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央視首屆春晚總導演黃一鶴去世 朱時茂追憶故人

滕朝 張赫 劉瑋
2019年04月09日07:17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沒有黃一鶴 春晚可能辦不成現在這樣”

  資料圖片 周崗峰 攝

  朱時茂、陳佩斯1984年表演小品《吃面條》。

  據中央電視台人力資源管理中心消息,央視首屆春晚總導演黃一鶴因病醫治無效,於4月8日凌晨2時40分在北京去世,終年85歲。

  黃一鶴出生於1934年4月,遼寧沈陽人。1949年參軍后,在解放軍文工團從事音樂創作﹔1960年轉業到中央電視台,從事編導工作,創作了一千多部不同規模、不同形式和不同體裁的電視片。1983年,黃一鶴採用直播的形式吸引觀眾的目光,開辟了電話點播節目的專線並應用於首屆春晚。隨后,他擔任了1984年、1985年、1986年以及1990年共五屆央視春晚的總導演,並成功推出了《吃雞》《吃面條》等經典作品,起用了李谷一、朱明瑛、蔣大為、劉曉慶、馬季、姜昆、朱時茂、陳佩斯、馮鞏、趙本山、鞏漢林、黃宏等一批活躍於春晚舞台的骨干力量。

  朱時茂

  屢次想打退堂鼓,被黃導用“請吃飯”挽留

  新京報記者獨家採訪到曾在1984年(小品《吃面條》)、1985年(小品《拍電影》)、1986年(小品《羊肉串》)及1990年(小品《主角與配角》)與黃一鶴導演有過4次合作的演員朱時茂,回憶兩人合作春晚小品的經歷。

  得知黃一鶴導演去世的消息后,朱時茂很意外,前段時間他還想去看望他,但因為工作忙就沒去成,留下了遺憾。“黃導應該是開辟了中國電視春節晚會的先河,都說后來這些春節晚會都有什麼改革,其實都是沿著黃導的路子走下來的,他給全國人民送來了一份大餐,每年中國的老百姓還都希望吃到這個大餐,如果沒有黃一鶴導演,這種形式可能不會延續到現在。”

  接受1984年春晚邀請后,朱時茂說,“有兩次想打退堂鼓”,朱時茂回憶,當時《吃面條》在舞台上演出時有25分鐘,但春晚要砍掉10多分鐘,很舍不得。黃一鶴導演組織了一個“智囊小組”,成員有姜昆、馬季、王景愚等人,請他們來幫忙為小品出謀劃策,最終該砍掉的砍掉,就成為觀眾之后看到的小品《吃面條》。

  《吃面條》上春晚之前,黃一鶴請來了一些觀眾做試演,觀眾笑得很厲害。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那個年代,作品的意義要遠比觀眾的笑聲更為重要。所以,直到大年三十的下午,《吃面條》能不能上春晚都還沒有人表態,別人都去准備節目了,朱時茂和陳佩斯還一直在等,差不多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兩人才接到通知,趕快到中央電視台來。后來,朱時茂聽內部人說,當時大家對這個小品存有分歧,最終,這個小品能夠在春晚與觀眾見面,還是黃一鶴拍了胸脯,“有任何問題我來負責”。

  因為小品《吃面條》特別成功,第二年,黃一鶴很自然地又給朱時茂和陳佩斯這對黃金搭檔發出了春晚邀請函。一開始哥兒倆還是不太情願,但黃一鶴在電話中再次使出了“殺手锏”——“請你們吃個飯。”

  據朱時茂回憶,黃一鶴導演對1985年春晚的形式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將春晚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但該屆春晚過后黃一鶴受到一些批評,說整個春晚有點拖沓。后來,黃一鶴還做了自我批評。不過在朱時茂看來,“其實黃導也是在探索,他為后來的春晚導演提供了一個經驗,后來的春晚沒有一個在這種大的體育館裡做。”

  因為這些事情,黃一鶴導演給朱時茂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非常有魄力,敢作敢當,“他要是不同意的,覺得不行的,就是不行。他要覺得好的,絕不會放棄。”兩人最后一次見面大概是幾年前,朱時茂忘記了是在什麼場合,隻記得擁抱了一次,“那種有過合作的友誼,見面之后那種親切的感覺是發自內心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