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佳節》:以"節"為媒串聯中國文化

張雪嬌
2019年05月29日13:4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佳節》:以“節”為媒串聯中國文化

  紀錄片《佳節》劇照。 資料圖片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下,五洲傳播中心啟動的“中華之美海外傳播計劃”推出的頭部精品紀錄片《佳節》,於5月11日起在騰訊視頻全網首播、國家地理海外同步播出,並配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舉辦,參加“亞洲影視周”亞洲優秀電視節目展映。該片以《春望》《秋思》《冬聚》3個篇章串聯起清明、端午、中秋、重陽、春節、元宵等中國傳統節日,勾勒出一幅中華民族花團錦簇、異彩紛呈的節日圖景。

  看過《佳節》,便可以了解中國人勤勞勇敢的精神傳統,也可以了解中華文化綿延數千年而不斷的緣由。

  見眾生百態

  唯“情”字不變

  每一次慶祝佳節,都離不開“人”的苦心經營。是人創造了節日,而節日也在不斷地灌溉著人。當《佳節》的鏡頭拉遠,大量航拍讓觀眾能夠以陌生視角審視自己所過的節日,摩肩接踵的人群、繽紛的色彩、璀璨耀眼的煙火……濃烈的視覺印象扑面而來。

  然而,當鏡頭拉近,特寫每一個過節之人時,觀眾則會從他身上讀到流轉的歲月、百味的生活以及亙古不變的一個“情”字。《佳節》的鏡頭和語言,飽蘸情感的濃墨,祖孫情、父子情、鄉情、愛情、友情……節日裡透著深深的人情,而《佳節》將其一一捕捉放大,觸動觀眾內心。

  當年幼的許廣智在花臉社火中舞槍弄劍投入表演,他的父親許海龍在人群中嚴肅注視兒子的身影,那一個眼神讀得出欣慰和疼惜﹔當甘肅乞巧節表演的巧舞落下帷幕,同甘共苦一個月的小姐妹們面臨分別,她們臉上不舍的眼淚,讓人感嘆友情的純粹和美好……《佳節》縱覽全國,放眼海外,選取了數十個既典型又平凡的普通人,觀眾無不被他們身上質朴又偉大的情感所折服。通過他們起伏跌宕的節日故事,回想起自己所經歷的節日,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正是人的“情感”,使得相聚有意義,節日有價值,傳承有動力。

  無懼“變”與“異”

  彰顯文化自信

  紀錄片《佳節》不是一個陳列中國傳統節日的展示櫃,而是一次生動的田野調查。在記錄的過程中,《佳節》也在探索著傳統佳節的創新和流變,展現了一種內涵更為深刻的文化自信。

  以往的文化產品似乎更樂於展示中華文化的“原味”和“古老”,怕“染色”、怕“串味”、怕“失真”,不得不束之高閣,文化果真變成了“遺產”。而《佳節》帶觀眾領略到的一些節日民俗,已然發生巨大改變,卻以更普遍、更流行的樣貌潛入千家萬戶,而其核心精神卻巋然不動。新加坡華人慶祝新春的妝藝大游行,大方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印度舞、芭蕾舞、現代舞甚至是機器人,都成為游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形成了全亞洲最盛大的花車游行和表演活動,使得新加坡的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都熱情參與其中,共享中國新春的歡樂吉慶﹔泰國華人把中秋節和“選秀”等結合在一起,這一多元融合使得中秋節成為當地最流行的文化元素之一。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唯我獨尊,更不是敝帚自珍,中華文化向來講究“兼容並蓄”“和而不同”,《佳節》向人們展示了中華節日如何吸收、融合、改變,如何以包容和自信的姿態,在全世界開枝散葉乃至生長得更加扎實穩健。

  以全球思維

  講好中國故事

  《佳節》既立足中國的鄉土,也把視野擴展至世界,以一種全球化的思維定位中國,審視傳統,融合中外,貫通東西,把我們希望傳達給世界的中國故事講得更加精彩。

  《佳節》的全球思維落在三點上:一是講述地區的國際化。《佳節》把過中國節的所有地區囊括在表現的范圍內,國內從南到北自不必說,國外涉及新加坡、泰國、美國……《佳節》主動地去展示人們熟悉的節日在異國他鄉為更多人帶去的歡樂和祝福。二是講述角度的國際化。《佳節》不隻以中國人的眼光講節日,也把外國人在節日裡的奇妙體驗分享出來。比如中外情侶——北京女孩趙晶和英國男朋友阿奇的春節過得格外豐富多彩,一起去故宮領略傳統年俗的新玩法,親自動手做吉祥挂件,再吃上一頓其樂融融的年夜飯……這種“深度體驗”盡展中華文化的獨特風採和開放姿態。三是講述思維的國際化。想讓外國友人更加清晰簡明地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和中華文化,就要用全球共通的語言——情感語言來表達。《佳節》不去繁瑣地陳述節日風俗,而是把重點放在對人們情感的描寫上,《春望》對一年好運的祈求,《秋思》對家人、家鄉的懷戀,《冬聚》分享團聚的喜悅,這些共同的情感促進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佳節》用精心構建的情感話語,用受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更好地與世界溝通交流,彰顯中華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除此之外,《佳節》還推出了正式的英文版本,國家地理海外同步播出,以自信的步調走向國際。

  一個好的中國故事,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更能搭建起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這些,《佳節》都做到了。它以全球化的表達方式,深刻闡釋中國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集中體現中華民族慎終追遠、尊親敬祖、以和諧為美等社會價值觀,更凝聚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