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拍網絡大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 因互聯網與導演結緣

蔣肖斌
2019年04月09日06:5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拍網絡大電影的都是些什麼人

  王冠迪

  戴金垸

  2015年拍攝第一部網絡大電影時,戴金垸的一大感受是,親戚朋友有點不夠用。那是一部名為《喪尸屠城》的網大,需要大量演喪尸的演員,姨媽、舅舅、七舅姥爺……能上的都上了。拍完播出后,被網友一頓罵,然而收獲了7倍票房,這讓當時主業是廣告公司老板的戴金垸得到些許安慰。

  來自貴州遵義的85后戴金垸,前半段人生和導演沒有關系。他大學學的是表演,但畢業后沒能進入影視圈。第一份工作是電信營業員,此后,做過婚紗攝影,參加過“快樂男聲”,成為網大導演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和朋友合伙開了廣告公司。

  做了兩年廣告,戴金垸不太開心:客戶總是要改——他覺得不對——但客戶喜歡——隻能改,“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轉行的契機發生於2015年,戴金垸看了美劇《行尸走肉》,“我也想拍”,可沒做過導演,自然也不可能有人給他投錢。幸好,妻子很支持,拿出開廣告公司攢下的錢。原本打算拍一個12集的迷你劇,但錢隻夠拍5集,於是把前5集剪成了一部60分鐘的“電影”。

  拍攝過程和很多網大一樣,透著一個“窮”字。錢是自己的,演員是親戚朋友,最大開銷是幾十號人的交通和吃飯。戴金垸驚喜地發現,因為做婚紗攝影學過剪輯,因為開廣告公司學過特效,因為愛唱歌學過錄音……之前零零散散學的東西,居然在拍網大時都用上了!

  很多似乎與導演無緣的年輕人,因為互聯網而有了跨職業的機會。

  曾有調查顯示,小鎮男青年是網大的主要受眾。王冠迪的最新作品《小鎮車神之五菱漂移》將於近期上線,影片中的落魄青年和網友公認的“神車”五菱之光,碰撞出一騎絕塵的小鎮奇遇。小鎮、男青年、網大,3個看上去十分匹配的關鍵詞,王冠迪毫不諱言自己“一開始也看不明白網大拍的東西”。

  王冠迪最初的人生軌跡和導演有一定距離。在廣州念大學時,他學的是國際貿易,出於興趣參加了話劇社、廣播台,當過群眾演員、主持人。2010年畢業后,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很難進入“有門檻”的影視圈,於是回到老家深圳,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創意策劃。

  不到一年,不死心的王冠迪遇上周星馳電影《新喜劇之王》的選秀,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同道中人。在朋友的建議下,王冠迪去了廣州:“那裡是一個影視愛好者的聚集地,還有公益組織每周開班授課,大家分成小組拍片子。上課不要錢,當然也掙不到錢。”

  為了生活,王冠迪學習之余就去劇組打雜,從零開始,從搬軌道、打字幕做起。“我當時告訴自己,終極目標是要做導演,但導演肯定需要積累。我在公益組織學怎麼做編劇,還買了很多書看。2012年,我寫的第一個劇本是給肯德基拍的一部微電影”。

  在廣州3年,王冠迪發現生活日漸安逸,導演夢卻還遙不可及,不甘心的他決定做一個“北漂”。本想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的他,錯過了一年一次的報名時間,但這未必是壞事——他成功應聘到一家當時風頭正盛的新媒體影視公司。編劇、導演助理、副導演、執行導演……一步一步,夢想似乎越來越清晰。

  2017年才接觸網絡大電影,這個時間並不早,看了一圈后,參與過院線電影的王冠迪更覺得,“很粗糙”。但另一方面,他覺得這是一個“給我獨立拍長篇的機會”。后來,他的第一部網大《伏狐記》,成本300萬元,票房接近1000萬元。

  王冠迪坦言,網大並不是讓導演隨意發揮的游戲,相反更像命題作文,“網大的互聯網基因決定了它必須又快又便宜,注定你的創作會很吃力”。幸好,之前的多重職業經歷讓他在開發階段,就有“用盡可能少的錢做盡可能好的東西”的覺悟,不會到執行階段才發現“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尷尬。

  王冠迪說:“我喜歡創作,最大的成就感就是體驗片中的不同世界。如果有機會拍院線電影,我毫不猶豫﹔現在做網絡電影挺開心,所以也不刻意追求。”拍攝《伏狐記》和《小鎮車神之五菱漂移》時,王冠迪和耐飛旗下專注互聯網影視付費內容的“兔子洞文化”合作,后者為他提供部分資金和宣發支持,“我隻管內容,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有的“斜杠導演”已經日漸成熟。麥田在大學學的是廣告導演,畢業后的工作繞著影視轉,制片、宣發、廣告導演、影視服裝廠合伙人……總之不是導演。從2013年至今,他已經陸續拍攝了《孫悟空七打九尾狐》《西游之女兒國篇》《西游之牛魔王篇》、《大內密探王二狗》系列、《捉妖濟》系列等。

  聽片名有蹭熱點之嫌,麥田說:“我們拍廣告的,從一開始就在服務用戶,對整個受眾群體更加了解,或者說,更懂得觀眾。”從2016年年底開始,他開始把主要精力投向網劇:2017年與騰訊視頻合作的《花落宮廷錯流年》獲得了9億播放量,2018年與愛奇藝合作《等到煙暖雨收》也獲得了付費劇的年度票房冠軍,新劇《水墨人生》也在拍攝中。

  和“科班”出身的導演相比,王冠迪調侃自己是“草台班子”,最大的劣勢就是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不夠硬,很多東西隻發自自覺,在實踐中成長。“有一次看別人的長鏡頭很好,我也想拍。真正實施后才發現,不是我導演拿著鏡頭走很遠就行,需要燈光、攝影、演員等多部門的調度,前期的大量彩排,才能完成”。

  當然,王冠迪覺得自己也有優勢:“別人一聽到這麼低預算、這麼短周期就搖頭,我們就覺得,為什麼不行呢?是不是能遷就?我們能找到匹配的拍攝方法。”

  “科班”導演的專業知識更豐富,戴金垸覺得自己的實戰經驗更豐富,豐富到哪個部門缺人了自己都能頂上。拍攝《怪獸1》時,他做了編劇、導演、剪輯、特效、調色、合成等8個工種。

  戴金垸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劇本,《怪獸2》出了7稿,至今未過。“他們跟我說,一部網大的生命周期也就8個月,從前期到上線如果8個月沒做出來,票房就會受影響。”但戴金垸耐得住寂寞,幸好合作方耐飛也耐得住,“我跟他們說,不要急不要急,片子拍不好,都對不起組裡的場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