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架起沿線民眾的情感"絲路"

——“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側記

劉少華
2019年04月24日06: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架起沿線民眾的情感“絲路”

  開幕式前,與會人士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 徐 燁攝

  嘉賓入場。 本報記者 史家民攝

  與會嘉賓在開幕式現場。本報記者 陳 斌攝

  與會嘉賓爭相舉手發言。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4月23日,谷雨剛過,萬物生長迎來最好的時節。暖風拂面而來,吹過北京的街道。在中國首都的春光裡,人民日報社報告廳內,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同行們坐到一起,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上暢所欲言。

  會場上,習近平主席發來的賀信,引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在愉快的氛圍中,與會理事代表們說起了“一帶一路”的故事,聊起了“一帶一路”的報道,共同暢想如何報道好、傳播好“一帶一路”的未來。

  “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大業”

  “今天讓我個人深受觸動的,是習近平主席向大會發來的賀信。”南非獨立傳媒集團執行主席伊克博·瑟維在發言中感慨,習近平主席對於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合作機制。

  各國嘉賓帶來最多的,是“一帶一路”上的故事。正是在對這些故事的報道和闡釋中,他們自己也對“一帶一路”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一帶一路’的確是中國提出來的,但是今天‘一帶一路’已經屬於全球了,各方、各界、各個國家都在其中有自己的福祉,有自己的歸屬感,我們的人民從中獲益很大。”歷數瓜達爾港、中巴經濟走廊等成果之后,巴基斯坦戰斗媒體集團總裁薩爾曼德·阿裡表示。

  “‘一帶一路’專注於人們的社會和經濟福利,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埃塞俄比亞通訊社總編輯達納丘·梅拉庫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在世界航空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埃航,今年一月份投入使用了新航站樓,預計每年能服務2200萬乘客,而這正是在中國政府支持下建造和投資的﹔另一個是,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長約759公裡的亞吉鐵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已建成,同時建成的還包括地鐵培訓中心以及極大緩解首都交通問題的城市地鐵。

  孟加拉《金融快報》總編輯夏希杜扎曼·汗引用了公元六世紀時一位孟加拉國先知的話,“要想獲得新知,就要前往像中國一樣遙遠的國度。”他感慨,“在14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國家學習的典范,‘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倡議的提出,不僅表現出習近平主席作為政治家的敏銳,也展示出中國對其鄰國和伙伴的大力支持。”

  “中國是用發展的武器解決貧困問題的先驅。”蘇丹《關注報》副總編輯賈麥勒·薩伊德直言,作為蘇丹第一家發布“一帶一路”相關消息的報紙,該媒體之所以從蘇丹趕來參加此次盛會,是因為堅信,“‘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大業,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並盡一切可能為貧困人口謀福利。我們都期盼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希望,‘一帶一路’倡議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們的生活”。

  英國每日郵報通用信托集團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汪弘彬認為,“一帶一路”早已不只是願景,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來源。就在會議前幾天,該公司發布了2018年“一帶一路指數”數據,這款旨在為企業、政府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市場的投資決策提供風險評估的量化工具,研究分析翔實的數據發現,“在比較每年同一季度的總值時,我們看到了明顯的上升趨勢。這一趨勢証實了自2013年第四季度以來‘一帶一路’地區GDP和/或投資環境的增長和改善”。

  中國青年報社總編輯張坤則將提出5年多的“一帶一路”倡議比作“青年”,充滿生機和活力。張坤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覆蓋了全球近70%的人口,其中數億人是青年,他們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力軍,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受益者。青年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媒體合作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

  媒體一直都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此前,很多國家的媒體都在講述“一帶一路”故事上進行過有效探索。

  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表示,新華社建設的“新華絲路”國家級信息服務平台,目前用戶已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在構建“一帶一路”經濟信息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相關課題研究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新華社也做了諸多探索。

  中國日報社則與沿線國家媒體積極開展多種平台的供版供稿合作,並整合美國版、歐洲版等6個本土化海外版資源,面向全球創刊發行《中國日報國際版》,更加集中深入反映“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創新發展成果。

