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卸掉濾鏡的黃景瑜 "小鮮肉"有怎樣的破冰之旅

胡寧
2019年05月28日06:5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卸掉濾鏡,“小鮮肉”有怎樣的破冰之旅

  有一種現象存在很長時間:“老戲骨+青年偶像”的模式下,擔綱“流量”的年輕男主角被罵得極狠。黃景瑜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破冰行動》裡,黃景瑜飾演一位年輕的緝毒警察李飛。劇中人物性格在傳統意義上不算討喜:李飛有正義感、有沖勁兒,但是莽撞易怒,被觀眾評價為“如果不是主角活不過兩集”。

  黃景瑜被批評得有多密集,吳剛、王勁鬆等“老”演員收到的贊美就有多充分。這是一種標榜著審美能力的“天然正確”,雖然流俗,但可以理解。經歷過四五年前被“流量”統治的恐懼,這種本能的抗拒是有來由的。屬於那個時段的敘事是,流量被統稱“小鮮肉”,被刻板地刻畫成業務水平低下卻拿著天價酬勞,並有一大群不分黑白是非的擁躉。

  這是外界賦予一批年輕明星的標簽。遺憾的是,在當時,多數時候確實如此。一部爛片可以靠一個明星票房上億,一部無法理解的電視劇竟然能在社交網站屠榜。那位主演的名字還“不可說”,多少人敢冒著被“爆破”的危險帶著大名批評他呢,多數都用代號和部分人可見的方式,發發牢騷罷了。

  直至今日,這種現象也還存在。但是在更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時代變了。連《破冰行動》的導演傅東育也說過,因為那種畸形的環境和浮躁的氣氛,他想退休,可是情況變了。

  這種變化是,觀眾越來越趨向於真正的觀眾,而單靠粉絲能給的市場變得有限了。

  這是好消息。如果想走得長久,就演員而言,不可能一直靠粉絲的濾鏡過日子。《破冰行動》是一部力求真實的涉案劇。最淺層次的真實就在每一個鏡頭裡,你甚至能看到演員皮膚上一個個小小的凸起。那是真實的人臉會有的顆粒感。而在很多電視劇裡,濾鏡強到你總覺得他的臉在發著不真實的光,皮膚完美到像一個剛出廠的娃娃。

  黃景瑜代表了流量明星的一種路徑。他們不想被說一味賺快錢,開始接正劇、接大制作,嘗試進入主流觀眾的視野。但是在這種方向下,他們會面臨兩重主要的風險。

  首先是自身業務能力是否足以匹配資源。連陸毅這樣有經驗的老演員,在《人民的名義》裡都不免被譏諷為短板,何況是一眾沒有多少作品的流量小生。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適得其反。

  其次是粉絲和觀眾的拉扯。滿足粉絲的是一位偶像招人喜歡的能力,而觀眾要的是精湛的表演。有時候,這二者並不那麼統一。黃景瑜招人喜歡的能力,和他在此前作品中的演技,是完全一致的嗎?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最麻煩的是,在網絡世界裡,二者會有交鋒。粉絲越保護,越不能接納批評,非粉絲群體反彈越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愛“在網上高強度沖浪”的觀眾。何況,青年偶像招人喜歡的能力,又有多少是在“濾鏡”的包裝下?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收益同樣是巨大的。這是他們唯一有機會擺脫傳統意義上的“小鮮肉”標簽,轉而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

  這是兩種謀生方式,理論上不分高下。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和時代,有它想鼓勵的東西。比如,我們鼓勵潛心修煉,反對一蹴而就﹔鼓勵虛懷若谷,反對膨脹自滿﹔我們追求德藝俱佳,最怕德不配位,名不副實。我們期望擔綱流量的小生小花,不只是影視作品裡吸引關注的“工具人”。我們也期望著,轉型正劇不僅是策略,也是磨礪演技的真心。

  這些問題隻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前幾日我跟同事說了一句玩笑話:在沒有濾鏡的領域裡,吳剛是無敵的。父母輩的觀眾愛他,年輕偶像的粉絲群體也愛他。那是因為在長久的歲月裡,他對自己的要求、對演技的珍視有了回報。這是一個演員的核心資產。

  “小鮮肉”這樣的概念正在過時。而它殘存的影子裡,還有人走不出這個怪圈。這是這個行當永不會消逝的現象,而每位當初的“小鮮肉”能否把這3個字變成自己的褒義詞,則要看每個人的選擇。

  黃景瑜被導演、演員挨個兒夸,卻也挨著觀眾的罵。或許我們也可以換個思路。黃景瑜選擇卸載自己身上的濾鏡,觀眾也不妨卸掉有色眼鏡。給他公正的判斷吧,至少不辜負所有還在往演員方向努力的,那些被稱作“小鮮肉”的人。

  這不是想用“他已經很努力了”開脫什麼。但是看倦了成名后的膨脹故事,這種努力,至少是向好的開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