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公眾號
阿裡雲公眾號
【新聞摘要】 新華社在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布全球首個合成新聞主播——“AI合成主播”,運用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克隆”出與真人主播擁有同樣播報能力的“分身”。這不僅在全球AI合成領域實現了技術創新和突破,更是在新聞領域開創了實時音視頻與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據介紹,“AI合成主播”是通過提取真人主播新聞播報視頻中的聲音、唇形、表情動作等特征,運用語音、唇形、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聯合建模訓練而成。該項技術能夠將所輸入的中英文文本自動生成相應內容的視頻,並確保視頻中音頻和表情、唇動保持自然一致,展現與真人主播無異的信息傳達效果。(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與“真人”主播不同的是,“AI合成主播”竟然開了“外挂”!“真人”主播一天工作8小時,但“分身”能夠不知疲倦地工作24小時!隻要小編們將文本輸入系統,TA們就能隨時工作,並且一直工作下去。因此,無論是在日常報道中提升電視新聞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還是在突發報道中快速生成新聞視頻,提高報道時效和質量,“AI合成主播”在不同的新聞場景運用中都擁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在“AI合成主播”背后,AI能力的行業滲透性可見一斑,但人類主播的地位不會被取代,畢竟在傳播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仍然是更容易建立也更加堅固的,“AI合成主播”還需要過“信任關”。
【新聞摘要】 倫敦大學教授Mark Handley近期部分披露了一份尚未發表的論文中的觀點,他認為埃隆?馬斯克的SpaceX 公司的 Starlink衛星互聯網項目遠比人們所認為的價值要大,可能會重塑全球網絡經濟和基礎設施。他認為,雖然Starlink的低軌道衛星提供的高速網絡隻會減少幾毫秒的通信延遲,但這對金融機構、銀行和交易員來說仍意味著極大的領先優勢,稱得上是“印鈔許可証”。此外,Mark Handley通過進一步的模擬得出結論認為,甚至不需要等 Starlink 全部建完,隻需要第一階段的 4,425 顆衛星中的三分之一,即大約 1,600 顆衛星在天上完成組網並投入運營之后,就可以為 SpaceX 公司帶來大額的收入。(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埃隆·馬斯克提出的Starlink衛星互聯網並不孤單:日本軟銀、高通和維珍集團支持的OneWeb項目正在准備第一批衛星發射計劃﹔Facebook的衛星互聯網計劃也已經提交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由此可見,衛星互聯網並不異想天開,已經有多個玩家加入進來。這一市場之所以有極強的吸引力,源自於“通信”對於當今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作用,高帶寬、低延遲的高性能網絡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隨著衛星互聯網的出現,互聯網能夠從固網、移動通信網絡向衛星網絡延展,實現“無處不在”、“聯通一切”,最終會成為像水、電、公路一樣重要的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互聯網一樣。
【新聞摘要】 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披露,谷歌與NASA在今年7月簽署了一項協議,協議要求 NASA幫助谷歌分析后者新設計的量子電路上的量子計算架構的計算能力結果,並且與經典計算模擬的量子計算架構所得到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通過這項工作,NASA將幫助谷歌驗証其量子計算硬件的性能,並進一步逼近達到“量子霸權”。日前,谷歌証實該協議將以名為 Bristlecone 的最新款 72-qubit 量子芯片為基礎,進行一連串的模擬與驗証工作,最終將展示其在取代經典計算上的可行性。(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通過與NASA的合作,將幫助谷歌不斷對比其量子計算架構和量子電路的性能,持續縮短與經典計算架構之間的差距,將谷歌帶向全球量子計算領導者的地位。有趣的是,由於量子計算電路必須保持在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下,谷歌無法把量子計算機從實驗室轉移到NASA實驗室,所以NASA位於硅谷的愛姆斯研究中心的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實驗室的(QuAIL)的科學家通過谷歌的雲API服務連接至搭載Bristlecone量子芯片的量子計算機,這一雲計算的創新應用值得稱贊。
