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祖國知道我》記錄平凡中的偉大

楊雯
2019年04月17日14:2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為講出真情實感,《祖國知道我》的記者隊伍以“浸沒”方式將自己投入到主人公的世界裡,堅定地邁開雙腳,克服風沙、高原反應、暈船、水土不服等困難,輾轉大半個中國,行程超10萬公裡。

連續11年春節不曾與家人團聚的武警戴詩雄、年過九旬仍堅持坐診和臨床研究的醫生伍漢文、40年如一日防沙治沙的科研人員王濤……這些人,乍看上去很平凡,實際上卻很不平凡。

近日,由湖南衛視新聞中心《新聞當事人》欄目制作推出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節目《祖國知道我》正在播出,節目記錄了當下為了祖國和人民,在特殊崗位作出突出貢獻的平凡人物的故事。

“之所以將鏡頭對准他們,是因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平凡的身影匯聚的力量鑄就而成。”湖南衛視節目制片人范林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

心系祖國 心中有民

《新聞當事人》欄目開播已經6年了,每年都會推出一系列特別策劃節目。“去年年底,我們在討論特別策劃節目時,就決定做一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系列。”范林表示,經過多輪方案探討,最終確定把鏡頭對准一批“特殊”的平凡人物,濃墨重彩地展示他們的奮斗歷程,描述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險、不計得失、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偉大情懷。

目前,《祖國知道我》已經播出了7期節目,分別是《忠誠衛士戴詩雄》《雪域戍邊人》《能源開拓者李中》《醫系蒼生伍漢文》《茂蘭綠色衛士》《雷神突擊隊》《大漠治沙人王濤》。

“我們進行題材選擇時,主要以行業特殊性和人物故事性為標准。”范林舉例《醫系蒼生伍漢文》這一期說,主角伍漢文其實是“缺席”的。因為就在記者童歡聯系到伍醫生不久,他就因病逝世了。伍漢文是中國內分泌學科創始人,曾在湖南湘雅二醫院從醫68年。年過九十,依然堅持坐診和臨床研究,甚至病危時,還鄭重地留下遺願,要將自己所有的腺體捐贈出來。

范林表示,節目正是通過平凡人物在“小家”與“大家”、“祖國”與“自我”之間作出的不平凡選擇,清晰而堅定地告訴人們:他們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閃爍出不平凡的光芒,隻因他們始終心系祖國、心中有民,有著無我的崇高境界。

“浸沒”採訪 磨煉“四力”

為講出真情實感,《祖國知道我》的記者隊伍以“浸沒”方式將自己投入到主人公的世界裡,堅定地邁開雙腳,走向高原、冰川、沙漠、海洋、原始森林等極端環境,克服風沙、高原反應、暈船、水土不服等困難,輾轉大半個中國,行程超10萬公裡。

“在各種極端環境中,記者們善用眼力,勤於動腦,勇於創新,最終成就了筆下精彩的故事,這一過程也是記者磨練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極好機會。”范林說。

據介紹,《雪域戍邊人》中,記者丁玲登上6500米的雪域高原,幾次累倒,仍堅持將邊防戰士不懼風雪、堅守戍邊的感人故事廣為傳頌﹔《茂蘭綠色衛士》裡,記者孫超隨同保護區工作人員深入茂蘭原始大森林,每天徒步數十公裡,如實記錄了茂蘭人扎根深山、守護山林的動人故事﹔《大漠治沙人王濤》中,記者鄧梁一秀走進騰格裡大沙漠,找到了王濤等科研人員40年如一日防沙治沙、守住綠色生命線的真諦。

細節細膩 氣勢磅礡

一般人物新聞很少對場景提出很高的要求,可是,范林卻不這麼想。“電視的優勢就是視聽效果的雙重沖擊。其中,視覺沖擊尤為重要。如果視覺上不夠吸引人,是很難把觀眾成功留在電視機前的。”

從這個基准點出發,《祖國知道我》採用紀錄片的創作方式,力求做到鏡頭生動、畫面精美、場景鮮活,既有細膩的情感細節,也有宏大的磅礡氣勢。節目組動用航拍器、GOPRO、5G等特種裝備及常規設備,讓鏡頭上天、入地、穿林、下海,畫面時而是鷹擊長空,時而是星河運轉,時而是雪域風光,時而是大漠孤煙,採制的新聞素材達300多個小時,既真實呈現了主人公艱苦的工作環境,又全景展示了祖國的秀美河山,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美的視覺盛宴。

據悉,《祖國知道我》每周六、日17:55在湖南衛視《新聞當事人》欄目播出,每期30分鐘,計劃推出至少12期,已播出節目平均收視率挺進全國同時段前五,輻射人群近10億。節目同時在芒果TV、芒果雲等新媒體上進行融合傳播,視頻點擊總量已超過百萬。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