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改革開放40年 期刊業歷史經驗與啟示

段艷文
2018年12月12日08:4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 期刊業歷史經驗與啟示

  期刊伴隨人們的日常生活。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40年來,從總體上看,我國期刊品種日益豐富,結構日趨合理﹔期刊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供給能力不斷提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期刊出版活力不斷增強﹔傳播方式日趨多元,出版模式不斷創新﹔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期刊國際交流日漸活躍,走出去成果不斷擴大﹔服務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能力不斷增強。

  科學總結和分析改革開放40年期刊業積累的寶貴經驗,對進一步深化期刊業改革、扎實推進期刊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概括改革開放40年期刊業的歷史經驗與啟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遵循

  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期刊業的改革實踐証明: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期刊業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期刊業才能始終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將思想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將行為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用建設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我國期刊業發展中所有的積極力量。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隻有深入持續推進改革創新、繁榮發展,著力推動期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才能全面提升我國期刊輿論引導能力和先進文化的供給能力。

  近些年,中央各部門和全國各省(區、市)積極深化出版業改革,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瞄准期刊出版業分散和實力不強的問題,重點推動報刊集群發展、集約經營。實踐証明,隻有不斷通過深化改革,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國期刊事業和產業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期刊事業和產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優秀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是我國期刊業內容建設的根本源泉

  中華民族五千年寶貴而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創新求索、生動實踐為我國期刊精品內容建設提供了豐厚滋養。我們要珍惜寶貴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相結合,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著眼於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通過期刊主題策劃、創新出版和多元傳播,不斷提升期刊出版質量,保障優秀文化供給。

  實施人才興業戰略,造就高素質期刊出版隊伍,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多年來,我們培養了眾多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都信得過的期刊人才隊伍。改革實踐証明:未來期刊業要做大做強依然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創新體制和機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激發期刊出版單位活力和創造力,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期刊出版人才提供廣闊天地。也通過深化改革,支持期刊出版單位與高校、科研機構、社團組織聯合開展新時期復合型人才培養,為我國期刊轉型升級和融合創新發展匯聚新力量,提供人才保障。

  擁抱新技術、推進深度融合,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傳統期刊業帶來了理念更新、技術革新與出版模式創新,也為期刊融合創新帶來了蓬勃發展的動能。多年來,期刊業借助新興技術推動期刊媒體融合,實現了內容資源的動態聚合、實時分發、精准投送、互動分享,切實推動傳統期刊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同時,通過期刊出版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的實踐,使傳統期刊產業延伸、服務下移,不斷滿足讀者新需求,提高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實現了期刊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

  加強國際交流,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期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加大與國際期刊業的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如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及各地外宣部門主辦的外宣文化類期刊已經成為海外讀者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渠道,搭建了我國與各國人民心靈溝通的橋梁,在走出去路上展現了中國力量,傳播了中國聲音,完美、生動、深刻地闡釋了中國理念,為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另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六部委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一方面,引導一批學術質量高、重要學科的中國英文科技期刊SCI影響因子進入同學科Q1區或者Q2區﹔另一方面,創辦了一批體現中國前沿學科和優勢學科,或能填補國內英文科技期刊學科空白的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推動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同時,強化我國在世界科技界的話語權。

  當前,推動我國文化和科技走出去、走進去,加強中國期刊與國際期刊業交流互鑒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當代期刊人的歷史使命,也是我們期刊強國建設的重要課題。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國際傳播的新規律、新途徑、新方法。把推動國際一流期刊建設作為一件大事,通過更優化的交流方式、更有效的傳播途徑和更完善的評價體系,更好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期刊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如果把當前期刊業的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聯系起來,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層精神文化需求聯系起來,與建設世界期刊強國聯系起來,差距還十分明顯。我們要珍惜在40年的期刊業創造性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樹立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扎實有效地推進期刊品牌建設和創新發展,不斷向世界期刊強國邁進。

  (作者系中國期刊協會中國期刊年鑒雜志社常務副社長、主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