【新聞摘要】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日前搭建出全球最大的神經形態計算機,即模擬神經元放電的計算機。這一計算機被稱為“Spiking神經網絡體系結構計算機系統(SpiNNaker)”,擁有超過100萬個處理器核心,有能力同時執行200萬億次運算,項目組成員Steve Furber在一份聲明中說:“它重新構思了傳統計算機的工作方式。”升級后這一計算機將能對大腦皮層中的超過8萬個神經元進行實時建模,從而支持類似基底神經節(受帕金森氏症影響的大腦區域)的模擬研究,幫助科學家和醫生共同改進對大腦及大腦疾病的研究。(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即使擁有100萬個處理器核心,設計了獨特的芯片互聯架構,SpiNNaker系統仍然最多隻能模擬大約16萬個神經元放電,這一水平大概只是人腦最小活動規模的1%左右,畢竟在人類大腦中普遍存在著1000億個神經元同時放電並向數千個目標神經元發送信號的場景。但是SpiNNaker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已經朝著更好地模擬大腦神經元的活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高性能處理器和特別設計的互聯架構,已經實現了1%的突破(已經可以初步模擬小白鼠大腦的基本能力),隨著技術進步,從模擬小白鼠大腦到模擬人類大腦並非不可能。
【新聞摘要】 Facebook近日宣布,該公司將在梅西百貨(Macy’s)內開設囊括100多個品牌的快閃店,店鋪總量初步預計為9家,所選擇的產品都是“Instagram和Facebook上最受歡迎的品牌”,特別是包括一些頗具特色的品牌,如幫助人們提高對兒童癌症關注度的服裝品牌Love Your Melon﹔全部收益捐贈給失明研究的非盈利服裝品牌Two Blind Brothers。目前,Facebook快閃店開設的城市確定為紐約、匹茲堡、亞特蘭大、勞德代爾堡、聖安東尼奧、拉斯維加斯、洛杉磯、舊金山和西雅圖等地的梅西百貨門店,因為是快閃店,所以隻營業到2019年2月。(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Facebook正在深入涉足“實體經濟”,從全新VR一體機Oculus Quest,到推出研發時間超過兩年的Portal和Portal Plus,再到梅西百貨中的實體零售快閃店,Facebook認識到將自身的影響力、消費者和服務帶入線下更有實體感受的場景,對其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這會讓Facebook的在線社交在物理世界更有“存在感”﹔另一方面,讓用戶的在線社交體驗更有“真實世界的存在感”,這些舉措目前已經成為Facebook挽留老用戶及保持新用戶增長的重點。
【新聞摘要】 來中國蘇州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先進材料》雜志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該團隊已經研發出了一種由液態金屬驅動的機器人,這種手掌大小的機器人包括一個塑料輪子、一小塊鋰電池和幾滴液態金屬。當液態金屬的重心發生改變時,機器人的車輪會滾動,而液態金屬的重心是通過嵌入式電池改變電壓來控制的。該研究團隊表示,未來預計會進一步研發使用液態金屬的軟體機器人,這類機器人可用於執行像搜救地震受困者這樣的特殊任務,因為它們可以在改變形狀后進入人無法進入的空間。(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蘇州大學機器人領域教授李相鵬談起液態金屬驅動機器人時表示:“我們受到了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中T-1000的啟發。”另一位來自伍倫貢大學的研究人員更是表示:“自從我10歲那年看了那部電影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像T-1000這樣的柔性機器人。” 雖然與上世紀90年代那部大片中令人膽寒的殺手機器人相去甚遠,但是該研究團隊所取得的成績不僅讓人類朝著擁有由類似生物體的高順應性材料制成的軟體機器人邁進一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人類將夢想付諸實現的偉大創造力與科技生產力。
【新聞摘要】 AMD公司宣布採用EPYC霄龍處理器的服務器正式登陸亞馬遜AWS雲服務,其首批納入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EC2)雲服務的三款實例已上線,分別為AWS M5、T3和R5實例服務。AMD公司表示,AMD EPYC霄龍處理器的核心密度可以給AWS M5、T3實例客戶提供計算、內存和網絡資源之間的平衡,滿足網頁和應用服務器、企業應用后端服務器以及測試/開發環境中應用無縫遷移的需要﹔對於AWS R5實例客戶來說,AMD EPYC霄龍處理器的內存帶寬優勢特別適合內存內的處理、數據挖掘和動態數據處理。(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進入亞馬遜AWS的EC2雲服務,稱得上是AMD EPYC霄龍處理器裡程碑式的成功,是AMD在雲服務市場上對英特爾展開正面競爭的開始。在此之前,英特爾通過產品、技術、市場營銷等多種方式確保了其在雲服務市場的絕對領導地位,而在EPYC霄龍處理器之前,AMD也確實難以找到對英特爾形成威脅的有力產品。對雲服務用戶而言,EPYC霄龍處理器所帶來的技術上的改善可能還有待觀察,但AMD破冰雲服務市場,很可能會為最終用戶帶來經濟性上的改善。
