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方式更便捷體驗更舒適 2018我們的光影新生活

2019年01月16日07: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8:我們的光影新生活

  2018年,觀看影視作品依然是中國人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只是方式更加便捷了,途徑更加多樣了,體驗更加舒適了。在這種隨時隨地就可觀賞、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的光影新生活中,人們感受著視聽的震撼沖擊,享受著思想的充實愉悅,也見証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

  院線建設鋪開:

  從“看不到”到“看到了”

  生活在河北省沙河市的閆子娟感觸頗深。前兩年,為了看自己喜歡的明星出演的電影,感受那種在黑暗放映廳裡被光影沐浴、被立體聲環繞才能獲得的儀式感和幸福感,她得專門等到假期,坐車去附近市裡的電影院。“之前和朋友出門,除了逛街就是吃飯,聊家長裡短。而如今,縣城一下子開了兩家電影院。看電影方便了,我們的日常聚會就改成了‘電影鑒賞品評會’。從國產作品《芳華》《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到外國影片《尋夢環游記》《頭號玩家》《海王》,2018年我看了幾十部電影。每每有新片上映,我們都會拉著朋友一起去看,然后找個地方坐下來討論劇情、溝通感想,就各種和電影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交流。為了及時分享各種影訊,我們幾個人還拉了一個微信群,叫‘電影鑒賞團’。”她興奮地說。

  電影發行分眾化:

  從“放什麼看什麼”到“想看什麼看什麼”

  相比刺激震撼的商業大片,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劉馨喬更喜歡歷久彌新的經典電影、畫面唯美的藝術電影、思想深刻的紀錄電影。但這種觀賞需求卻因非商業片在商業院線排片過少甚至無緣放映而無法得到滿足。2018年,她發現這種商業片霸佔院線排片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隨著學校附近不少影院陸續加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觀影越來越便利了。這些影院除了放映各種藝術質量較高的非商業片之外,還會時不時舉辦影迷交流和展映活動。比如前陣子,她參加了電影《柔情史》的影迷見面會,聆聽青年導演楊明明講述創作的幕后故事。“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所以在現場特意舉手向楊明明提問。能和自己喜歡的藝術創作者探討她的作品,這是日常觀影活動無法比擬的美妙體驗!”劉馨喬介紹說。不單是藝術院線,關乎電影藝術普及和教育的校園院線、兒童影院、親子影院、夕陽紅電影院、盲人電影院等,也在積極布局中,還有由影迷組織的眾籌放映、視頻網站開設的“文藝院線專欄”等嘗試同樣在進行當中,給好電影找到“對”的觀眾,又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細分需求。

  視頻網站崛起:

  從“固定時間收看”到“隨時隨地觀看”

  2018年,視頻網站已經成為當下影視內容的重要輸出平台,這一變化重塑著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哈爾濱香坊區的一處居民家中,李大爺每天送孫女上幼兒園回來后都要打開平板電腦上的視頻網站,追看前一晚因做飯而沒看成的電視劇。“以前都是守在電視機前不敢動,生怕錯過劇情。2018年,我和兒子學會了用視頻網站看劇,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談起互聯網發展帶來的便利,李大爺贊不絕口。

  近年來,視頻網站的崛起不僅匯集了海量傳統影視作品,也促進了網絡文藝的繁榮發展,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大電影等自制網絡內容質量明顯提高,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選擇。如今,視頻網站的覆蓋人群已由最初的年輕一代拓展到全年齡層用戶,影視作品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倍速看劇、光影投屏、關鍵劇情提醒等設置進一步優化人們的觀賞體驗,還有發布彈幕評論,參與實時互動,通過截屏生成圖片或動圖,將二度創造的內容發布到社交網站上等方式,使觀賞影視作品不再局限於一項藝術活動,更成為一種社交途徑、生活方式。(表格數據來源於貓眼 作者:胡琪、李欣)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