雜志。他寫道:“相信在該刊的作者隊伍中,有許多人同樣經歷了從讀者變成作者的過程。如果把作者與讀者的緊密關系作為評優參數的話,該刊肯定能在刊物之林中名列前茅。”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孫昌武連續5年在該雜志上開專欄撰寫文章。他說:“《古典文學知識》的編者、出版者工作態度嚴肅認真,保持了刊物約稿、編校、排印的高水准。我大體堅持每期必讀,從中得益良多。”

  在《古典文學知識》作者和讀者群中,還有不少人視《古典文學知識》為“古典文學愛好者的溫馨家園”,找到研究方向,確立了一生的事業追求。

  令姜小青印象深刻的是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懷東,“他至今還珍藏著讀高中時購買的第一期《古典文學知識》,就是因為這本期刊,他愛上了古典文學,走上了古典文學研究教學的道路”。

  正是有感於讀者的“情深意切”,當期刊普遍漲價的時候,《古典文學知識》自始至終堅持6元定價。

  “就算每期售價10元,出版社也多賺不了多少,反而可能因為漲價而失掉一些經濟條件不那麼好的讀者。”姜小青說。

  小平台發揮大作用

  稿費每千字60元左右,依照刊登要求,一篇最長6000字的文章,稿費也不過360元,與國內一些文學期刊動輒千字500元甚至1000元的價格相去甚遠。《古典文學知識》的低稿費,讓姜小青笑稱作者靠投稿“發財致富不可能”。

  一批穩定而高水准的作者隊伍,寫就的一期期高質量文字,吸引了更多高水平的作者集聚麾下……在期刊發行整體遇冷的當下,有的期刊被出版社視為負擔,對於鳳凰出版社來說,《古典文學知識》不但不是負擔,還是該社凝聚圖書作者的“聚寶盆”。

  姜小青認為,《古典文學知識》是鳳凰出版社關注學術動態、聯絡學術界的橋梁。通過這本期刊,出版社得以聯絡一大批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這些優質作者的文章會給出版社選題帶來啟發。

  “也許有人不知道鳳凰出版社,但在古典文學‘圈子’,《古典文學知識》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姜小青說,30多年來,《古典文學知識》已成為鳳凰出版社的金字招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