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半生緣》再度搬上熒屏 細節保証藝術水准

楊雯
2019年05月15日13:1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半生緣》再度搬上熒屏

5月6日,由楊亞洲執導的年代情感大戲《半生緣》舉辦了媒體見面會。該劇以全新的視角還原了張愛玲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舊上海的故事:顧曼璐(劉嘉玲飾)因家道中落淪為交際花,妹妹顧曼楨(蔣欣飾)來到一家工廠做文員,和同事沈世鈞(鄭元暢飾)互相傾慕,一家人艱辛地在大上海求生。曼璐一時意氣嫁給了老謀深算的祝鴻才(郭曉東飾),不料丈夫卻覬覦清純的妹妹曼楨,因無力挽回悲劇的發生,曼璐終因病重含恨而終。多年以后,曼楨與世鈞再相見,在世鈞的鼓勵下,憑借勇氣與毅力,走出人生陰暗,迎向光明。

從“人”的本質出發

一直以來,翻拍劇注定熱度與爭議並存,要想再創經典,不僅要先削弱原作在觀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影響,還要全方位提升現作水准,雙重考驗意味著創作者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曾執導過《空鏡子》《家有九鳳》《嘿,老頭!》等眾多優秀代表作品的導演楊亞洲在現實主義題材方面經驗頗豐,《半生緣》對他而言,是一次在新領域、新題材上的全新嘗試。如果說張愛玲小說原著側重於“撕碎”,底色是蒼涼的,老版改編作品在表達上也傾向於悲情,那麼新版《半生緣》則更偏向於“重建”,講述人物在逆境中如何抗爭,在保留原作的基本故事脈絡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調整和改變,既有正劇色彩又有輕鬆元素,更重要的是通過主要的女性角色承擔起了當下新女性獨立精神的全新表達。

楊亞洲認為,新版《半生緣》的精神內核就在於用過去的故事反映當下的時代精神,從普通人的小故事裡窺見大情懷。他強調,自己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都是以“人”為核心,無論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如何變遷,最重要的還要從“人”的本質出發:“如果我們翻拍還是照搬以前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戲就沒人看了,也沒人能理解﹔拍過去的東西實際上要作用在今天的人,主人公的命運要跟時代的命運緊緊相連。”

這一次電視劇全新的創作理念,也集中在對顧曼楨這個人物的改編上,創作團隊希望塑造一個“更加個性化,更加堅強活在那個多變復雜年代的顧曼楨”。楊亞洲介紹,劇終時有一場戲,是顧曼楨親手燒掉囚禁自己的小洋樓,一把烈火燒掉了自己的前半生,也意味著她鼓起勇氣告別過去的舊時代,迎來新生。“這正是新版《半生緣》欲通過這個角色所表達的新時代女性精神,勇敢地告別過去,向未來為自己而活。”

細節保証藝術水准

電影導演出身的楊亞洲此次也將鏡頭美學運用得爐火純青,每一幀的光影變幻與畫面構圖都頗為講究,別出心裁地大量運用了他所擅長的長鏡頭,冷峻平實地展現了一幅上世紀30年代繁華大都會的市井浮世圖景。

在楊亞洲看來,今天的中國已然成為電影、電視劇大國,如果藝術作品的質量跟不上,是創作者對不起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我希望我們國家的電影和電視劇,無論藝術還是技術都能一天天往上走,希望我們的電視劇也能真正走出去。”

由此,該劇也特意邀請特別藝術顧問施南生和藝術總監張叔平聯手坐鎮。張叔平曾憑借《一代宗師》《金陵十三釵》《邪不壓正》等作品包攬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等多個獎項。張叔平以旗袍設計見長,《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23套旗袍均出自他的手,鞏俐在《愛神》中驚艷四座的旗袍造型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此次劇中顧曼璐的旗袍多達150多套,服裝團隊專門遠赴歐洲採購布料,回國后手工制作,其他配飾也都相當考究。正因為有金牌幕后團隊對細節的執著追求,才保証了《半生緣》的藝術水准。

據悉,該劇已經被北京衛視列為獨播劇目,將於近期推出。在海外已經斬獲中美電影節最佳電視劇獎和最佳導演獎兩大獎項,電視劇版權也被Netflix(奈飛)購買,屆時將和國內同步播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