【新聞摘要】 在今年召開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阿裡雲發布了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取得的初步成果:啟動5個月以來,已經吸引200多家生態參與方、10余個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台接入。阿裡雲總裁胡曉明透露,預計到2025年,supET平台將承載行業級平台30個、開發集成10萬款工業App,連接2億台工業設備,服務工業企業30萬家。接入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博拉科技負責人表示,通過supET對設備進行遠程監控、資產管理,節省了上百萬元產品研發費用,節約了至少半年的研發時間。中國化工500強企業新安集團以此打造智能生產優化系統,預計可提升熱電廠鍋爐燃燒效率2%。(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以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為基礎,浙江有望孵化出下一個淘寶,一個工業領域、服務於廣大制造企業的淘寶。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採用“1+N”的建設思路:“1”是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由阿裡雲、浙江中控、之江實驗室等省內優勢單位共同發起建設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台。“N”是指圍繞石油化工、汽車制造、電子制造、船舶修造、紡織服裝、工程機械、供應鏈物流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台。
【新聞摘要】 美國創業公司Quantum Xchange近日披露,它已被允許接入沿美國東海岸運行的 500 英裡(805 公裡)光纖電纜,用以為美國創造該國的首個州際、商用量子密鑰分發(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網絡,這意味著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量子互聯網項目已經顯現雛形。按照目前的規劃,Quantum Xchange 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啟動和運行量子網絡,並提供商業服務。在合作伙伴方面,Quantum Xchange 選擇與美國的光纖網絡巨頭 Zayo 合作,共同“改造”波士頓和華盛頓之間的一段光纖,幫助華爾街的金融家們與在新澤西州附近的后台業務建立交流。Quantum Xchange 認為,高端投資者是最初的目標市場,但公司希望擴展到其他行業,例如從醫療保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其他行業,他們都能盡快利用該網絡實現自己的安全通信。(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隨著本次美國量子互聯網項目的到位,加上更早之前中國、歐洲(荷蘭、英國等)、日本分別宣布建設的量子互聯網項目,全球量子互聯網的競爭態勢將更加激烈。事實上,量子密碼學和量子網絡並不是什麼新概念,但近年來,量子密碼學和量子網絡已愈發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甚至被視為未來安全通信的救世主。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以光子作為媒介,在兩端共享量子密鑰。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使得在不破壞光信道或完全復制密鑰的情況下截獲密鑰變得非常困難。這種量子密鑰分發 (QKD) 技術,是未來端到端加密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新聞摘要】 據《福布斯》報道,在接受Recode主編卡拉·斯韋什爾(Kara Swisher)採訪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他相信該公司將領先於其他汽車廠商,在2019年推出能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在採訪中埃隆·馬斯克還表示:“我不想給人過於自信的感覺,但如果其他公司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方面超過特斯拉,我會感到非常意外。它們的軟件不夠好,而自動駕駛是一個軟件問題。”(閱讀報道)
【小雲評論】即使埃隆·馬斯克說“人類踏足火星會在明年實現”,人們或許也不會覺得驚奇,這位被外界稱作“硅谷鋼鐵俠”的特斯拉和SpaceX老板經常語出驚人,稱得上是“敢想敢做,也敢怒敢言”,而且處處體現出對技術的痴迷,並且堅信技術能夠改變世界。不過,最近特斯拉迎來了一位新的董事長Robyn Denholm,這位擁有豐富的技術和汽車行業經驗的女性很可能對埃隆·馬斯克產生一些特別的影響,比如不再宣稱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明年會商用化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