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用高質量評論壯大主流輿論——析湖南媒體評論實踐

李支國
2018年12月04日13:1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高質量評論壯大主流輿論——析湖南媒體評論實踐

引領輿論是媒體重要的職責,理性是時代需要的力量。評論是黨報的旗幟、靈魂,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黨報評論是中流砥柱、定海神針,是重要的思想產品、理論武器,要不斷提高評論質量,以高質量思想產品壯大主流輿論、引導社會輿論。

是宣傳手段 更是職責擔當

新時代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報評論的功能在放大、作用在強化。評論的主要作用,就集中體現在舉旗幟、聚民心上面。媒體加強評論工作,就是主動貫徹中央精神,就是主動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就是以實際行動壯大主流輿論。

地方媒體也已對標央級媒體,評論的力度密度不斷加大,效果凸顯。這其中,《株洲日報》在重要新聞版面開設《三江快評》《湘東微語》等評論欄目,每周一期《天台時評》評論專版,社會反響較好。

其實,就媒體自身發展而言,現在媒體的競爭在時間上爭分奪秒,在空間上無孔不入,壟斷信息來源和發布渠道已經成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加強評論工作,生產高質量的思想產品,黨報才能在眾聲喧嘩中發出最強音、佔領制高點。

今年9月,株洲日報社成立“株理評小組”,社長、總編輯挂帥,組織日報、晚報、新媒體等30余名業務骨干參與,加強評論工作的組織與策劃,圍繞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等主題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評論,使得評論更加出新出彩、有力有效。

站位高得上去 說理落得下來

現在的評論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雖然評論都是擺事實、講道理,但是事實剖析得不一樣,道理的講法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對於評論寫作人員而言,這意味著要與原有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告別。

在《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專欄上,評論文章中的歷史典故與現實工作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令人信服,可讀性強。今年以來,《湖南日報》也連續刊發署名“晨風”的系列評論,五論《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三論《守好網絡輿論陣地》、四論《反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切實際現象》等,其直擊問題之准、規模聲勢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讓人印象深刻,評論迅速在省內省外、網上網下、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和廣泛議論。這些評論有著共同的特點,既旗幟鮮明、有政治站位,又結合實際、很接地氣﹔既有文採,文風又清新、朴實﹔直面問題發聲,平等姿態說理,做到了高得上去、落得下來。這是一種耳目一新的評論思維方式與表現手法,與以往黨報常見的領導報告體、政論式社論體完全迥異,值得學習借鑒。

評論的作用是鼓舞人、教育人、引導人,是要直接與讀者對話、引導受眾思考、進行有效說服,最終落腳點是要觸動人的思想、影響人的行動,進而推動各項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把旗幟舉起來,也要把問題點出來、把方向指出來、把方法道出來。堅持問題意識,不搞無病呻吟,突出現實性、針對性,摒棄高高在上的姿態,俯下身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應成為今后評論工作要牢牢把握的一根思維主線。

多維度思考 多層面解析

目前來看,報紙評論的數量上去了,而整體質量還有提升空間,存在著普遍問題和不足。其一是觀點缺乏深度,角度缺乏新意,老調重彈的多,人雲亦雲的多,真知灼見的少,難以打動人。其二是論說不深,稿子主要還是對新聞事實的陳述,述得多、評得少,論據不新、不典型,難以說服人。其三是語言干巴、生硬,缺少評論味,缺少文採,難以吸引人。

思想深度決定著評論高度。評論的觀點來自於作者的思考,評論的角度來自於看問題的站位。用普通人都能看到的視角、都能想到的思維看問題,稿子的觀點自然平淡,難以出新出彩。“文似看山不喜平”,要盡量跳出“大眾思維”“平常邏輯”,努力做到多維度思考、多層面解析,用思想高度提升話語權高度,體現評論員不同於常人的看問題的水平與能力。換言之,當別人隻能看到問題的一個面、一個症結、一個因果時,評論員就要爭取看到另一面、多發現幾層因果關系,看到問題的面越多、層級越多,稿子的角度就會與眾不同,觀點就會鮮明突出,否則只是人雲亦雲。從另一個角度講,當有了自己的邏輯、自己的思維,也就有了自己要表達的道理,也能擺脫文章老是圍著新聞事實打轉轉的無聊與無奈。

一個事例,今天用了,不可能明天還用。一個典故、一首詩詞,這篇評論引用了,下篇還照搬就成了“炒剩飯”。評論寫多了,就會覺得知識不夠用,遭遇本領恐慌。關鍵在於平常多學習、多積累,多思多悟,多寫多磨,才能不斷提高評論創作的眼力、腦力和筆力。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