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韓國影片首奪“金棕櫚獎”

2019年05月27日08:10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華語片無斬獲,“紅毯秀”戲精多

當地時間5月25日晚間,為期12天的第72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今年無論在戛納當地,還是中國的社交網絡,“中國軍團”的存在感都很強——多部華語電影入圍,章子怡成“大師班”授課的亞洲第一人,中國網紅、微商重金購買“戛納紅毯秀套餐”成話題,當然也有買片賣片。最終獎項方面,韓國影片《寄生虫》奪得最高獎“金棕櫚獎”﹔而紅毯方面,據爆料,一位中國小網紅數天裡走了9次紅毯,也是相當“敬業”了。

韓國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

去年拿到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是日本電影《小偷家族》,隨后在中國內地也進行了公映。今年則由韓國電影《寄生虫》獲得,據悉,這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

據報道,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虫》講述的是無業家庭的人去面試高薪家教發生的意想不到的故事,反映了韓國社會階層差異和貧富差距問題,影片敘事流暢,構思巧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宋康昊、崔宇植、曹汝貞、李善均等韓國知名演員參演這部影片。而前幾天刷屏的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好萊塢往事》則遺憾而歸,該片由布拉德·皮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此前獲獎呼聲很高,評價也很好,但最終無緣錯過。

華語片《南方車站的聚會》表現也很亮眼

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大片雲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1部作品入圍,口碑“爆款”頻頻出現。華語電影的表現也很亮眼,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廖凡、萬茜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是本屆電影節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該片在中外影評人中獲得了好評,在場刊評分上,《南方車站的聚會》拿下2.7分(滿分4分)。

《南方車站的聚會》是胡歌首部登陸戛納的電影。首映后,刁亦男極具個人特色的電影風格再度獲得國際影評人的廣泛認可。該片中胡歌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他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為了該片他提前學武漢話,觀摩審訊嫌疑人的過程,為了動作戲也苦練射擊,潛心投入創作過程的他“清空”了過往的表演經驗,帶給觀眾,也帶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

此外,浙江導演顧曉剛的《春江水暖》被選作“影評人周”的閉幕影片,這是該單元創立以來首次將中國電影選為閉幕影片。《春江水暖》講述了杭州富春江畔的一個大家庭,年邁的母親在壽宴上意外中風后失智,四個兒子輪流照顧她,而他們各自的家庭也面臨著親情與現實的考驗。

“紅毯秀”“最大廣告位”都被中國面孔佔據

盤點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閉幕,不能不提“紅毯秀”,今年尤其火熱,在社交網絡中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紅毯秀上的中國面孔,比如網紅、微商、生面孔藝人等,一些電商平台和旅行社都推出了“戛納紅毯秀套餐”,10萬元左右就能走一趟。最近又有媒體曝光稱,有位中國小網紅數天裡甚至走了9次紅毯。這些蹭熱度的“毯星”,在大家的群嘲中照舊走得很歡。

另據報道,戛納市場上,多個攜項目來的中國片方也廣受關注,各種與中國電影相關的論壇、酒會、派對應有盡有,還第一次有了“中國日”活動。另外,打開中國的社交網絡,也會發現,很多中國明星都在戛納活動,出席品牌活動,參加論壇。比如許晴以推廣大使的身份出席中歐女性影展戛納論壇,與小S、黃璐等展開討論﹔周冬雨則在“躍動她影”論壇分享著自己的一線經驗,全程用英文對答如流,令人刮目相看。

買片賣片市場也很活躍,供媒體人、電影人免費取閱的場刊裡關於中國電影的報道層出不窮,多部中國影片出現在《銀幕》《綜藝》等場刊的封面、版面。整個戛納最大、最貴的“廣告位”——位於電影宮對面的高樓海報位,也由中國電影《天火》買下。據官方數據,戛納電影節中國市場的注冊人數逐年增加。有媒體報道,2018年,全球電影產業出現衰退,也影響到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但中國逆勢而行,在市場上表現出超強的購買力。孔小平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

《寄生虫》奉俊昊(韓國)

評委會大獎:

《大西洋》瑪緹·迪歐普(塞內加爾)

最佳導演:

《年輕的阿邁德》達內兄弟(比利時)

最佳女演員:

《小小喬》艾米麗·比查姆(英國)

最佳男演員:

《痛苦與榮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西班牙)

最佳編劇:

《燃燒女子的肖像》瑟琳·席安瑪(法國)

評審團獎:

《悲慘世界》拉吉·利(法國)

《巴克勞》朱利亞諾·多內萊斯、小克萊伯·門多薩(巴西)

雖又陪跑但中國電影人閃閃發光

戛納金棕櫚大獎一出,網上就有聲音表示,日本、韓國順著拿過獎了,期待明年輪到中國拿獎。其實算一下,自1959年首部中國影片征戰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時起,已走過一甲子的時光,這期間僅《霸王別姬》(1993年)捧得過“金棕櫚獎”。雖然這些年來,中國電影一直“陪跑”,不過也有令人欣喜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人在戛納電影節上閃閃發光,比如鞏俐、章子怡等。當然了,如果那些沒有作品,甚至跟電影無關的“中國毯星”能就此再見就更好了。孔小平

追憶華語片戛納大放異彩的時光

鄰國電影正意氣風發地凸顯民族文化,但有點遺憾的是,中國人討論熱度最高的則是“中國毯星”。

中國在電影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但在戛納電影節的聲音,卻明顯弱了下來。2016年、2017年連續無緣,去年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也顆粒無收。中國人開始追憶那些年華語電影在戛納大放異彩的時光。獲得高藝術認可的《霸王別姬》已經是26年前的事兒了。風光無限的導演和演員,基本沒有作品到戛納。但如今文藝片很難在中國電影院受到追捧,常常干不過好萊塢大片。私下大家則很愛追韓片、印度片、日劇、韓國綜藝。創作者和觀眾不妨都來點反思,別太過於一窩蜂關注喧囂浮華的東西,而較少沉下心來挖掘自身,少談談金錢焦慮,多講講情懷。拍出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固然喜大普奔,但《我不是藥神》、《狗十三》這樣現實題材的片子也期待更多。張楠

主流電影新聞之外的戛納

覺得自己很無聊,戛納電影節都落幕了,除了《寄生虫》我居然沒有太關注電影,相反電影之外的花邊新聞倒是看了不少:從如何在淘寶上買到一張戛納的邀請函,到紅毯上哪個女明星的裙子最好看,還有哪個明星念錯字了哪個網紅又去搶鏡頭了……當然還有光芒四射的鞏俐、章子怡也都在戛納揚眉吐氣,但這次她們去戛納卻隻有榮譽沒有作品。本屆戛納電影節的中國電影元素也都是看介紹大概有個印象,幾部電影都說不上了解。感覺跟那些花邊新聞一樣,都成了主流電影新聞之外的升級版。

對比於去年日本的《小偷家族》和今年韓國的《寄生虫》相繼大放異彩,中國電影會不會倍感壓力?中國電影市場體量如此龐大,近幾年屢屢打破票房紀錄的幾部華語電影都挺不錯啊,但似乎要說拿到國際上去評獎又覺得缺少那麼點兒意思。在華麗唯美的武俠大片風靡一時之后,中國電影是該想想怎樣找到最適合的國際風范了。 張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