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提高稿件採用率也有竅門在其中

范世林
2019年04月16日13:5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提高稿件採用率也有竅門在其中

日前,一位熱心寫稿的朋友向筆者請教,他非常喜歡寫文章,尤其想把單位的一些好人好事,或是有特色的活動成果,寫成稿件,宣傳出去,但就是苦於寫出的內容總是文不對題或不著邊際,即便下了功夫,費了心思,認真撰寫,投出去的文章也大多是泥牛入海,不見蹤影。於是,他急切請求幫忙指點,究竟怎樣才能提高新聞稿件在媒體上的採用率?由此,重新燃起了筆者多年來對新聞宣傳事業學習實踐與深入研究的理性思考,並聯系曾在報社工作的閱歷與經驗,在經過深思熟慮后,就怎樣提高新聞稿件的寫作質量以及在媒體上的發表率談些拙見。

首先,認真研究投稿媒體。堅持經常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學習與研究,是所有記者和通訊員都應該具有的基本功和必修課。為哪家媒體寫文章、投稿件,就得注意學習、觀察、研究哪家媒體刊載的內容。要認真觀察這個媒體都設立一些什麼樣的欄目,近期重點報道的核心內容和宣傳導向是什麼,每篇文章慣用一些什麼樣的標題,以及他們在各個欄目上採用的文體和發表的圖片,還有刊載文章的篇幅長短與語言表達、慣用風格等。然后,有的放矢,投其所需,寫其所無,填其所空。這樣就可以使所寫的稿件明確目標、緊扣主題,做到內容精准且容易發表。否則,就隻能石沉大海,勞而無功。

其次,提升自身寫作水平。要想發表新聞稿件,就得學會採寫文章,要想寫出高質量的新聞,就得提高寫作能力。而如果大家手頭有了新聞素材,但缺乏一定的文字駕馭和寫作技巧,就如同家裡買了許多好的食材,卻又缺少巧婦,做不好或做不出可口的飯菜一樣。因此,必須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撰文寫稿能力。這就要求大家多注意學習、研究和掌握媒體上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如消息報道的格式要素與特點有哪些,人物通訊的語言表達及主人公先進事跡的過程是怎樣的,新聞評論的理論導向、寫作要領與論點、論據如何體現,散文、詩歌中的文學語言與抒情結構怎樣,圖片報道的取景角度與瞬間抓拍要領以及說明文字如何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與開頭、結尾有哪些基本要求等,這些都需要大家耐心細致地進行深入研究。隻有功夫下到了,要領掌握了,才能在實踐過程中促使自己的寫作水平逐漸提升。

再次,善於捕捉信息。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寫文章也需有素材。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對於那些善於寫作的行家裡手來說,他們隻要稍加留意,便可能隨時發現具有採寫價值的報道素材。但眼皮子底下經常出現的許許多多的新聞事件,往往會在個別沒有寫作經驗、缺乏新聞意識的人面前溜走。即便這樣,他們還是抱怨說“怎麼寫作總是找不到題材啊”“我就沒有可寫的東西啊”“也不知應該寫點什麼好”等等。因此,每位熱心寫作的人都要養成一種善於發現問題、積極捕捉信息的良好習慣。要習慣於把眼光放得遠一點,位置站得高一點,思路理得清一點,習慣於在全局的高度上想問題,從媒體的角度想事情,在讀者的接受度上想效果。要把一些讀者比較關心、群眾喜聞樂見、有益改革發展的內容及時挖掘出來,加工整理,並精雕細刻出高質量的文字材料,第一時間報道出去。這才是寫作骨干、宣傳干部和通訊員應盡的職責和光榮的任務。

最后,力求快速成文。新聞稿件的時效性較強。大家必須具有勇於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要懂得新聞宣傳工作,說到底就是需要動腦子辛苦工作,不想吃苦、不願付出、不肯思考是絕對不可以的。同時,還要本著“你無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快”的原則,把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內容很新穎的報道素材,又快又好地撰寫成文,最大限度地廣泛宣傳。因此,在掌握大量素材,了解到報道線索后,應抓緊時間,迅速動筆,立即完稿,盡快投遞,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生米煮成熟飯”,讓廣大讀者及時享用,否則,便會時過境遷,失去意義。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