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社交媒體自由有界 侵犯名譽依法追責

2019年05月19日07:53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交媒體自由有界侵犯名譽依法追責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貼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由於互聯網空間的虛擬性、開放性以及發言者身份的隱匿性,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在這些社交平台上可以充分體現所謂的言論自由,因此造謠、侮辱、辱罵他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殊不知,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言論自由都是有邊界的,若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很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譽權,甚至擾亂網絡空間秩序,構成刑事犯罪。《法制日報》記者選取3起侵犯名譽權案例,提醒大家,名譽權不容侵犯,既要尊重他人的名譽權,在自身名譽權受侵害時也要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惡意辱罵消防烈士

  影響惡劣公開道歉

  □ 本報記者 徐鵬

  2018年6月26日,山東省煙台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煙台市人民檢察院訴徐某名譽權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該案是我國英雄烈士權益保護法施行以來,山東省判決的首例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案件。

  2018年4月21日,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德仁務村某公司廠房突發火災,接警后,市119指揮中心迅速調派張鑫和其他消防員趕赴火災現場進行處置。

  在救火過程中,張鑫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濃煙烈火,開辟攻堅滅火陣地,全力阻截火勢蔓延。因廠區南側牆體突然倒塌,正在扑救的張鑫被牆體砸倒,埋壓在碎磚瓦礫之中。后經全力搶救,張鑫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壯烈犧牲。4月24日,張鑫被北京市政府評定為烈士。

  同年4月29日和30日晚,網民徐某(女,24歲,戶籍黑龍江,現暫住煙台開發區,網名“北京人是××”)在“微博”惡意辱罵北京通州火災中犧牲的消防戰士和北京人。徐某上述微博被網友截圖並大量轉發和評論,傳播廣泛,引發了網友憤慨,造成了惡劣影響。

  煙台警方接網民舉報后,迅速開展工作,將徐某傳喚到案,徐某對其在網上發表違法言論的事實供認不諱。5月4日,徐某因尋舋滋事被當地公安機關依法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  

  2018年5月16日,煙台市檢察院就徐某侵害烈士名譽權的行為是否提起民事訴訟征求了張鑫烈士近親屬的意見,張鑫烈士近親屬表示不提起民事訴訟。檢察機關依據我國英雄烈士保護相關規定,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煙台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徐某利用互聯網微博發表帶有侮辱性的不實言論,公然辱罵烈士,歪曲烈士英勇犧牲的事實,其微博被網友截圖並大量轉發和評論,造成惡劣影響,構成對烈士名譽的侵害。徐某的行為不僅侵害了烈士張鑫的名譽權利,而且嚴重傷害了張鑫烈士親友及社會公眾的情感,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當承擔名譽侵權的民事責任。

  法院判決徐某在判決生效10日內,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宣判后,當事人當庭表示不上訴。

  貼吧發帖辱罵他人

  情節惡劣獲刑十月

  □ 本報記者  徐 鵬

  □ 本報通訊員 高文波 吳艷升

  隨著互聯網成為公眾發聲的重要平台,很多人借助貼吧、論壇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同時也因為互聯網的“隱蔽性”,讓很多人放鬆自我約束,在網絡上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是辱罵他人。近日,山東省臨沭縣法院審結了一起在貼吧上肆意辱罵他人的案件,一審以尋舋滋事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10個月。

  崔某是臨沭縣鄭山街道某村村民,平日裡靠做家電維修、出售家電維持生活。為了擴大“生意”影響力,多接活多賺錢,崔某便想借助網絡給自己搞搞宣傳,2018年8月份,崔某到臨沭貼吧上打起了廣告:“修理和出售空調、家電、洗衣機,聯系人崔某,電話138××××××”。

  發完廣告,崔某就靜靜地等待著生意自動找上門來。過了兩天也沒什麼動靜,崔某便登錄貼吧看看情況,卻發現自己發的帖子被刪除了。崔某頓時怒火中燒,開始在貼吧上對管理員進行辱罵,內容粗俗鄙陋,言辭中帶有嚴重的侮辱、人身攻擊和恐嚇。一開始管理員對其發布侮辱謾罵的帖子進行了刪除,但崔某不僅不及時收手,反而以為管理員怕了他,變本加厲地又在貼吧裡連續發布了數十條辱罵帖子。

