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永康日報》:用生動實踐詮釋生態文明建設

何福安
2018年11月27日13:0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永康日報》:用生動實踐詮釋生態文明建設

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貫穿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之中。作為浙江的地方報,多年來,《永康日報》創新創優內容形式,大力弘揚、倡導、踐行生態文明,在山山水水之間,留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斷的媒體實踐。

《永康日報》的實踐証明,綠水青山是取之不盡的新聞富礦、重要的宣傳客體,也是做好“新聞+政務服務”豐富的選題庫,更是提升“媒體四力”“記者四力”的主要陣地。

將讀者帶入,綠水青山就是“生態建設大講壇”

綠水青山是大自然饋贈人類的生態屏障,它蘊含寶藏,賡續文明,維系鄉愁。《永康日報》肩扛媒體責任,審時度勢,推出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一批批讀者走進綠水青山,激起他們認識自然、關愛自然的生態文明情愫。

近年來,永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定成效。“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每到周末,全市自發的30余個登山團體,共計數千市民投入青山綠水懷抱,享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這些市民爬山健身、娛樂的同時,還有益智的需求。他們急於解開身邊、腳下的動植物、礦藏和古驛道之謎。

有鑒於此,《永康日報》擔起社會責任,發揮媒體智庫功能,整合社會資源,成立“《永康日報》登山科考隊”,下設永康特色植物、永康地質地貌和永康古驛道3個科考分隊,並邀請10余位來自市林業局、國土局等相關方面的專家擔任顧問,隨隊現場講解。

團隊組建一年內,每到周末,上千名讀者、專家組成的“《永康日報》登山科考隊”隊員,爬山的時候有意識地停下來,看看想想身邊的花草樹木、腳下的石塊道路,問問專家,查查資料,寫寫科考小論文。與此同步,《永康日報》開辟專版,每周兩期刊出活動動態新聞和科考小論文,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隊員們獲得感滿滿:綠水青山成了“生態建設大講壇”,科考活動挖掘保護了特色植物,豐富了旅游資源的內涵,也讓更多的市民增強了熱愛科學、家鄉和大自然的情愫。這樣倡導生態文明和普及科學知識的創新之舉,有效提升了地方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組織環保人士開展山水保潔。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永康市與日俱增的爬山健身市民,給青山綠水造成了環保壓力,使生態環境也受到一定影響。山裡水邊,隨手丟棄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盒等難以降解的包裝品令人觸目驚心。

為此,《永康日報》使刊發生態環保公益廣告成為常態,呼吁爬山者“除了對青山綠水的美好回憶,什麼都不要留下”。同時,聯系、組織當地多支“愛心義工團”裡的上千名環保人士,到山裡水邊撿拾塑料袋、泡沫等垃圾,並派出記者跟隨採訪。相關稿子、圖片及時見報,有力鞭撻了破壞生態環境的不文明行為。那些被曝光的不文明行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把記者拉出去,綠水青山就是“走轉改”練兵場

在浙江省統一部署下,自永康市打響“五水共治”戰役以來,這項工作涉及面之廣、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永康日報》趁勢而為,將“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役的宣傳”與“推進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綠水青山成了提升記者素質的練兵場,有效地錘煉了其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

“八溪”是母親河永康江的8條支流,總流長為160公裡。《永康日報》在長達3個月的“八溪探水”大型新聞採訪活動中,為這些支流的水質、水量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全身體檢”。8組記者從源頭開始,順流而下,徒步採訪。“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記者們汗濕衣背,腿腳沾泥,真真切切來了次“原生態”體驗,寫出了眾多接地氣、帶露珠、冒熱氣的好作品。

隨后,在浙江省“五水共治”戰役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永康日報》結合當地實際,推出為期兩個月的“踏訪母親河”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要求參與人員現場採寫、即時編發,重點錘煉全媒體傳播能力,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一體發展積累了實戰經驗。在採訪現場,記者手中的錄音筆、相機、攝像機等“十八般兵器”齊上陣,採訪、寫作、編輯、發稿環環相扣,微信微博、客戶端PC端、紙媒等諸多媒介形態的傳稿“一條龍”完成。活動過程中,大多數記者熟練掌握了“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平台發布”的全媒體實戰操作本領。

讓智庫跟上去,綠水青山就是“政務服務站”

永康地貌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資源豐富。莽莽林海,幽幽深山,猶如一部部皇皇巨著等待人們去解讀,仿佛一座座迷宮呼喚人們去探索。《永康日報》充分發揮媒體智庫優勢,為林業等政府部門提供定制類政務服務,開設專欄、專題、專版,推出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產品,用科學的手段,揭開深山林海那一層層神秘的面紗,深度破譯大自然的前世今生,並昭示其發展前景。

如何有效解讀永康生態林業這部“巨著”?巧妙叩開這座迷宮之門?《永康日報》與永康市林業局進行供需對接,並深入了解、分析受眾關注的興奮點,連續推出系列融媒體產品,諸如永康市森林村庄展示評比,為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宣傳造勢﹔永康市十大古樹名木評選,為爭創國家級森林城市營造輿論氛圍﹔永康市十大最美古道推薦評選等,系列評比、評選及推廣等活動,經過“媒體公布、市民評選、結果發布”3個環節,層層推進,高潮迭起。受益於“政報融合”帶來的優質政務服務,該市林業等部門也成了《永康日報》政務服務的“VIP客戶”,持續多年與該報簽訂下“政府買服務大單”。

此外,永康市是著名的五金之都、聞名的工業強市。車業、門業、杯業、電動工具、電器廚具、休閑器具、技術裝備、金屬材料,被稱為當地的八大支柱產業。前四項產業,其產量、出口量均佔全國七成左右。五金產業特點導致早期的永康市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生態遭受嚴峻挑戰。外界戲稱永康人“坐在垃圾堆上數錢”。

也正因此,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同時,永康也打響了生態文明建設戰役。“一年接著一年做,一屆接著一屆干”,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永康日報》媒體智庫監測到,該市百歲老人數量已經連續3年居金華各縣(市、區)之首,而且高齡老人比例持續增加,體現了長壽的整體性。這些數據,是永康生態環境穩定向好的有力見証。

為此,《永康日報》與當地民政局、檔案局聯系,以此為切入口,媒體智庫全程開啟,精心策劃包裝,發布系列融媒體產品。推出“探訪百歲老人”系列融媒體報道並持續多年,每年刊發50余篇報道﹔每年年底,還將這些圖文結集出版《百歲壽星》精美畫冊,向社會免費贈送,良好生態環境讓人贊美,敬老尊老善舉令人稱頌。

同時,《永康日報》為山區留守老人拍全家福。這些老人是當地綠水青山的“守護神”,敬重他們,也就是敬畏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感於此,《永康日報》連續多年聯手當地攝影家協會會員,重陽節、春節前夕長途跋涉到山區,免費為留守老人拍全家福,並把活動內容圖文並茂刊登在攝影專版上,將裝幀精美的巨幅全家福照片送上門。到目前為止,《永康日報》已完成拍攝6000戶。此項活動,不但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更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