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提高評論傳播力 擴大正向影響力

朱建華
2019年04月16日13:5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提高評論傳播力 擴大正向影響力

  《誰說農民工的身體裡就不能住著一個詩人?》《逆行小哥崩潰,沒有誰的奮斗是容易的》《作為武大人,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這些都是《長江日報》近期推送的評論員個人專欄稿件的標題,讀起來給人一種清新感,生活化和接地氣的評論寫作,讓人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既提高了黨報評論的傳播力,又擴大了主流價值影響力的版圖。

  結合改文風探索黨報評論寫作

  為什麼黨報評論一直給人的感覺都是嚴肅的?一方面與選題的“高大上”有關,另一方面與寫作的生硬有關。最近一段時間,《長江日報》評論呈現出的清新感、生活化與接地氣,改變了一些讀者對黨報評論的傳統印象,原來黨報評論也並非都要嚴肅地表達,這背后是《長江日報》改進評論寫作文風的具體探索。

  在具體實踐中主要體現在,其一,選題直面熱點話題。例如,針對“劍橋大學認可中國高考成績”引發的網絡熱議,及時刊發了《劍橋認可的高考,我們有何理由看扁它》﹔針對演員趙立新的微博發問,及時刊發了《專揀社會痛處蹭知名度的“趙立新”們,必須付出代價》。其二,堅持本地化。《長江日報》創刊70年來一直根植於武漢,評論寫作也敢於直面與武漢有關的話題。例如,相繼推出的《籌辦軍運會不是做表面功夫》《府河的鳥,美院的天鵝,喻家山的狐狸,珍惜你身邊的“神獸》。其三,堅持生活化。評論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政治或經濟,不少評論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來,干一碗“狀元村”的雞湯,有營養!》《衡水中學電影能拍攝“一代人的青春”嗎》《香椿自由、流浪大師和我們過剩的荒誕》《沒有了望聞問切算不算“純中醫”?》等。其四,寫作上接地氣。寫作如同與朋友坐下來喝茶聊天的交流,評論員不應是居高臨下的灌注或說教。例如,武漢大學的櫻花全國聞名,每年櫻花季,任何一個小插曲都會被無限傳播和放大,針對2019年由賞櫻引發的沖突,評論員撰寫的評論《作為武大人,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冷靜、客觀中透露著溫文爾雅——“即便賞花期間有什麼‘小插曲’,想想看,600米大道擠3萬人,有點插曲太正常了,友好解決,皆大歡喜,方不負春天之意”。其五,鼓勵個性化寫作。《長江日報》在做好社評等主題評論的同時,鼓勵評論員個性化寫作,這些清新感、生活化與接地氣的黨報評論,正是評論員個性化寫作的成果。為此,《長江日報》為評論員開設專欄,每次還配上評論員專欄的LOGO,以打造評論員的個人IP。

  文風是黨風政風的直接體現。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具有親和力、感染力,這樣的黨報評論才能真正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

  以“四力”改進評論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黨報是黨的主流輿論陣地,一張報紙,上連黨心,下接民心。評論員是媒體核心力量之一,是宣傳思想工作隊伍重要組成部分,評論員的寫作直接關乎新聞輿論的導向。

  如果說新聞是快餐的話,那麼,起始於新聞的評論,在思想的庇護下,歷久彌新。這是因為,在評論中,我們看到的是認識問題的角度、對待事件的態度和啟迪智慧的思想。作為意識形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環環相扣、互為補充、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增強“四力”,不僅僅是記者、編輯的事,同樣也是對評論員的具體要求。

  《長江日報》近期評論呈現出的清新感、生活化和接地氣,是在增強“四力”中改進黨報評論寫作的具體體現。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地區發生森林火災,人們深感痛心的同時也在發問:能否用消防機器人滅火?能否用飛機高空洒水或泡沫滅火?針對社會關切,《長江日報》刊發了評論《機器人進入各行各業,那麼有沒有“消防機器人”?》,該文從四個方面對消防“鋼鐵俠”大范圍推廣面臨的瓶頸進行了剖析,這既回應了社會關切,也通過“希望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消防員的傷亡可以少一點”表達了媒體的態度,發揮了主流輿論的引導作用,這背后正是評論員的腦力、筆力之功。

  評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深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空間。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其中手機網民佔比達98.6%。新聞客戶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干部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黨的新聞輿論的主力軍進入互聯網輿論主戰場,讓主流媒體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應重視並發揮黨報評論的作用。

  評論是黨報傳播主流聲音、弘揚主流價值最有力的重要武器,是黨報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評論也一直是《長江日報》的特色。2019年是《長江日報》創刊70周年,新中國成立之初,誕生於《長江日報》的《思想雜談》欄目影響過幾代人,曾有人評價,用“馬鐵丁”連續發表的《思想雜談》專欄文章,在新中國成立后亟須進行的群眾性宣傳教育和思想建設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輕騎兵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黨報評論具有重要作用。

  從熱門話題入手,不是簡單說教,在娓娓道來中澄清謬誤、明辨是非,“以評論端正價值、為進步建言發聲”,是《長江日報》評論的特色。小伙騎車逆行,被抓后崩潰大哭,他崩潰的理由很簡單:公司在催我,女朋友也在催我,我壓力好大,好想哭……面對逆行小哥崩潰的刷屏視頻,《長江日報》在《逆行小哥崩潰,沒有誰的奮斗是容易的》的評論中,闡明“做錯了事情,或違反了規定,去承擔相應后果,這是一個人負責、有擔當的體現”的道理,倡導的是“年輕人要敢於迎難而上,敢於承擔責任”的價值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