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海外版:數據造假的算盤不能打

汪靈犀
2019年01月18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數據造假的算盤不能打(雲中漫筆)

  “您是否在煩惱,公眾號文章點擊量低,經營了這麼久還是沒效果?我們來幫您解決”“微博代運營,幫您提供一條龍的微博管理、運營、推廣、營銷服務”。

  這是筆者在某購物網站上,隨手點進幾家網店看到的“寶貝”詳情。這些店家賣的是社交賬號推廣運營服務,其實就是曾經的“微信加粉”“刷閱讀量”“加點贊數”服務,月銷量在幾千甚至上萬。

  數據造假,花招迭出,漸成頑疾。誠然,衡量作品的傳播效果,離不開必要的數據。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到電影市場的票房數,再到網絡內容的點擊量……相關統計數字,為內容產業提供了重要的評價標尺,也有助於用戶降低甄別和篩選的成本。特別是在互聯網世界,流量指標尤其重要。然而,一旦“流量大於一切”成為突出傾向,巨大的刷量黑產業也將相伴而生。這些現象造成的危害很明顯,不僅影響內容的輸出質量、原創者的創作熱情,使“劣幣驅逐良幣”,更會傷害行業生態,消耗公眾的信任。

  確保內容產業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重典治亂、對症下藥是關鍵。要從對流量的盲目崇拜中走出來,把以品質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樹立起來。成熟的市場,不僅呼喚高水准的作品,也呼喚科學的評測機制和高素質的觀眾。從文化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需要思考怎樣才能建立健全更科學的評測機制,引導市場良性競爭。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破立並舉、完善機制,才是維護良好行業生態的治本之道。

  要規范市場秩序,讓違規者付出代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行業亂象,不僅需要行業自身痛定思痛,努力改進,還要加強整治與監管。堅決反對“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率”,破除“唯流量”的頑疾,這不僅是社會共識,也成為近年來鮮明的政策導向。眾多業內人士都曾公開發聲抵制,有的還在全國兩會形成相關提案﹔有的視頻網站宣布關閉前台播放量顯示,告別“唯流量論”﹔國家多個部門在制度措施和監管力度上也都在亮劍,打擊數據造假,產生剛性約束效果。

  內容產業勃興的源泉,在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供給更多優質內容產品,方能滿足人們日益分眾化、多元化的需要。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大、行業規范的明確、平台監管的強化,數據流量造假者需付出的代價將越來越大。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才是內容產業真正贏得觀眾、贏得市場的不二法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