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浪網被責令自查自糾全面整改 別等違法才知守法

付莎莎
2019年04月22日13:2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等違法才知守法

4月1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新浪網負責人,針對新浪網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虛假不實等違法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新浪網負責人表示,對問題突出的PC端“新浪博客”和“新浪看點”平台自行暫停更新1個月,對“新浪新聞”“新浪博客”APP下架1個月。

“閉眼”管理要不得

互聯網整頓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務,而是一場持久戰。長期以來,為了營造清朗的互聯網空間,各級網信辦都積極進行整治和調整。此前,國家網信辦啟動即時通信工具專項整治工作,對各類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深入巡查和測試。首批清理關停“比鄰”“聊聊”“密語”等9款傳播淫穢色情信息,或為售賣淫穢色情音視頻等提供推廣和平台服務的即時通信工具。時間再拉遠一些,各大視頻網站去年接受檢查,微盤作為資料存儲平台整改時間更是從2016年持續至2018年,斷斷續續歷時3年。回到2019年,這場網絡空間淨化之戰依舊看不見收尾的信號。

互聯網環境整治與規范道阻且長,究其困難,來自龐大的數據體量和企業的“閉眼”管理。一方面,互聯網數據“爆炸式”的增長,存在著監管的難度和時間上的滯后,每條數據進行審核必然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難以達成預期效果,無法跟上信息時代對於時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對於自己平台上的內容存在著“閉眼”管理,即寬鬆的放任態度,為了獲得更多的點擊率和用戶注冊率,以此謀得更多的利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此類不良信息在網絡的角落裡恣意生長。

須知道,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相關企業與其被約談后才“灰頭土臉”進行整頓,不如一開始便遵紀守法,嚴格落實各個環節的規范和監管,營造良好的互聯網環境,不給有害信息留下生長的土壤。企業和個人被查處前未做到嚴格的自糾自查,不過是“懶惰”心理和利益使然,為了減少審核環節的各項成本和避免繁復的操作過程。然而,在被查處之后不僅需要對長期積累的數據進行再次審核,其企業自身的形象、口碑也被蒙上不小的陰影。互聯網環境下,數據很難徹底消除,企業的不良口碑也會長期保存。這種對於企業形象上的傷害短期內難以消除,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用戶的決策,正所謂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自覺守法站得穩

法律具有普適性,互聯網並不是法外之地。當前,許多依托網絡平台進行商業行為的個人、企業或許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僥幸心理,試圖打法律的“擦邊球”,認為依托互聯網繁多的信息內容,可以逃脫法律的追責。例如,微商平台上各式各樣的三無產品,網上大肆售賣的個人隱私信息,以及各種色情視頻、侵權圖片、文章等的販賣行為。殊不知,這樣的想法是無知的。近年來,互聯網監管措施逐步完善,微博實名制、微信平台交易金額限定、互聯網輿情監測等具體措施一步步實施,互聯網規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斷完善,抱著僥幸心理的個人和企業需要明白的是,網絡空間絕不會成為違法犯罪的保護所,重拳之下違法行為無所遁形,隻有依法守法才是真“捷徑”。

5G時代逐步到來,追求信息更多、更快的同時,遵守互聯網公約,自覺履行公民網上義務也成了大勢所需。互聯網給予更多人公平發聲和分享、獲得信息的權利,與此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的維護互聯網安全、清朗的義務。隻有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遵守互聯網規范的個人和企業,才能在法律的保護傘下自由生長。誠然,互聯網的虛擬與現實早已交織在一起,互聯網規范也在其發展浪潮中逐步完善,現如今,互聯網早已形成嚴密的管理、監察、維護機制,任何個人和企業都不要試圖挑戰法律的權威。去年關停的一批微博、微信公眾號,今年整頓的一批網站都是不知法或者知法不守法的負面案例。聰明的企業在看了這麼多的先例之后,也該明白責任與義務相伴,機遇與挑戰共存,自覺守法方能站得穩、走得遠。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