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光明日報:別讓倍速播放成為常態

鄭紫薇 李蕾
2019年02月20日07:0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讓倍速播放成為常態

在當下各大視頻網站,“倍速播放”的功能備受用戶青睞。人們可以任意選擇0.75、1.25、1.5乃至2倍的播放速度觀看影視作品,有的網站還在進度條上提示關鍵情節。這種技術手段讓觀賞速度大幅提高,有的觀劇者甚至可以“一集十分鐘、一天一部劇”。“倍速播放”的興起,究竟是觀眾太著急還是影視作品節奏太慢?它對影視創作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總是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習慣於高強度、移動化、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具體到影視領域,隨著產業和技術的迅猛發展,包括電視劇、電視綜藝、電影、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等藝術門類在內的海量影視作品在視頻網站上線。“爆款”產品次第涌現,與之相關的各種關鍵詞也成為社交網絡熱搜榜單上的常客。稍有倦怠,就有可能錯過一個觀劇熱潮,少了一次和大家就某一話題討論暢談的機會。為了在有限時間裡盡可能地追趕輿論潮流的進度,越來越多人選擇倍速刷劇的捷徑。

影視作品的長度和質量也是人們打開倍速播放的重要因素。當下大多數播出平台按照“單集價格×集數”的方式購買影視產品。把篇幅拉長,多賣幾集,就能收回更多成本、獲得更大利潤。於是,國產影視劇的篇幅越拍越長,集數越來越多。據統計,2010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証》的劇目約430部15000集,而到2017年則達310部13000集左右。單部電視劇集數從2010年單部電視劇平均三十多集,發展到了2017年的四十多集。然而,長劇集不代表高質量,反而成為劇集“注水”的征兆。為了把有限素材轉化成更多成片,難免會出現篇幅冗長、情節拖沓的情況。“內容不夠、回憶來湊”成為行業的慣用手段。部分創作者還採用拖慢對話節奏、重復台詞和無意義留白等方式湊劇情,將一集五六十分鐘的電視劇稀釋地隻剩下二三十分鐘的有效觀看時間。此外,隨著閱片數量的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觀眾的觀賞水平和審美品位也水漲船高,對於一些缺乏創新精神、試圖以套路糊弄過關的作品,往往看到開頭就猜出結局。為了直奔主題,盡快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他們隻得自行擠干“水分”,點擊倍速播放的選項,或直接拖動進度條。從某種意義上講,倍速播放承載著時下觀眾對影視劇注水問題的抵觸情緒。此時,觀眾手中掌握的不再僅是選擇劇集的“遙控器”,更是能夠決定劇作影響力的“傳聲筒”、檢驗劇作質量的“試金石”。

海量但良莠不齊的影視產品,有限且碎片化的閑暇時間,以及不喜歡延時滿足的大腦特性,在多種因素作用之下,“倍速播放”成為時下越來越多用戶選擇的觀劇方案。不可否認,這既方便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劇情人物,豐富日常談資,滿足社交需要,也意外地營造出一種娛樂效果,如加速后“鬼畜”感十足的音樂和“連珠炮”式的對白。這種碎片化、帶有戲謔性質的觀劇方式看似無傷大雅,但如果一旦成為主流,給影視藝術帶來的傷害卻是致命的。很多使用過倍速看劇的人表示,用2倍速看劇看多了,就習慣了那種如同摁下快進鍵一般的聲音效果和畫面動作。再看正常倍速的影視劇,仿佛看慢動作回放一般。缺乏誠意的注水作品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集編劇、導演、演員等諸多工作人員的努力、心血和巧思於一身的誠意之作,其中蘊藏著大量需要認真揣摩的懸念鋪墊和情節轉圜,包含著諸多值得細細品咂的生活細節、心理變化,及人性的幽微之處。如果觀眾總是匆忙地在網上“打卡”完一部劇集,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刷”下一部,缺少消化、吸收和思考的過程。那麼,長此以往,將很難再產生那種對某個情節絲絲心動、對某處藝術處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敏銳觀感,甚至使感知美的能力有所下降,隻剩雜亂瑣碎的片段擠佔腦海。

以“倍速播放”為主要特點的快速追劇,不僅辜負了創作者精心設計的良苦用心,破壞了觀劇過程必要的背景鋪墊和情緒積攢過程,更使影視作品原本讓人們“慢下來”、舒緩壓力、放鬆心情的文化功能逐漸消解,反而助長了大眾在快節奏生活中本就嚴重積壓的焦慮情緒。而這種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觀劇需求又倒逼影視創作——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情節強、節奏快、思想淺的“爽劇”,一邊吸引觀眾的目光,一邊受到業界的批判,擠壓了內涵深刻但節奏相對較慢的精品劇作的生存空間。所以,影視行業的從業者乃至全社會必須對這一現象重視起來,趕快想辦法應對——探討改變播出平台以集數作為購買劇作量化指標的可能性,適當借鑒國外電視劇“邊拍邊播”“按季播出”的制播方式,讓觀眾口碑成為決定劇集長短的主要因素﹔嚴把影視創作的質量關,規范劇集長度,抵制情節注水,為虛胖的影視創作抽出多余的“脂肪”,補充藝術和思想之鈣,從而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隻有這樣,才能讓普通觀眾有機會歇一歇,喘口氣,尋回原速觀劇的樂趣,順便領會“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