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經典詠流傳》第二季 讓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

楊雯
2019年05月22日13:1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家點贊《經典詠流傳》第二季——讓經典從“流傳”走向“流行”

  5月11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二季正式收官。本季節目在第一季的基礎之上,精耕細作經典的時代性與時尚性,在“和詩以歌”的同時積極拓展融合傳播,掀起了一場“讀詩成曲”的全民互動熱潮。

  在5月19日晚舉行的《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上,來自文藝界、學術界、出版界等領域的20余位專家學者紛紛點贊節目價值,熱議經典“破圈之道”。

  創造性轉化,連接傳統與現代

  許多詩詞在沒有被改編成歌曲之前,很多人都覺得它們很遙遠,而《經典詠流傳》則讓它們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有的歌曲甚至在網上擁有上千萬的點擊量和傳播量。

  在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看來,《經典詠流傳》在破解傳承經典的難題上給了文藝創作很多啟示。“經典應該有很強的穿透力,這就要求節目在創作中兼具當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視野。”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也指出,讓經典再度流傳難度很大,因為“時代變了、語境變了、裡面的價值觀可能也變了”,因此,關鍵是如何把傳統經典轉變成今天的年輕人所接受的話語表達。他認為,《經典詠流傳》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光是傳承,更多是在創新,“用虔誠的心和非凡的想象力對經典做了全新的包裝”。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認為,節目給了大眾一種置身其中的參與感,因此能夠深入人心。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兼藝術學部副學部長關玲也表示,《經典詠流傳》把集體的文學記憶進行了全新的視聽打造,從而讓大眾產生共鳴。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俞虹點贊節目給予創作者極大的尊重和空間,讓傳唱人在吃透經典的基礎上將音樂和詩詞達成了默契,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對此,深度參與其中的音樂人薩頂頂、趙照、曹軒賓感觸尤深,他們的體會是無論哪個時代的作品都能找到當下價值及其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從而鼓舞今人,指引未來。

  以敬畏之心,讓經典“火起來”

  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讓經典不僅“活起來”更“火起來”,《經典詠流傳》無疑是一個標杆。

  談及《經典詠流傳》的創作理念,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表示,經典先要走進我們的內心,才有可能從“流傳”走向“流行”。用《經典詠流傳》制片人、總導演田梅的話說,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顆敬畏之心,“不是簡單地為詩詞配上旋律,而是要傳遞小詩背后的大精神、展現經典背后的大時代。”

  央視綜合頻道總監張國飛進一步表示,這幾年來,頻道在守正創新中不斷鍛造“文化標杆”,讓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親近年輕人群,積極引導新時代的新青年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喚起大家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未來,頻道也將繼續堅守價值陣地,創作更多兼具高度和深度的創新節目,讓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擁抱年輕人、擁抱全世界。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特別感謝節目的創新和探索,讓經典走進了國人的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穿越時間、歷久彌新、直擊心靈、直抵人心,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產生巨大影響。

  融合傳播,激活“流傳力”

  立足融合傳播的大勢,《經典詠流傳》在釀造內容精品的同時,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打通了“台、網、端、微、屏”各種資源,並將AI技術首次跨界應用到電視綜藝中,實現了從“以播出為中心”到“以傳播為中心”的理念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經典詠流傳》向海外輸出了5個國家7個語種的外文版,中國傳統詩詞通過圖書這座橋梁,飛向了世界各個角落。而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經典詠流傳”系列圖書的新書發布又在探索多媒體融合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介紹,該系列以“在創新中傳承、在繼承中創新、源於節目、高於節目,讓經典再次流行”為編輯宗旨,策劃了滿足不同年齡讀者需求的4個版本,其中,《經典詠流傳·娃娃讀詩》將讀者對象鎖定在學齡前兒童﹔《經典詠流傳·學生背誦版》緊扣教育部統編教材要求,收錄了中小學生必背的214首古詩詞﹔大字版《經典詠流傳·我為詩狂》選擇大眾應知應會的詩詞共110首,獨具收藏價值﹔《經典詠流傳》(電視版)則全面記錄了節目精華,並在經典文本上加以延展,實現了海量閱讀。

  此外,該系列通過運用AR技術附帶了近1000分鐘的節目視頻,讓圖書變得可讀、可聽、可看,好像一台“活電視”,大大提升了其附加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