  《俄羅斯報》社長帕維爾·涅戈伊察回顧了與中方伙伴進行的一系列合作,比如在人民日報社屬報紙《環球時報》刊發增刊,在俄羅斯專門推出《中國日報》的專刊,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合作雜志、網站等。“我們認為‘一帶一路’上的媒體合作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青年報正在策劃的,則是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推出“青年大學習·絲路時刻”、“絲路青年說”等融媒體新產品,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建設者、文化名人、新聞記者和青年代表匯聚到一起,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青年發聲,掀起“絲路青年大討論”。

  架起沿線民眾的情感“絲路”,在薩爾曼德·阿裡看來,“一帶一路”上要實現“五通”,必須重視媒體之間的互聯互通,隻有將“一帶一路”願景如實傳遞給全世界,更好地呈現進展成效,講述好“一帶一路”的故事,才能讓人們真正感受到“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

  “‘一帶一路’上的半邊天”,這個由中國婦女報新近推出的專欄,在婦女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中國婦女報社總編輯孫錢斌看來,全媒體時代,民心與民心的相通,更加離不開媒體架設的信息通道。媒體既要恪守基於真實的專業准則,也要堅持公正友善的價值立場,既要崇尚各美其美的文化包容,也要凝聚務實合作的主流民意。

  “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秘書處表示,未來將做好幾項日常工作。一是持續推進“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建設,不斷擴大聯盟朋友圈﹔二是搭建開放合作新平台,支持成員單位間開展雙邊、多邊合作﹔三是根據成員單位需求,組織開展多層次多主題培訓項目﹔四是持續推進聯盟網站建設,推動新聞傳播資源的共建共享。

  與此同時,秘書處還將適時組織開展幾項重點工作。一是適時舉辦聯盟大會暨“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加強對重要議題的研討﹔二是適時組織成員媒體機構開展“一帶一路”跨國聯合採訪活動﹔三是適時征集國際傳播“絲路”獎作品,啟動評選工作。

  建立新聞合作聯盟正當其時

  “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理事長單位人民日報社社長李寶善表示,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開幕之際,我們舉行“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標志著“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正式成立並啟動運行。

  在各國嘉賓看來,新聞合作聯盟的建設正當其時。

  “設立‘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這一想法無疑很有意義。如果項目運行順利,它將成為一個高效的媒體合作平台,甚至可以將其稱為一個連接各國和各洲的全球信息帶。”在發言中,今日白俄羅斯出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德米特裡·茹克認為,過去,作為“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記者,缺少相關的官方信息、清晰的圖示、准確的數據、最新數字、實例以及來自專家的深度解讀。“希望‘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的創立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在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看來,“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的誕生,既是“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帶一路”合作水到渠成的重要成果。“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尤其需要我們在新聞合作聯盟框架內加強協同發聲,維護共同利益。”

  伊克博·瑟維認為,應該積極地擁抱新媒體的技術,包括互聯網和社交平台。同時,必須要擴大信息分享的范圍和領域,建立更多的多邊、雙邊合作機制。“圍繞著‘一帶一路’倡議,我們相信在新聞媒體、電視和經濟報道等更多領域將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杜佔元建議,“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應當共同發聲、相向而行。“媒體合作互動必將為‘一帶一路’創造更加良好的輿論環境。”

  “作為阿聯酋主要的媒體之一,我們認為,參加這樣的新聞合作聯盟,能夠有效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也能對中阿兩國之間的合作關系作出更大貢獻。”阿聯酋通訊社知行社長穆罕默德·裡希表示。“通過合作,把這些信息進行再度的利用,我們可以把更多信息放在我們的網站上,讓我們的讀者獲取信息,了解變化。”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認為,“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為沿線國家媒體合作提供了最佳平台。而作為聯盟中的媒體,應當做到客觀報道沿線國家合作情況,講好沿線國家文明互鑒故事,提升沿線國家媒體合作質量。

  熱烈的討論持續了整整一天。在充分交流后,各國媒體人增進了感情,加深了理解,他們對即將開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