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電影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呼喚更多創作型制片人出現

饒曙光
2019年05月29日13:37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呼喚更多創作型 制片人出現

  電影工業化,制片人中心制是題中之義。隨著中國電影工業化體系的布局與完善,以及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合格的、成熟的、高水准的電影制片人的短缺越來越突出。筆者從中國電影產業化的發展要求出發,比較早就開始大力倡導從導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過渡,但發現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和容易。

  制片人中心制難以落地

  一般人都是拿好萊塢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成熟的制片人中心制說事,這當然是必要的參考系。但須知,上個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好萊塢就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充實。因此,電影制片人中心制也就水到渠成。而且,據筆者與一些好萊塢制片人的接觸,發現他們非常懂劇本,善於發現並且組織劇本,可以說是對劇本一往情深、情有獨鐘,甚至視劇本為電影的“衣食父母”。

  有了好的劇本作為基礎,然后才是投資規模、“搭班子”、宣傳營銷、發行放映等。由於中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表現在電影創作生產上就是導演中心制。很多北京電影制片廠的老電影人談到當年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四大帥”,即以崔嵬、水華、成蔭、凌子風為首的四大創作集體,用“頂禮膜拜”來形容也不夸張。這種傳統及其影響是深遠的,迄今為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部電影的創作和生產。

  然而由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速度太快,大大超過了人才儲備和培養的速度,導演尤其是優秀導演非常缺乏。過去比較長一段時期基本上是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三國演義”。而最近幾年中國電影的進步,則最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崛起。不過,即使如此,中國電影新力量尤其是新導演崛起的速度也遠遠滿足不了電影發展的需求。因此,崛起的新導演在電影創作和生產過程中依然擁有很大的話語權甚至是決定權。更重要的是,相對於新導演的崛起,新制片人的崛起速度貌似更慢一步,導致大家期盼的制片人中心制遲遲難以落地。

  重視編劇環節的智慧合力

  兩年多前,在參加優秀電視劇劇本評審時,筆者給了陳育新先生編劇的《破冰行動》最高分(並列)。因為在筆者看來,《破冰行動》有真實的案件作為基礎和支撐,編劇陳育新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陳育新此前寫過很多公安警匪題材的電視劇如《湄公河大案》等,可以說是公安警匪題材電視劇創作的一個老手、高手。幸運的是,陳育新碰到了一個創作型制片人,以及一個優秀的導演傅東育,強強聯手,最終為觀眾奉獻出了2019年上半年熱度最高的頭部作品。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編劇的水平、劇本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電視劇尤其是長篇電視劇的水平和質量。電影卻不太可能成為編劇的藝術,電影作品都會打上某某導演作品,電視劇貌似較少這種做法。

  一般情況下,電視劇的導演、制片人還是比較尊重編劇、尊重劇作環節的,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劇本基礎不好,想要拍攝出高水平、高質量的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用於形容電視劇劇本創作、劇本環節、編劇的地位作用,還是非常貼切的。也因此,一部電視劇如果出了什麼問題,背鍋的首先是編劇。

  眾所周知,美國電視系列劇《權力的游戲》在國內擁有眾多粉絲,不少人追劇真的是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但不久前播出的《權力的游戲》的結尾篇,卻遭遇了人們的瘋狂吐槽、惡評乃至惡搞,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導演劉浩東評價說:“越往后看越沒意思了,被吹噓已久的第八季盛名難副,我都懷疑編劇隻做了5集劇本,制片人與導演硬拍出6集戲。”

  電影如果好,基本上跟編劇沒有關系﹔但電影如果不好,首先一定是編劇的問題,貌似已經成為了電影創作、生產乃至評價體系的一種不平等現象,甚至就是一種潛規則。

  筆者認為,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尊重創意創造,尊重編劇的創造性勞動,尊重編劇環節的智慧合力,是成功的基礎之基礎,甚至就是成功的一大半。其余的,便是工匠精神。所以,我們呼吁更多創作型(創意)制片人出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