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免費午餐"真能免費嗎 盜版帶來巨大傷害

葉明堂
2019年05月09日13:1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免費午餐” 真能免費嗎

網絡上有許多涉嫌盜版的免費小說或者影視劇平台,為免費閱讀、觀看提供了便利。對於這種“便利”,有人認為,既然有免費的看,干嗎要花錢看正版?

常言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許多人不信:網上免費的資源不就是嗎?但是,網絡上所謂的“免費午餐”真的免費嗎?

以不良的觀看體驗為代價

為了免費看一部網絡小說或視頻,網民在電腦或手機上點開一個盜版的網站。運氣好的情況下,確實可看到免費內容,但貌似網頁上還有其他一些東西:

彈窗廣告和游戲廣告不停閃爍,有的廣告窗口還飄來飄去,佔據了屏幕將近一半的面積。

標題正確,但打開對應鏈接,卻都是亂碼。咦,這篇和之前看過的一樣,重復的內容,完全沒更新嘛。

點擊“下一章”圖標,彈出的不是小說,而是廣告頁,有時還瞬間打開許多頁面。

正常廣告還好,總是彈出那些色情、低俗的圖片、視頻是怎麼回事?

除此之外,有時候還會遇到無法描述的尷尬狀況……

這些不良體驗,就是網民為了所謂的免費需要付出的“代價”。

淪為盜版網站流量賺錢的“幫凶”

這些涉嫌盜版的免費網站,把正版網站辛辛苦苦制作的內容拿過來廣為傳播,做了“搬運工”,目的是啥?免費給網民看,是真的高風亮節,不打算賺錢嗎?

答案自然是No。很多人不知道,這些盜版網站可輕鬆獲取暴利。

去年10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了安徽合肥一起網絡侵權盜版案件。該案中,犯罪嫌疑人許某伙同他人搭建了13個盜版文學網站,復制他人文字作品500余萬份,非法獲利1000余萬元。

再如,浙江杭州一起網絡侵權盜版案件。兩名計算機專業高材生,通過“搬運”他人小說,搭建盜版網站。他們開發了“爬虫軟件”,未經授權抓取版權方數千部小說,存至其租用的網站服務器中,供讀者免費閱讀,再通過植入廣告非法獲利,在2年多時間裡也獲利上千萬元。

雖然這些人最終都受到了法律制裁,但與所獲利益相比,輕輕鬆鬆地復制粘貼的行為太容易。

有人好奇,盜版網站不是對網民免費的嗎?如何能掙到這麼多錢?關鍵點就在那些大量彈出、隨處可見的廣告和游戲。盜版網站生存的訣竅就在於,網站賺錢模式是與網絡廣告聯盟合作,依靠流量收取廣告方費用。看得人越多,點擊率越高,表示流量越大,廣告分成就越多。如合肥許某案件中,盜版網站點擊量總數達18億次,廣告日均盈利就有5萬余元。

這充分說明,盜版網站因為能收獲巨額利益,所以才會免費給受眾看。他們用“免費”換取受眾的時間、受眾的關注,變成自己牟利的籌碼。因此,“免費觀看”者無意間就成了盜版者非法獲利的“幫凶”。

給內容產業、原創者帶來巨大傷害

有些人認為,作為讀者,無論所看內容是否盜版,能免費看就是提供了便利,隻有好處,沒有損失。實際上,侵權盜版對文學、影視劇作品的著作權人、原創者們傷害巨大。一方面,侵權盜版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以網絡文學為例,有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網絡文學整體盜版損失高達74.4億元,佔同期市場規模的58.3%。這意味著,網絡文學一年的行業收入中,一大半都因盜版而流失。

更重要的是,侵權盜版對著作權人、原創者精神層面以及行業生態的影響。辛辛苦苦打造正版、勤勤懇懇創作精品得不到保護,內容生產者就會心灰意冷,就會造成行業的惡性循環:優秀作品越來越少,抄襲復制低劣的內容越來越多,行業創造創新能力越來越弱。最終,讀者能看到的好作品也就越來越少。這種因侵權盜版造成行業發展遲緩、混亂而付出的代價巨大。

由此可見,網絡上所謂的“免費午餐”事實上就是毒丸。

改革開放后,我國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日益加大。這些年,“掃黃打非”、版權執法等部門做了大量打擊侵權盜版的工作,網絡上侵權盜版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同時,社會上“尊重創作、尊重產權”的意識明顯增強,“使用正版,拒絕盜版”的氛圍在逐步形成。有媒體報道,“95后”“00后”的新一代網民,普遍以在網絡上看盜版內容為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網絡上侵權盜版這道所謂的“免費午餐”實則弊大於利。

(作者供職於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