  據了解,百度貼吧“臨沭吧”有近77萬人關注,這些帖子迅速在貼吧內引起討論和熱議,甚至轉發,給管理員徐某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徐某無法忍受,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臨沭法院經審理后認定,被告人崔某在“臨沭吧”多次發帖辱罵他人,破壞社會秩序,情節惡劣,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尋舋滋事罪。綜合考慮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了上述判決。

  主審法官介紹,網絡空間並非法外之地,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本案中“臨沭吧”有77萬人關注,是“公共場所”,而崔某在貼吧內肆意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給貼吧管理員造成了嚴重的精神壓力和傷害,也擾亂、破壞了貼吧這個“場所”的正常、健康運轉,破壞了社會秩序,構成尋舋滋事罪,依法應當予以懲處。

  網絡平台亂發信息

  侵犯名譽道歉賠償

  □ 本報記者 徐鵬 本報通訊員 劉兵

  在朋友圈上傳有趣的圖文,點贊精彩的內容,轉發認同的觀點,已成為時下主流的社交方式。但在拇指按動之間,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觸及侵權的“雷區”。近日,山東省榮成市法院就審結一起網絡侵犯名譽權案,提醒社會公眾在享受朋友圈便利的同時,也要提高法律意識,規避侵權風險。

  家住榮成的呂老伯育有一子呂某濤、一女呂某尼。兩人之前因為呂某尼取走老人的存款單據,產生過矛盾。2018年3月25日,呂老伯在操作農用機械時不慎摔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在此期間醫療費用完全由呂某濤承擔,呂某尼並未到醫院探視。呂某濤心中憤憤不平,加上之前的矛盾,遂在快手平台和微信平台上相繼發布了呂老伯住院的圖片,並配有“幫了閨女一輩子,到頭來被自己閨女整成這樣,有良知的大家幫忙轉轉”等字樣,給呂某尼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社會壓力,無奈之下,呂某尼向法院提起訴訟。

  榮成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呂某濤發布的言論不實且具有誤導性,已經給原告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影響到了原告的正常生活,已構成對原告呂某尼名譽權的侵害。根據案件的事實、性質、情節,判決被告人呂某濤在微信平台和快手平台撤銷相關圖片文字,發布向原告道歉的聲明,並支付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

  主審法官介紹,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侵害名譽權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侮辱主要是指用語言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骯臟的語言等形式在大庭廣眾之下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蒙受恥辱等。誹謗主要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人品惡劣等謠言並四處散播。 

  微信朋友圈雖然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也是一個公共的空間,如果在裡面對他人進行謾罵攻擊,散布謠言,侮辱他人人格,只是侵權的載體發生了變化,事情的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被告呂某濤這種在微信朋友圈發布誹謗他人消息的行為也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老胡點評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社交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然而,正像其他科技成果一樣,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利用網絡違法犯罪的行為也頻繁發生。 

  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表現形式之一便是在社交媒體上惡意發表言論,侵犯他人名譽權。有人在網上肆意貶損、嘲弄和侮辱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有人捏造事實、夸大其辭,攻擊、詆毀和誹謗他人,擾亂社會秩序﹔有人惡意透露隱私,給他人遭成精神痛苦,手法多樣,不一而足。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絕不允許肆無忌憚。在網上侮辱、誹謗他人,侵犯他人名譽權,輕者承擔侵權責任,重者屬於擾亂社會秩序,應當給予治安處罰,直至承擔刑事責任。

  針對網上侵害他人名譽權行為頻繁發生的狀況,一方面應當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司法效率,使違法犯罪分子及時受到懲處。另一方面,應當增加網絡平台的監督管理,在保障正當合法言論信息的同時,及時消除違法侵權言論信息。同時,我們也希望網民們能夠珍惜、合理利用社交媒體帶來的巨大便利,樹立法治精神,尊重他人權利,以理性、健康的言論,營造和諧、文明的網絡空間。(胡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